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实在是一件随时都会发生的事情。早上起床晚了,抱怨的人会想:“家里人为什么不叫我一声?真是不负责任!”不抱怨的人会想:“也许他们是想让我多睡一会儿。”出门走路,与别人撞了一下,抱怨的人会想:“挺大个活人都看不见,长眼睛干什么的?”而不抱怨的人会想:“他肯定不是故意的,也怪我没注意。”到了公司,有个同事对面走过连个招呼也没打,抱怨的人会想:“他对我有意见?牛什么?我还懒得理他呢。”不抱怨的人可能想都不想,顶多会想:“他准是想着心事,没留神。”工作上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任务,自认为无可挑剔,哪知上司不哼不哈,连个高兴的脸色都不给,抱怨的人会想:“遇上这么一个不懂行的上司,真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不抱怨的人会想:“反正都是我应该干的,但求问心无愧。”下班了,领导说大家留一留,晚上要开会,抱怨的人会想:“上班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凭什么占用业余时间?”不抱怨的人会想:“也许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公布,再不就是要有新任务。”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爱人还没回来做饭,抱怨的人会想:“一天忙得臭死,却连顿现成饭都吃不上!”不抱怨的人会想:“今天可有个一显身手的机会了,我要给家人一个惊喜。”……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生活得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的所得,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如果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那就应该让自己尽量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于事无补,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时时不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由地生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2不满、抱怨非借口
“不满”和“抱怨”是最流行的一种情绪,也是最容易被善于寻找借口的人利用的。
有一个耶鲁大学的学生,他要回家度假。可以肯定,他不能代表真正的耶鲁精神,因为他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校长也成为他批评的对象。这个学生向人摆了一大堆理由、事实、材料,还附带着时间和地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其实这都是因不满、抱怨而产生的一系列借口而已!
很快,人们就看到麻烦出现了,不是耶鲁有了麻烦,而是那个学生。他对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耿耿于怀,他终于做得太离谱了,失去了在耶鲁大学学习的资格。耶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校长和其他的耶鲁人都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耶鲁有着某些优势,而且它也依赖这些学生,不管他们是否利用了这些优势。
如果你是一所大学的学生,那就抓住那些现有的好处。你给予它容忍,你就得到益处。你对它的制度给予同情和忠诚,你就会得到报偿。为它而骄傲吧,站在老师们一边,他们就会尽力而为。如果一个地方不好,那么你平时就尽力而为,给别人树立榜样,让它变得好起来,做自己分内之事。
如果问题出在公司一方,老板性情乖戾,那么你最好就去找他,诚恳地、平静地、温和地告诉他,他是一个性情乖戾的人,并向他说明,他的政策是荒谬的。然后,让他知道改进的方式。你还可以把这些问题揽过来,悄悄地解决它们。
或者去做,或者不做,二者必居其一。要么全身退出,要么全力以赴,你只能做出一种选择。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他的报酬足以让你挣饭吃,那就尽心为他工作,为他着想,支持他,支持他所领导的公司。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你不能对他三心二意,不能阳奉阴违。你不能全心全意,就干脆不干。
你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失业的人,跟他们聊一聊,你就会发现,他们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愤愤不平、寻找借口。那是他们性格上的缺陷给他们造成的麻烦。他们自毁前程、自食其果,他们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无所作为。所有的雇主都在寻找能够助他一臂之力的人,他却在冷眼旁观。对于那些无所作为的人、碍手碍脚的人,让其趁早离开,这是商业上的规矩。基于自然的法则,奖赏只能属于那些得力的人。
只要你叽叽喳喳、说三道四、指桑骂槐、阳奉阴违,说老板是一个性情乖戾的人,他的事业就要完蛋了,那么你将步入险境,很快被淘汰出局。
让我们拒绝抱怨,拒绝借口,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尽全力而为之,这样才能成功!
