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忍不住哭起来,在隔壁房间的父亲走了过来,父亲温和地对小男孩说:“我的儿子,你为什么不用尽你所能想到的全部办法呢?”小男孩十分委屈地说:“但是,我已经用尽我的全部办法了。”“不对,儿子,”父亲说,“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拥有的全部办法,你并没有请求我的帮助啊。”说完,父亲弯下腰,抱起那块大石头,把它搬出了沙箱。
的确,你几乎不可能用尽所有的办法,总会有办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并且,如果一个计划没有风险的话,它就根本不算一个计划。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如果计划失败,试试另外一个;如果第一个计划出师未捷,就换一个新的计划;如果新的计划也没有成功,就再换别的。依此类推,直到成功为止。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只要不断努力。无论你周围的境况多么糟糕,也应当努力去支配你的境遇。
有些事情看上去或许很糟糕,实际上却最终会变得很好。我们经常会面临看上去好像世界末日的时候,但它们最后却会有好的结局。看不到失败背后的阳光,再聪明的人也没办法成功。如果你现在自认为“我真是太背了”,那么先不要着急,请务必以下面这句话激励自己——计划失败只是意味着我的计划不够完善,我需要再拟其他的计划,以便东山再起。
绝不说“做不到”
“做不到”是许多人最容易寻找的借口,这种缺乏自信的人,究竟能够做出多么出色的事情来呢?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只要这个借口存在,他永远不可能出色!”
下面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它颇能真切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习惯于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就会流露出寻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个性。例如:
“我就是这样。”仿佛是说:这辈子注定改不了。
“他使我怒不可遏!”意味着:责任不在我,是外力控制了我的情绪。
“办不到,我根本没时间。”又是外力控制了我。
“要是某人的脾气好一点。”意思是: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率。
“我不得不如此。”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
美国列克公司总裁在2003年的一次员工大会上,讲了一个他的好友——网球教练彭皮尔给他讲的故事,其意在于告诉每位员工拒绝借口的意义!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次有位学生向彭皮尔请假,因为他想随网球队到外地比赛。
彭皮尔问他:“你是自愿,还是不得不去?”
“我真的没办法不去。”
“不去会有什么后果?”
“他们会把我从校队中剔除。”
“你希望有这种结果吗?”
“不希望。”
“换句话说,你为了想待在校队所以要请假,可是缺了我的课,后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
“仔细想一想,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你不会开除我吧?”
“那是社会后果,是人为的。反之,不能加入网球队,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后果。缺课会有什么自然后果?”
“我想大概是失去学习的机会。”
“不错,所以你必须两相权衡,做个决定。我知道,换了我,也会选择网球队,但请绝不要说你是被迫这么做。”
最后这个学生当然还是参加网球比赛,但却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寻找借口、推诿责任的话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的不是、环境恶劣,甚至与星座也有关系。
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恐怕你也给自己寻找过各种各样的借口,所谓“做不到”正在其列。这是必须要加以改正的,因为你同样也看到了以此为借口,最后无所作为的许多个案。
只要一个人拒绝说“做不到”,他就会显出与大家不一样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就会变得充满自信,用挑战的精神对待自己,从而会变得日益突出。
调整心态,走出困境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到处为家的流浪者。那人进门打招呼说:“我来这儿,是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说着,他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那是罗伯特许多年前写的。流浪者继续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西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绝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内)已经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使我产生新的看法,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持我度过昨天晚上。我已下定决心,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一定能协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
在他说话的时候,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流浪者,发现他茫然的眼神、沮丧的皱纹、十来天未刮的胡须以及紧张的神态,这一切都显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但罗伯特不忍心对他这样说,因此,请他坐下,要他把他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说出来。
听完流浪汉的故事,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罗伯特刚说完,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他的手,说道:“看在上天的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他会为了“上天的分上”而做此要求,显示他心中仍然存在着一丝希望。所以,罗伯特拉着他的手,引导他来到个性分析心理试验室里,和他一起站在一块窗帘布之前。罗伯特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罗伯特指着镜子里的流浪汉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当作你从前并未认识他——否则,你只能跳密西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过了一会儿后,罗伯特领他走出电梯间,送他离去。
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他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老、不安、紧张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他说,他感谢罗伯特先生,让他找回了自己,并很快找到了工作。
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困境是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污浊;困境也是一副清醒剂,是一条鞭子,可以使你在抽打中清醒。
困境,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以求一搏;困境,会使人细细品味人生,反复咀嚼人生甘苦,培养自身悟性,不断完善自己;困境,不是一束鲜花,而是一丛荆棘,鲜花虽令人怡情,但常使人失去警惕,荆棘虽叫人心悸,却使人头脑清醒。
面对困境,不能丧志,更不能为自己寻找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怨天尤人没有任何意义,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校正人生的坐标和航线,重新寻找和把握机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光芒,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带着激情拥抱生活
我们可以决定充满激情地对待生活和工作,那样的话,生活和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我们所有的才能和智慧就会伴随激情涌出,我们的成功就会指日可待。
我们也可以决定以另外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我们对一切都失去热情,我们消极、被动、懈怠、自私。结果便是工作使我们感到疲累,生活使我们感到无聊,所有的成功都与我们失去缘分。
不管什么样的事业,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需要的就是工作的激情,而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也同样需要用激情来浇灌。可以说,没有恒久的激情和蓬勃的朝气,我们将一事无成。
撒哈拉沙漠恶劣的气候中,如果碰到了饥渴绝望的时刻,当地土著随身带着的那种小猴,就能够完全派上用场。这种小猴生在沙漠之中,对于水分的需求特异到几乎不需要水源便能存活。因为他们一直在适应沙漠的气候,所以这种小猴找寻水源的能力,也远远超过已知的任何沙漠生物。
这些小猴子几乎可以不靠水分来存活,撒哈拉沙漠的土著在面对连骆驼也无法找到水源的情况时,他们会尽可能地强制喂食小猴大量的食物,让不需要水分的小猴因为体内盐分的代谢,而产生迫切需要饮水的渴求,然后凭着它们找寻水源的天赋本能,带着土著们正确地找到所需的绿洲。
如果有人并不渴望成功,或许就像故事中小猴未能真正需要水分一般。那么,不妨试着提升自己对成功的渴求念头,就像在沙漠中迫切需要饮水那样地燃起激情来。
将热情变成一种习惯
有人说,激情本身就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我们会“不可避免”地感到厌烦和疲惫。事实上,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激情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拥有激情的习惯,可以使我们克服厌烦和疲惫,也可以使我们摧毁偏见与敌意,摒弃懒惰,消除困惑。
在那些把激情当作一种生活习惯的人眼中,工作不再是迫不得已的苦差,生活不再是日复一日的消磨。
他们忘记了工作的艰辛和生活的困顿,他们用旺盛的精力、充分的耐心和积极的状态去迎接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在充满热情的努力下,他们的工作更有意义,生活更加幸福。
一旦拥有了激情,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将尽最大努力。
无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将勇往直前。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不应抱怨和退缩。
无论目标多么遥远,我们都不再懒于付出。
首先告诉自己,你正在做的事情正是你最喜欢的,然后高高兴兴地去做。
其次,要表现激情,告诉别人你的工作状况,让他们知道你为什么对这项工作感兴趣。
激情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之一。每一天的生活都需要我们投入百分之百的激情,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我们将整个身心倾注其中。如果你把激情当成—种习惯,你就会发现这种习惯会使你永远沐浴在幸福快乐的光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