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生于1904年,卒于1986年,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
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梦珂》,前期的作品多写富于叛逆精神而又苦闷彷徨的知识女性,先后出版了《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人的诞生》等短篇集。其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描写知识女性莎菲走出家门,漂泊异地,独来独往,探寻出路,终不能跳出旧社会的羁绊,苦闷异常,感伤不已。她也追求过爱情,先后同苇弟和凌吉士恋爱,但一直找不到归宿。因为她所追求的是灵与肉统一的理想爱情,一旦爱情难以实现,便灰心、消沉、绝望起来。以至作践自己,玩弄感情,玩世不恭,企图用自我毁灭的方式表达与世道的不合作。作者创造出一个带有病态反抗色彩的时代女性的典型,小说在当时产生过重大影响。
进入20世纪30年代,丁玲的创作开始由表现个人苦闷,到表现阶级压迫;由单纯表现爱情到表现革命与爱情的关系,实现了创作思想的转变。作为这一转变的标志是中篇《韦护》,写共产党人韦护同丽嘉恋爱,沉醉于爱情的幸福之中而忽略了革命信仰,当他意识到这点时,便忍痛割爱,接受组织的派遣,到广东从事革命工作,丽嘉也跟着觉悟起来。《1930年春上海》描写美琳和丈夫子彬因对工农运动态度不同而产生了分歧,在朋友的影响下,美琳弃家出走,参加了革命的行列。如果说,《韦护》只是写“恋爱不忘革命”的话,那么,《1930年春上海》则是“革命胜过恋爱”了。尽管如此,仍未能脱离“革命加恋爱”的公式。《水》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宣告革命浪漫情调的终结。
正当丁玲的创作开始转变之时,她被捕了。她以自己母亲为原型而写的长篇《母亲》也仅写了第一部而被迫停笔。当她再次进行创作时已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先后写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著名的小说,其中,有的因对抗日根据地的某些现象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察和表现而引起争议。除了批评者的某些片面性外,也同作者对革命环境尚不完全适应,对革命群众尚不十分熟悉有关。
代表丁玲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通过华北解放区一普通农村暖水屯在土改当中的变化,完整地表现了土改运动的历史面貌,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时代记录。小说的突出成就在于充分写出了土改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血缘宗法关系与阶级关系互相渗透,盘根错节。由于小说的成功,1952年曾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