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解法。以y轴表示收入或费用,以x轴表示产量,绘成直角坐标图。将销售收入线、固定成本线、变动成本线标到坐标图上,只要单位产品售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则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必能相交于某一点,这就是盈亏平衡点。
2.边际收益分析。由上列公式可以看出,单位售价超过单位变动成本,并抵补了单位固定成本以后,才能获得利润。产品售价超过变动成本的部分称为边际贡献或边际收益(利润)。边际收益是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
D=x(P—C(2下标))
式中:x——销售量;
D——边际收益总额。
在决策分析过程中,进行边际收益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边际收益,就能抵消固定成本。判别是否盈利可用下式:
D=C(1下标)+P(r下标)
式中:P(r下标)——利润;
c(1下标)——固定成本总额。
D—C(2下标)=0不盈不亏
D—C(1下标)>0盈利
D—C(1下标)<0亏损
边际收益率是边际收益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如果已知边际收益率,就可直接用来计算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还可分析多品种生产的品种结构等问题。
3.经营安全状况分析。企业的经营安全状况,可用安全余额和经营安全率来表示。
安全余额是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差额。
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越大,经营越安全。安全余额太小,实际销售额稍微降低,企业就可能亏损。
经营安全率是安全余额与实际销售额的比值。
经营安全率在0~1之间,越接近于0,越不安全;越接近于1,越安全,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当经营安全率低于20%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提高经营安全率有两个途径:第一,增加销售额;第二,将盈亏平衡点下移。盈亏平衡点下移有三种办法:①降低固定成本;②降低变动成本;③增加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使总成本下降。
4.销售利润决策和生产方法的盈利性对比分析。量本利分析法可用于确定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当预测的销售额为约束条件时,则可用来确定目标利润,并且还可用它进行达到目标利润的价格决策等。
量本利分析法还可用于生产方法盈利性对比分析。例如,手工生产、半自动化生产和全自动化生产三种不同的生产方法,设备投资不同,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结构不同,量本利的关系也不同。手工生产的企业,设备投资较少,折旧额较少,固定成本较低,变动成本较大;如果企业改为自动化生产,增加设备投资,则折旧额增多,固定成本加大,变动成本所占比重减少。在进行方案比较时,可用量本利分析方法的原理进行分析比较。
销售量在300件以上时,半自动化生产的成本才能低于手工生产;销售量在600件以上时,全自动化生产的成本才能低于手工生产;销售量低于300件时,手工生产成本低于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生产方式,维持手工生产不变对企业有利;销售量在300件以上、1200件以下时,半自动化生产的成本低于全自动化生产;只有销售量在1200件以上时,全自动化生产的成本最低。
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决策者可依据企业预计销售量及有关条件,进行投资(或生产方法)决策。
(二)线性规划法
在经营决策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金合理地投入和运用,产出社会所需要的更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用数学方法表示,就是要在一定的限制(约束)条件下,寻求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当约束条件表示为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目标函数表示为线性函数时,就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1.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线性规划的模型是由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三者构成的。
首先,确定变量。变量是决策者对决策问题控制的因素,是一组未知数,用x(1下标)表示。
其次,列出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是实现目标函数的一组限制条件,一般表现为资源限额,如设备能力、原材料供应数量等。
再次,确定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决策者要达到的最优目标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描述。用极大值(max)或极小值(min)表示。
A产品每吨可获利润2000元,B产品每吨可获利润4000元,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吨,可使企业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条件下获利最多?
