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杆背着彩凤,杀上血狼寨的时候,汪天福已从杭州方向在徽杭古道上急急翻过佛子岭往皖南赶回。
他在武汉一直没有找到赵有才的尸体,他也听人说他被处死了,就是找不到埋在哪里,这就又耽误了一段时间。眼看着和彩凤说的一年期限快到了。他只得先赶回杭州,处理完商务就往回赶。
这时,他已确信赵有才真的死了,他已经想好直接把彩凤带回去告诉大家,就说是遇到找赵有才的彩凤,把她劝回来了,然后就找人求亲结婚,一切水到渠成。但他不知道计划不如变化快,他所有的计划都已落空了。
汪天福一进皖南,就直奔彩凤藏身的地方,可他到那里只找到彩凤留下的几件物件,什么也没找到,他四处打听,只听说这里遭到土匪洗劫,所有人都被杀了,没留下一个活口。
他呆呆地在那里面对着群山,默坐了好几天,无限的悔恨和痛苦袭击着他,他感到是自己害了彩凤,是自己辜负了她的一片真心,害了她那年轻的生命,回想起过去和她在一起的情景,他悔恨不已,痛不欲生。
他痛恨自己为啥有那么多的顾虑啊,痛恨自己为啥不把她一起带走,如果有第二次选择,他宁愿和她在这里隐居一辈子,也决不离开。
在经过极度的悔恨和痛苦后,他觉得自己欠她的太多了,这辈子也无法还清了。他最后想到一定要给她留个死后的好名声,让她清名永留,受万人景仰,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和罪过。
于是他又撒出一个弥天大谎,他带着彩凤留下的几件遗物,说彩凤是在寻找赵有才时,得知赵有才遇难,已跳江殉情而死。
在皖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为夫殉情守节的女子一向最受人敬重。彩凤殉情而死的事立即轰动了整个青山县。
只有静云师太彩云知道这个天大的谎言,她日夜诵经,闭门不出,她心里知道这影响太大了,她只能把这个秘密永远深藏在心里了。
程学理听到汪天福带回的消息,深为赵有才英年早逝,壮志未酬而惋惜,更为爱女彩凤的忠贞而骄傲。他虽为痛失爱女心痛悲伤,但是爱女给他带来的荣誉却使他精神焕发,彻底从彩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再讲程朱理学时,更加底气十足,声音洪亮,激情四射。
汪天福在青山学堂给彩凤竖起了牌位,每天都要来烧香跪拜,远近各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连数月烟火不断。
汪天福开始和程学理商量要给彩凤树一道贞节牌坊时,程学理说:“国家大事未定,彩凤事小,暂缓,暂缓。”
汪金权看到儿子这次远行回来,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处理问题坚决果断,各方面都已远胜于自己,已能完全胜任族长和商会会长了,他觉得汪家代有人才出,一代远胜一代,自己可以安心地享福了。
他唯一搞不懂的是,彩凤死了也是赵家的鬼,立牌坊进祠堂那都是他赵家的事,他跟在后面忙活啥呀,他为此去问儿子。
汪天福说:“她是程学理的女儿,程学理是我们青山学堂的人,就是我们汪村的人,这份荣耀就是我们汪村的,就不能给了赵村。”
汪金权听了就越来越佩服儿子的精明能干,看问题远在自己之上。
汪金权不再管族里和商会的大事,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为儿子娶亲的大事上来,他开始找汪天福商量他的婚姻大事。