多责备自己少埋怨环境
人与人之间的天壤之别,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存在。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并非外在条件的不同,而是自我经营的不同。
中国近代学者宣永光曾经说过:“能责己的人,必成功;怨环境的人,必失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是各不相同的。只要你留心周围的人,就会发现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常常遇到好机遇,甜多于苦;有的人则总是遭遇坎坷磨难,苦多于甜。
造成人生幸与不幸的根本原因究竟何在?换句话说,人们命运差异的根源,到底是外界的社会,还是我们自身呢?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很多人都会选择外部因素。他们认为,人生之所以会有种种不幸的产生,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因为社会不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持有这种认识的人往往更容易遭受不幸,而不幸的降临反过来又加重了他们对社会的不满,使他们更加怨天尤人。于是,人生便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鲁迅先生曾经教人:“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可以肯定地说,人人都想幸福地度日,但要想度日幸福,就离不开做人的合理。这句话也点明了一个道理:人生是否幸福,根本原因不在社会,不在他人,而在自己,在自己是否能够“合理地做人”。
所谓做人合理,具体说来,主要包括生理、心理、伦理三个方面:锻炼好自己的身体,身康体健,就会符合生理之理;加强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平衡,就会符合心理之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协调好社会交往,就会符合伦理之理。只有“三理”合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做人才有幸福可言。
在人生的发展阶段上,做人合理表现在科学地安排自己的一生,把握好人生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自己。要把握好自己,不迷失人生的方向,不朝三暮四、飘忽不定,才能随心所欲。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建立起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如何对人。要懂得人情世故,明白什么是人之所好,什么是人之所恶;什么是善意,什么是恶意。只有通晓了人情世故,才能适应人情的需要,拥有好人缘,获得好口碑。
第三阶段的重点是如何超越别人。要学会做领袖人物,不随波逐流。领袖有大有小,但无论是大是小,你都得晓得部属的人情,具备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本领,使情感交流畅通无阻,情感运用周转如意,才能够真正扮好领袖的角色。
协调好生理、心理、伦理,处理好对己、对人、超人,做人才能谈得上合理。具备了这一基础后,人才会在社会上通行无阻,获得生活的幸福。
做人难,难就难在人生总是在幸与不幸的边缘徘徊。幸运有时会倏然而至,霉运有时也会不期而降。“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类似的事例简直举不胜举。
然而,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回避或退却都是没有出路的。切记:做人绝不可随随便便、放任自流,也不能无拘无束、为所欲为,更不能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只知吃喝玩乐、苟且偷生。
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上人”,首先必须学会“合理地做人”。其中的关键,就是能够对自己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刻意的经营。
只有一个追求上进的人,才能在适应社会的同时把握住自己,成为超越别人的强者。否则的话,所谓“适应”就变成了平庸的借口,毫无意义可言。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的本质是自我负责,关键词是“自我”。对任何事情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的自控能力,韦伯字典对自我控制的解释是“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和欲望施加的控制”。
一个人失去控制会怎么样呢?它会立刻改变气氛。在危险的情况下,缺少自控力的人会导致灾难,即使开始时不那么危险的境地也会变得很危险。
如果你态度消极,你就不可能在思想和言行上有太高的职业道德感和自我控制力。而积极的态度就会使你具备这些素质。
如果你态度消极,你就不可能在思想和言行上有太高的职业道德感和自我控制力。而积极的态度就会使你具备这些素质。
如果你老想着过去,怨天尤人、牢骚满肚,那么你就将很难控制自己,你的职业道德不见了,负起责任的决心也消失了。这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次机会。
自我控制在任何时候都是衡量你状态的一个标准,从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怎么生活就可以看出你的自控力。自律,是自我控制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你成功阶梯上考验你的第一个关隘。韦伯字典上对自律的解释是:“……控制自己或是个人的欲望、行动、习惯等。”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软弱,缺少自律、自控力,那么你也就很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当你的职业道德、成熟度、自控力和对自己的认识受到考验的时候,你也就会失去控制。
当你觉得自己很坚强,能够保持自控力和自律时,你就会在困境中应付自如。有人对你说过“唉,在那个条件下……”吗?这其实只是一个借口!你曾对别人说过这句话吗?难道你不是在抱怨环境,把它当成一个借口吗?
为了能更好地生活,我们需要自我控制。然而有许多才华横溢、魅力无穷的人没有自我控制力却也几乎达到了顶峰(最高的职位或是成就),这正说明了问题,他们只是接近于顶峰,却没达到顶峰。正是因为他们老是失去控制,所以经常与真正成功的机会擦身而过,失控的情绪反应使他们陷入了困境。就算他们做到了最高的职位,如果他们失去控制的话,照样会失去同事和下属的尊重,而且连职位也可能不保。
自我控制可以反映你的内心状况。你有多大的自信?你对自己的感觉如何?如果你不能跟自己很好地相处,那你怎么可能很好地跟别人相处?你的自尊完整吗?你的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自控力,它是跟幸福息息相关的。
丢弃成见,改变自我
许多人常用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去看待自己的每一天,“我不想改变自己,我也不想熬出头,因为我的能力不够!”天啊,这是最大的对自己一生不负责任的借口,它叫做“带有成见的借口”。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把这类员工归入“最低级”之类,他曾说:
“每个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都承袭了许多来自他人的‘人生剧本’,也就是价值观与其他方面的制约。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就得改写这些剧本,或者改变既有的成见,这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否则你就不会成为出色的员工!”
读到杰克·韦尔奇的话,很容易让人想起这样一个拒绝借口、改写人生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埃及已故总统萨达特,它讲述了一个最令人振奋的改写“人生剧本”的故事。
萨达特是在仇恨以色列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一度以仇恨以色列来调动民众的意志。这个“人生剧本”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浓厚的民族主义,但它也是愚蠢的,忽视了当今世界相互依存的事实。萨达特也知道这一点,于是,萨达特决心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因为参与推翻法鲁克国王,他被关进了监牢。在那里,他学会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照自己,反躬自省,改造自我。
当终于成为埃及总统时,他改变了自己对以色列的态度。他认为没有借口再去制造仇视,而是要相互依存。于是他访问了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会,开启世界历史上最勇于突破先例的和平运动,而这一大胆的行为最终产生了戴维营协议。
萨达特利用他的独立意识、想像力和良知进行自我领导,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剧本”,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活。
当我们因袭的“人生剧本”有违我们的生活目标时,我们能够利用想像力和创造力书写新的剧本,它使更为符合我们内在的价值观。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当然我们也可以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看一看自己能否像萨达特一样,拒绝借口,敢写剧本——不要相信自己以前的态度,而要重新面对自己,开始一个崭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