旁边的人忙提醒:“太子,应加紧布置城防。”
太子回过神来,立即派人通知各城守军严加防御,并招来众大臣、将军商议对策。
有位大臣建议:“太子,公子行一月前已预知韩国攻郑之事,何不招其来一起商议。”
太子有点不愿意,自己昨日还当众大臣之面嘲笑公子行,现却要向其请教。更担心的是:公子行既已预测韩国攻郑之事,来了之后,恐所有将官会唯其是从,听其调遣,从而加大其在军中的影响力。
然而,又有一大臣说道:“公子行已于前日带领十名骑兵出城。”
太子大惊,然后又大喜,好像抓到了把柄,立刻大声说道:“公子行竟临阵脱逃!此事过后必治其罪。”同时心里也非常气愤:这小子早就打算逃了,才故意把房子卖给自己。
众大臣现在也知道,姬行卖房子、搞比武招亲都是为了骗钱。
所有大臣差不多都偷偷报了名,有些便气愤的说:“对,公子行应军法处置。”
其中一人意见比较大:“公子行早已准备出逃,却还用比武招亲之事骗去我三万钱,尤其还骗了太子五十金,其罪不可赦!”
太子脸色有点不好看,心里气道:这傻子是如何当上官的?哪壶不开提哪壶,竟报名三十次!我若当政,第一件事便辞了这傻子。
有人看出太子不高兴,想帮他找回点面子,忙说:“太子不是被骗,只是想施舍公子行。”
有些人跟着附和:“对,太子是见公子行可怜,故意施舍。”
太子心里更气,这些傻子为何揪住此事不放,这事能解释清楚吗!
这时,相国季蔡出面制止:“公子行之事以后再议,现该商议御敌之策。”
季蔡其实是太子的大舅子,不到五十岁,看起来比较儒雅,不过也颇有谋略。
......
经过短时间商议,郑军也有条不紊的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只等韩军攻城,好迎头痛击。
其实防御也很简单,没有什么好商议的,就是做下动员工作,让大家死守。并分配了下兵力:南北两边城墙因有城门,各派了一万五千人防守;东西两边城墙各派了一万人防守;剩下一万五千人留在中间,作为机动部队。
现在,郑韩两军都表现出训练有素,临危不惧的气势。
邓武等人,这时也是惊叹不已,没想到韩军果然如公子行所料,在运送礼品队伍离开后,就开始发兵攻打新郑。于是大家也做好了战斗准备
但是,整个新郑城却笼罩着一层惶恐不安的气氛,百姓人心惶惶,家家户户都在议论韩军攻城之事。
当然,上将军府也不例外,一家人围在一起讨论此事。
子诗突然想到几天前,公子行让姬灵过来给自己传话,说韩军不久会攻打新郑,让自己提前做好准备。自己当时还对其冷言冷语,现有点后悔,立刻派人去找公子行,想多了解点情况。
当得知公子行已于前日带着姬灵及十名士兵出城后,便破口大骂:“这人太没担当,遇事就逃,非大丈夫所为。尤其还以比武招亲之名骗钱。”
这时,上将军府管家却说:“小姐,公子行该不是无担当之人。老爷临走前,公子行来过府上,建议老爷在抵达上党郡前,秘密留下一支精兵,不带入屯留城,已备不时之需。还主动揽责,许诺写书一份,注明此事是其一意为之,并盖上手印。”
大家听后心里一喜,子诗急忙问:“父亲是否答应?”
“没有。”管家很遗憾的回答。
众人大失所望,一个很好的自救机会没有了。
子庆立刻担心起来:“父亲此行险矣!定会被韩国扣留。公子行一月前曾在朝堂上提出,此次同盟会是个骗局,但大家皆不信,认为其是危言耸听。”
子庆是子彦的儿子,19岁,有些头脑,武功也不错,应在子诗之上。子彦也就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众人听后大惊,都叹道:“这该如何是好?”
子庆想了会后,又觉得很不对劲,因为这一个多月来,公子行也一直在训练那五百士兵,而逃跑出城才带走十人,为何留下四百九十人?便说:
“我猜公子行应是有所谋划,不然为何日夜操练五百士兵,逃跑时却只带十人,留下之人必有安排。”
其实子庆是一直在关注姬灵,对她有意思,所以顺便摸清楚了公子行的一些事。
子诗却很不以为然:“五百人能有何作为?”
子庆娓娓道来:“未必,公子行既能预测同盟会骗局,还能预测韩军攻城时间,且不早不晚,在韩军抵达新郑前一天出城,必是知晓不为人知之事。”
大家听后觉得非常在理,感觉公子行是有些玄乎。
子诗又问:“就当新郑可保,父亲又该如何救?”
子庆胸有成竹的说道:“不急,公子行必救王上,父亲也会被其所救。”
“公子行会否记恨父亲?”子诗认为父亲没有答应公子行要求,上次公子行前来道歉,父亲对他也是尽显嘲讽,公子行必心生怨恨。
子庆微笑的摇头,并感慨道:“放心,公子行有如此智慧,却一直隐忍不发,与世无争,且不爱惜个人名声,应是胸怀宽阔之人,不会计较个人得失。”
“你怎对公子行如此了解?”子诗突然问道。
子庆有点脸红,没有回答。
......
让人想不到的是,公子行出逃之事,不久便在城中传开了,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百姓都对他尽情唾骂,认为该对他千刀万剐!尤其是出逃前还以比武招亲之名骗钱!
不过大家也找到了安慰点,就是太子也被骗了五十两黄金,自己这点也就不算什么了。
但大家想不通的是,公子行出逃为何不带娘?
这时,陈胜对徐夫人说道:“夫人,百姓皆冤枉行公子,要不我带人去解释。”
徐夫人摆了摆手,意味深长的说道:“行儿若能救郑国,谣言便不攻自破;若不能救,便是出逃,勿须解释。你让行儿留下的四十名士兵、去与另外四百余士兵汇合,一起保卫新郑。”
......
中午,大梁城,姬行和吴骁也接到斥候回报:韩军已进入郑国境内,直奔新郑。
吴骁不由得对姬行佩服起来,忙诚恳的问道:“行公子,现该如何应对?”
姬行思索了会后说:“其一、速派人通知王上,勿以我军士兵身份去,会被韩军截留,当扮成百姓,以参观盛会名义,悄悄接近王上;其二、派人去各城邑,联络各军,全力救援新郑。”
吴骁还是有点担心的问:“新郑城之外郑军,算上大梁,也就三万五千人。且步军居多,根本不堪韩军十五万精兵一击,去了也是白损兵力。而新郑城高池宽,韩军短期难以攻克,何不等王上两万精兵回援后,合力发动攻击。”
“等王上回援,城都破了,且不知其能否回得来。”姬行知父王定不能顺利返回,干脆直接吩咐:“你立派斥候侦查韩军粮草位置,我们带一万大军即刻出发,绕道去烧其粮草,毁其粮道,让韩军无法打持久战。”
“好。”吴骁立刻召集军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