汪天福说:“自古以来,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天经地义,全由你做主,劳你费心了,你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一切都按你的安排去办。”
汪金权听了儿子的话,心里高兴得像喝了蜜似的。其实在他看中的彩云出家后,他早已经给儿子选定了一门亲事,所有的程序都走完了,就等他回来娶亲完婚了,跟他商量只是看看自己在儿子心里的地位。
他立即请风水先生算好黄道吉日。他觉得这将是他这任族长和会长主持的最后一件最风光的大事了,他一定要精心做好,他要把儿子的这场婚礼,也是未来族长的婚礼办成汪家历史上最隆重的形式,显示出他汪家的强盛和富足。
在离新婚的黄道吉日前一个多月,他就开始不停地忙碌起来。由于汪天福是未来的族长,他的婚事也是全村的大事,整个汪村也跟着热闹起来,汪氏大祠堂成了活动的中心,一些重要活动都要安排在这里举行。
汪金权首先请来了两家皖南最有名的徽班轮流在汪氏大祠堂登台唱戏,开始是每天晚上一场戏,后来逐渐增加到早、中、晚三场,最多时是每天连唱五场。两家戏班对比着不断拿出绝活,演出一台台精彩的连环戏,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接着是预制各种糕点,这都是到年底过春节时才做的,平时只有遇到红白大喜事,才会制作一些,这些糕点制作有许多讲究,除了到时招待客人,主要还是象征吉祥,期盼未来的日子步步高升。
汪金权特意选定的十几样糕点是万字糕、蜜晶糕、糯米糕、绿豆糕、“囍”字烘糕、芙蓉糕、火炙糕、绿豆糕、徽墨酥、花生酥、桂花酥、玫瑰酥、秤管糖、冻米糖、麻酥糖、玉麻薄饼,每样糕点上都用特制模具刻上红“囍”字,每样都是他亲自到现场指导监制。他还亲自动手,帮助做了几缸豆腐,这是为做茶干用的,而汪氏茶干一向闻名,家传秘方,只有他自己动手才放心。
另外花生、红枣、桃核、干梅、栗子等早已派人准备,不用他分神,老酒早就准备了几十坛了。这些东西按老规矩没有规定限制,根据人家的具体情况而定,自然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最使汪金权操心的就是宴席,怎么算也少不了一百多席,这不是难事。但是汪村自古就有不成名的规矩,那就是不论贫富,红白喜事的酒宴都是十碗八碟,汪金权家再富,他也不能破了这个规矩,但是这十碗八碟里面最有讲究,具体上什么茶没有规矩,各家都有不同。
他汪家不是平常人家,是汪村最富有之户,不能随便凑足数就行,得使大家看出他汪家的独特不同,这是他汪家最露脸的场面。
汪金权想道:“我汪村是闻名全国的徽菜发源地,别说是十碗八碟,就是再加上十倍又有何难,关键是要使每个菜不只要让客人吃出味道,还要吃出汪家不同的含义。不显山不露水地表达出我汪家的地位和尊严。”
他专程到青山县城请来名厨,经过几天的商量才最终定下了这十碗八碟的菜名。这十大碗分别是:第一碗石耳炖鸡,精选采于悬崖峭壁阴湿石缝里的黄山石耳加野山鸡炖制,代表大吉大利;第二碗鲤鱼跃龙门,这是最特别的一道菜,中看不中吃,红烧好的鲤鱼,必须用特制的带有龙的图案的高底座的红色托盘来盛放,代表吉星高照,日子红红火火;第三碗青山春笋,以采自大青山之顶的春笋、香菇加火腿、腊肉炖制,代表青山永在、青春永驻;第四碗清炖马蹄鳖,选用来自新安江的一种大小形如神龟的马蹄鳖,配以火腿、葱、姜和火腿骨等清炖,代表益寿延年,增福增寿;第五碗清蒸蟹粉狮子头,荤素搭配,以自家宰杀的新鲜猪肉为主,切成碎丁,加入葱汁、姜汁、盐、海参、虾仁、荸荠、香蕈等调制,做成特大肉丸,先油炸成狮子头模样,然后配以清水大蟹和清黄菜叶清蒸,代表镇灾避邪,招财进