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辙被封为宣德郎,高慎言很高兴,自己的儿子这下总算有出息了,真是祖宗保佑啊!
可是没过多久,知道宋徽宗赵佶又把高辙安排到明月楼后,高慎言只能不停的念叨:“糖衣炮弹,糖衣炮弹啊!”
高辙表现的倒是有些兴奋,要去有这么多姑娘的地方工作,想想就觉得开心。
高辙不自觉的唱了起来,一只小蜜蜂啊,飞到花丛中啊!飞呀,飞呀……
高辙照例把婷婷姑娘叫了过来,婷婷姑娘还是那样的明媚动人,怀抱着琵琶的样子,我见犹怜。
婷婷给高辙请了安:“少爷,老爷说不让你再听曲儿了,让少爷把精力用在读书上。”
高辙翘着二郎腿,笑的很得瑟:“婷婷啊,这个无妨,从今天开始,听曲儿那就是本少爷的工作了,来,再给少爷弹一曲春江花月夜。”
高辙摇头晃脑,听了几首小曲,闭着眼睛哼哼的声音又肆无忌惮了些。
他边听边寻思,这小丫头的琴艺倒是不错,改天有机会,可以让她去培训培训明月楼的那几个姑娘。
“婷婷啊,这几日,琴艺又增进了不少,本少爷很满意,这个拿着。”高辙掏出来一锭银子,既是为了鼓励,也是为了那一日,婷婷被吓哭的补偿。
高巧儿听说了自家少爷被封为宣德郎的事儿,高兴坏了,也开始早早的置办起高辙的官服来。
“少爷,你看,你穿上这衣服真精神!小的这就给宣德郎大人请安了!”高巧儿一阵谄媚。
高辙换上新的官服,人确实精神了不少,可是毕竟自己工作的地方有点特殊,穿这样的衣服属实太高调了,遂吩咐高巧儿,换上了一件公子哥儿常见的衣服。
蔡宣也听说高辙成了明月楼承旨,他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像是在思考什么。
蔡春也不敢打扰,只是小心地伺候着。
“蔡春,你说高辙去明月楼,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从上次栽到高辙手里,蔡春也学精了,对高辙的事轻易不发表意见。
“小的看不出来。”
“笨啊,我们家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一个蠢东西。在本少爷看来,这是个好事儿!”
“小的不明白,好在哪里呀?”
蔡宣有个特点,爱自作聪明,常常自以为是的分析一些事。在分析事儿的时候,还必须有人给他搭茬,不然就显得有些寡淡了,蔡春就是那个捧哏儿的。
“现在高辙肯定是得意忘形了,在一个人最得意的时候,也就是它最容易暴露缺点的时候,所以这也正是我们收拾高辙的时候。”
“少爷又想到好主意了?”
“哼哼,”蔡宣很自信,以为自己的主意很妙,“你过来,这里有几件事儿,你去给我办好了。”
蔡春儿凑近蔡宣,小声的听着他吩咐,其实这个屋里就是他两人,但是要的就是这样一种阴谋的氛围啊,如果大声的说出来,那种意境就弱了很多。
这其实是一种仪式感,蔡宣很在意的一种仪式感。
蔡春听后,问道:“少爷,这种事会有人信吗?”
“没人信没关系啊,咱们就是想恶心他啊!不是有句话么,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啊!”蔡宣颇为得意。
“再者说了,这种男女之事,谁说得清呢?你高辙不是牛逼么,我就看看你敢不敢对妇孺下手。”
………
高府之内,高辙也在思考。
高巧儿小心翼翼的问道:“少爷,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蔡宣啊,在想他这个时候会干什么?”
“少爷想他做什么,他又不能对少爷有有什么威胁,再说了,钰儿姑娘那,也不待见他。”
高辙淡淡的装逼,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万事还要想得周全一些为好。”
自从上次蔡宣在天宁节上,蔡宣暗地里对高辙下绊子之后,高辙对这个对手越来越感兴趣了。
更何况这个对手还不知天高地厚的觊觎钰儿,高辙更不能放松警惕。
“高巧儿,你去给我办几件事,要快!”
转过天来。
高府外面突然鼓乐声大震,高巧儿先是去府外看了看,很快回到房间里,兴奋的跟高辙汇报:“少爷,少爷,明月楼的老鸨子带着人亲自来了,在府外正敲锣打鼓的迎接少爷呢。”
高辙蹦起来:“走,出去瞧瞧去。”
高慎言其实也早已听到了府外的动静,待知道是明月楼的老鸨子,要来迎接三哥时,一阵厌恶,但因为这个差事是宋徽宗赵佶安排的,又一时不好阻止。
高辙为了不惹自己的老爹生气,则是绕过了他的房间,从别的院子里走到了大门外。
高府周围已经有了不少围观的人,都对着高辙指指点点:“听说了吗,这三少爷要到明月楼当老鸨子去了?”
“什么呀,老鸨子那是三少爷干的活吗?我听说是给安排了个职务,叫什么明月楼承旨。”
“这明月楼是什么地方啊,那里的姑娘个个嫩的出水,这浪荡公子怕是掉在温柔乡里出不来喽!”
“你也羡慕了是不?”
老鸨子见了高辙,走上前来,满面笑容:“三少爷,三少爷,你可来了,老身领着姑娘们在等你呢。”
高辙一看,老鸨子的身后站着八个容颜俏丽的姑娘,她们齐声声娇滴滴的喊了一声:“三少爷,宣德郎大人,奴家给大人请安了。”
高巧儿站在高辙身边嘿嘿的傻笑:“少爷你看,老鸨子搞的这阵势,还不错嘛。”
姑娘们身后,是一个装饰豪华的轿子,高辙知道,这种轿子在宋朝虽然已经出现,却并不流行,因为宋人觉得以人代畜,是对人尊严的侮辱。
可是高辙实在不太会骑马啊,老鸨子才特意找来了轿子。
高辙大喊一声:“姑娘们,走起!”
有老鸨子带头,明月楼的八位姑娘,花枝招展地跟在高辙的轿子后面,往明月楼的方向走去。
鼓乐齐鸣,招摇过市!
高辙坐在轿子里,心里美滋滋。
一匹马奔驰而过,挡住了这队伍的去路。
此时街上人来人往,纷纷侧目,这是有热闹看了。
骑马之人,看打扮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公子,可是再仔细一瞧,皮肤白嫩,大眼睛,小嘴唇,容颜秀丽,明明是个姑娘啊!
老鸨子已经瞧出来了,但并没有点破,只是道:“这位公子,不知是何故要挡住我们家高大人的去处?要是无事,请公子行个方便,我们好继续前行。”
骑马的公子不理老鸨子,大声叫道:“高辙,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