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读书人。他长到五岁了,还从未见过笔墨纸砚是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笔墨纸砚,说他要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写了四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个个称奇。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他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方仲永作诗。方仲永不论什么题目,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文采绚丽,深得众人的赞赏。
一个世间少有的天才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最后变成了庸才。由此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的后面。
不久,方仲永的天才事迹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轰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他父亲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分,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地才思不济。由于只是凭着一点儿天分作诗而没有后天的学习,方仲永的诗的质量每况愈下。到他十二三岁时,他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让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失望。
到了二十岁时,他已江郎才尽,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最终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