宝;第六碗砂锅豆腐,这是最清淡的一大碗,以自家磨制洁白如玉的豆腐切块,和米粉丝、腐竹、白萝卜、清鸡汤一起在砂锅里熬制,清澈透明,代表做人做事清清白白,一见到底;第七碗是黄山炖鸽,以长于黄山的仙鸽和黄山山药隔水炖制,碗底压上几根松枝,代表着松鹤延年;第八碗鱼羊一锅鲜,精选两条同样大鲫鱼,用油煎黄,放在熟羊肉中同煮,代表一对新人一辈子喜气洋洋;第九碗芫荽炖牛肉,精选牛肋条肉切块,葱结、姜块、八角、黄酒等炖熟,再加入芫荽添味,代表牛气冲天,财富临门;第十碗是每人一个特制的团圆肉圆,以精细瘦肉加入少量糯米和山野菜揉制,代表着团团圆圆、美美满满。
为了把菜变得更丰盛,汪金权最大的改变,是决定八碟由小碟改为大碟热菜,第一碟是凤尾虾排,表示金凤来栖,以后是玉兔海参、花菇田鸡、鸡茸烩蛤士蟆、葫芦鸭子、腌鲜鳜鱼、瓤豆腐、什锦肉丁。最后再配上装有六个小菜的冷盘和一大盘称作“五谷丰登”的主食。这十大碗八大碟都是皖南货真价实的名贵之菜,几乎集中了皖南山区所有的山珍特产,平时一般人家只能上几盘,难以凑齐。为了保证所有材料都要是山里珍品,保证新鲜,他提前多天派人到各县去预订。
一切准备妥当,就到了祭祖吉日,按照规矩,娶亲这样的大事,必须先禀告先祖,请祖灵保佑。由于汪天福是未来的族长,必须到祠堂祭奠汪氏族祖,这是娶亲前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汪金权特别重视,他摆的场面远超他当年结婚时的情景。他在祠堂院子里搭起特大案桌,上面插上粗如断柱的大红烛,燃起特制的一人多高的大香,香烟腾空如大庙里的香炉。
大案桌上供上壮如牯牛的整猪、整羊、整鸡、整鹅、整鸭、鲜活的鲤鱼,以及清茶、美酒、果品、糕点等各种山珍野味,并用嫩黄的冬笋、玉白的豆腐、灰褐的香菇、青紫的蕨菜、艳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红皮的山芋、红黄绿豆以及黑白黄三色芝麻等各种土产野菜为原料、精心制成了几十盘美味佳肴,上面用蜂蜜作粘剂,写上“福”“禄”“寿”“禧”“凤凰展翅”“鱼跃龙门”“蟠桃献寿”“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洪福无边”“福寿绵长”“比翼双飞”“紫气东来”“龙凤呈祥”“旭日东升”“财源广进”“蛟龙出海”“洪福齐天”“三星高照”“福在眼前”“日进斗金”“金玉满堂”“富贵白头”“鸾凤和鸣”“年年有余”“喜上眉梢”等吉祥之语,并一律盖上红“囍”字。
整个案桌上整整齐齐摆满了24行,每行12盘,总计288盘的佳肴、果蔬、糕点等供品,这是汪村祭祖最高的规格。
汪金权带着请来的汪氏家族所有长辈老者,一起见证了这次盛大的祭祖仪式,所有人无不翘指称赞。
汪天福也是第一次出席这么盛大的祭祖仪式,他没想到他父亲如此伟大能干,如此有气魄,不由得对父亲、对所有的列祖列宗又多了几分敬畏和尊重。
他毕恭毕敬地向列祖列宗行了三叩九拜大礼,他感到所有在场的人和无数列祖列宗的眼睛都在注视自己,他猛然感觉到了自己身上压着的重担更重了。
到了娶亲之日,汪家大院挂起大红灯笼,披红挂彩。汪金权激动得彻夜难眠,仿佛一夜之间就年轻了二十岁。他一大早起来,组织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他选定的是赵村头面人家的大闺女冬菊,从各方面看都是门当户对,还是老亲开新亲,因为新娘冬菊的老太太是他汪家嫁过去的姑娘。