这个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结构如下:
变量:X(1下标)——A产品产量
X(2下标)——B产品产量
3X(1下标)+8X(2下标)≤240(电力限制)
约束条件6X(1下标)+3X(2下标)≤150(设备限制)
X(2下标)≥0X(2下标)≥0(产量非负)
目标函数Zmax=2000X(1下标)+4000X(2下标)
目标函数Zmax=2000X(1下标)+4000X(2下标)
线性规划就是在满足一组约束条件下,求出一组变量的值,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
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图解法简单直观,而且是理解掌握线性规划解题方法的基础,特别适用于只有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图解法的基本思想是先确定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解区,再从中求得最优解。
以X(1下标)为横坐标,X(2下标)为纵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参见图2—14)。变量非负,解区当在第一象限。
直线AB满足方程3X(1下标)+8X(2下标)≤240
直线CD满足方程6X(1下标)+3X(2下标)≤150
AODE为可行解区。即由AODE所构成的凸四边形上的任一点都能满足所有约束条件。
3.单纯形法。单纯形法的原理与图解法相同,也是采取逐渐逼近的方法,直至找到最优解。不过,它可以解两个变量以上的各种线性规划模型。
这里只以一般极大值问题为例。所谓一般极大值,是指目标函数为极大值,约束条件都是“小于等于型”的。
约束条件:3X(1下标)+8X(2下标)≤240
6X(1下标)+3X(2下标)≤150
X(1下标)≥0X(2下标)≥0
目标函数:Zmax=2000X(1下标)+4000X(2下标)
第一步,将模型变为标准式。
引进松弛变量,把约束条件由不等式变为等式。
3X(1下标)+8X(2下标)+SX(1下标)=240
6X(1下标)+3X(2下标)S(2下标)=150
SX(1下标),SX(2下标)为松弛变量。松弛变量不会带来利润,所以目标函数中松弛变量的系数是零。
Zmax=2000X(1下标)+4000X(2下标)+OS(1下标)+OX(2下标)
第二步,建立初始单纯形表。
(三)微分法
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常遇到一些经济问题,要在能够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中选择一个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而有关方案的费用支出,一部分与变量x成正比例关系,一部分与变量x成反比例关系。这两笔费用的和最小时,方案最优。
例:机器制造企业投入(出产)一批产品,受两种费用的制约。一种费用是设备调整费,它与批量大小成反比,批量大,全年任务不变,一年投入(出产)的批次少,调整费用也少;批量小,调整费用就多。另一种费用是在制品占用资金的付费和库存费,它与批量大小成正比例。批量大,库存与资金占用费就多;批量小,库存与资金占用费就少。
微分法用途很广,既可以用于费用最小的决策,如库存决策、设备经济寿命分析,也可以用于最大利润的决策,如定价决策。
(四)排队法
排队法的基本原理是比较各个方案的经济效益的大小,以定优劣。
如果用单一指标来比较,决策就很简单。产出相同,选择投入费用少的方案;投入相同,选择产出大的方案;投入、产出均不相同,选择比值大的方案。
如果用多项指标来比较,情况就复杂一些。因为,各种产出指标,如生产率、质量、材料、消耗等不能统一计量,故需进行换算,以便综合比较。多项指标排队比较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各项指标综合比较的权数。例如,比较X,Y,Z三项指标,其权数(重要性系数)分别为0.2,0.3,0.5。
第二步,按单项指标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并打分,计算出各方案的得分率。
从x指标看,A方案为优;从Y指标看,B方案为优;从z指标看,正方案为优。综合比较结果,方案排列顺序为E,B,A,C,D,正方案最优。
第二步骤打分比较时,如有可能,也可以不按1:0打分,而按十分制或百分制进行打分。如A方案同B方案比较,A方案得7分,B方案得3分,这样比较更准确一些。
三、风险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是一种随机决策。一般要具备五个条件:①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最大利润、最低成本、最短投资回收期;②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③存在着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④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⑥可测算出种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
对于风险型决策,有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是前两种。
(一)收益矩阵
利用收益矩阵进行决策的顺序是,先分别设定各个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按客观概率的大小,加权平均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通过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例如,某肉食加工厂去年6~8月熟食日销量统计资料如表5~11。每箱成本50元,售出价格为100元,每箱售出后可获利50元,如果当天售不出去,每剩一箱就要支出30元冷藏保管费。预计今年6~8月份需求量与去年同期无变化。
决策问题是,日产计划定为多少能使工厂获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