汪金权亲自带着汪天福和迎亲队伍去娶亲,这是最高的礼节,也是历来的传统,过去这一带山区就不太平,一些迎亲队伍很难顺利通行,常出现中途拦截卡要收过路喜钱,甚至调戏新娘、糟蹋新娘的恶事,有时还会被半路抢亲,甚至土匪抢劫,所以路远的都要带上武器家伙一路保护,去的人越多越好,就慢慢形成了年老家长带队的习惯。
迎亲队伍一路敲锣打鼓、燃放着鞭炮,翻过了大青山。正是金秋十月,前面出现的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在早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更加金黄耀眼,飘着熟透的稻香,散发出收获的喜悦。金色的稻浪随着晨风涌动着,一层接一层向远方翻滚而去,无数的鸟儿在空中飞翔。远处的赵村的房子,就像是一条条停泊在金色海洋里的小船。
汪天福戴着大红花,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就是一座八人抬的大轿。
汪金权也是一身新装,他身旁是两个挑着喜糖喜糕的人,汪金权逢人就笑逐颜开地发送喜糖喜糕,不停地说:“请吃喜糖喜糕,吃了喜糖一生一世喜气洋洋,吃了喜糕,步步高升。”
进入赵村,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惊天动地。赵村的男女老少一起拥出,个个分得喜糖喜糕,人人吃了叫甜,到了新娘家门口,更是热闹非凡。
叫门仪式就叫了一个时辰,门里门外你来我往不停地放着鞭炮,这是娶亲中最重要的一关,也是女方把守的最后一关。
按照皖南习俗,关着门是两家,开了门就是一家了,所以女方这边的年轻人就在里面牢牢地把守大门,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以显示新娘的贵重和尊严,女方家养了这么大的姑娘哪能轻易就被娶走啊。
男方迎亲的人就起哄撞门,有时僵持不下,男方迎亲的仗着人多,把女方家大门推倒而入,也有女方人多,条件谈不拢,最后坚持不开门,让男方空手而归,亲事在最后关头取消,最后为此毁婚的大有人在。
汪金权知道,这种事在他汪家绝不可能出现,大家守着大门,礼进礼出的正好可显示他们两家显赫的地位和尊贵,就故意放纵他们大闹,他说不闹不热闹,越闹越热闹。
随着里面外面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媒婆的吆喝声也越来越高,起床礼、开脸礼、穿衣礼、照镜礼、梳头礼、开门礼等是越叫越高,甚至到了连用人、丫鬟、伴娘、媒婆都在跟着要喜钱。
汪金权全都乐呵呵地一一答应,我汪家有的就是钱,别人出不起的,我出,只要能想出的你们尽管提,我就图个热闹高兴。
一直闹到晌午,才把新娘家的门给叫开,刚才还吵得脸红耳赤的两方人立即亲热得像一家人似的。
女方家赶紧摆开酒席,热情款待。这边酒席刚刚开席,那边惊天动地的哭嫁声就响起来了。
哭嫁是越哭越发,哭得越伤心、越悲痛、越感天动地越好。因为他们都是大户人家,哭嫁非常讲究,不仅新娘母女哭,新娘家的姑姑、姨娘一起陪着哭,还要哭得像唱歌似的有词有调,不仅哭辞爹娘,而且哭辞祖宗、哭辞叔伯、哭辞哥嫂、哭辞姐妹、哭谢陪客、哭谢媒人,一直要哭到上花轿。
等她们挨个哭遍了,这边的酒席也就吃完了。就要开始发亲了,于是在一片更热烈的哭嫁声和鞭炮声中,由娘家长兄把新娘背上花轿,迎亲队伍立即鼓乐齐鸣,高呼“起亲了”,抬起花轿离去。
娘家的陪哭声戛然而止,一些妇女赶紧朝门外泼出一盆水,紧闭上大门,这又叫“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永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