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为法家的法制要优于儒家的礼制,历史永远应该是向前的,而不是儒家所推崇的复古礼制,
两汉的根基巩固于文景之世,依靠黄老之学汉朝积蓄了庞大的国力,而汉武帝与其说是尊儒,不如说实际上是尊法。董仲舒向汉武帝所兜售的也不算真正的儒术,
而是法家的霸术。只不过融合了儒家的三纲五常和道家的天人感应而已,
虽然汉武帝表面独尊了儒术,可纵观他的一生,还不是竭尽所能的推行集权和对外征伐,
且武帝刑法严苛,冷血无情,重用酷吏,动辄株连成千上万的无辜之人,甚至连自己的妻儿也不例外,到最后几乎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试问如此作法又岂是仁君所为,学生认为论及残暴武帝不在始皇之下,”
言下之意竟是对汉武帝并不感冒。
孔颍达摇摇头,武帝还是有功的,你这样说未免过于偏颇!
“呵呵,一个开始连庙号都没有的皇帝,可以说就是他的后人都不认同他的做法,这样一个人被人所不喜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其实学生倒也并不是说他没功,在学生看来武帝集专权残暴和英明神武于一身,作为帝王杀些人本也无可厚非,
可他引起巫蛊冤案,杀妻诛子,斩女灭孙的事迹未免太过于狠毒,这个独夫一生灭人九族无数,到了晚年几乎自己诛了自己的“九族”,真可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敬人者人恒敬之,杀人者人恒杀之,只不过是报应到了子孙身上罢了,
汉武帝政治军事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他为人父,为人夫的巨大过失。
如此功过参半的人物,可说他功有多大,过就有多大。
程处政的话引起了皇子公主的共鸣,很显然他们对汉武帝那样残暴的君王也是十分痛恨,心说还好父皇不是那样的暴君,要不想想都感觉不寒而栗!
只是他们却是忘了,他们那位“仁慈”的父皇,同样弑兄囚夫,奸母淫嫂,甚至在历史上和李元吉的王妃连儿子都生出来了,虽然现在曹王李明还没出生,但程处政却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
由此可见老李的私德有多么败坏,如果说历史上对隋炀帝的指控大多是子虚乌有,那么老李可就是干脆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这也是程处政对李世民十分忌惮的原因,这样一个不择手段,心黑手狠,六亲不认的皇帝,任谁不得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老李可能是个好皇帝,至于其他方面吗?呵呵,就只能用“渣”来形容了,要不怎么说做大事者就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远的不说,就拿程处政这家伙来说吧,说到阴狠比之长孙老狐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总之身上就没有一丝君子的美德。
一边的孔颍达见程处政妙语连珠,分析的抽丝剥茧。不由在他心里程处政又加重了份量。
此时他早已忘了辩论的初衷,二人都已经跑题却恍然未觉。
“那你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孔颍达问道:
“依学生看,百代犹行秦政法,秦虽亡,而政未息,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他的成功是以消耗文景两代明君所积累的国力为代价,
实际上自他去世后,西汉已经由盛转衰,若不是有霍光的休养生息和中宗的轻繇薄赋,而是换了胡亥赵高一样的君臣,别说不会有孝宣中兴的盛世局面,只怕步了强秦的后尘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说起来也就汉元帝是真的信了儒家,用大儒治国,放弃汉武帝的”汉家制度”至于结果嘛!
想来不用学生告诉夫子吧。
总而言之所谓的儒家治国还不就是依靠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配合思想上的道德教化,前者用以暴力恐吓人民不敢做坏事,后者用仁义以劝化人民做好事。主次之分显而易见。”
随着程处政的话孔颍达神色越来越震惊,到最后脸色不由有些阴沉,
概因程处政刚才的话已经触及了君主治国的实质,那就是儒表法里,
真正的儒家天生就不适合治国,莫说秦皇汉武,就是当今的李二陛下也不例外,要不自己堂堂一代大儒也不会做一个徒有虚名的国子监祭酒了,而是如长孙老狐狸一样成为宰辅。
只是这份见识哪里是一个小孩子能够理解的,可现在偏偏事实上就真的发生了,这简直是太妖孽了。
他虽然并不希望程处政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可偏偏程处政分析的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尤其是对于百代犹行秦政法的总结和对汉武帝的评价,更是让他刮目相看,即便是以他的满腹才华也无从辩驳,
难道老夫真的会败在一个孩子手里吗?孔颍达这一刻感觉信心有些动摇。
“看你的意思似乎对于法制十分推崇,可强秦兴于酷法而又亡于酷法,乃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你又作何解释,由此可见礼制才是长治久安之计”。
孔颍达巧妙的抓住了他话里的一个漏洞,那就是秦二世而亡是铁打的事实,这一点谁也无法反驳。
“不,恰恰相反,弟子不认为强秦是亡于法治,恰恰相反,而是因为秦法的崩坏和僵化所致,
所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说到这里程处政一字一顿的说出了后世邓太宗在改革开放时说的一句经典名言。
“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他声音洪亮,甚至有一丝的激动,这么多年了自己终于可以说出这句话了!
在这个时代对于秦的灭亡早有定论,也就是贾谊在过秦论上的观点,而这也正符合儒家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论。
可以说程处政的说法很新颖,颠覆了世人的认知,而这样的可能,即便是孔颍达都没有想到过。
同时心中暗惊,想不到这小儿对法家竟推崇至此,竟将暴秦和六国的兴亡差不多完全归于法家的变革,
本来他还想借机将其驳的哑口无言,好借此让“误入歧途”的程处政“回归正道”,可在这一刻他算是看明白了,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不过孔颍达对他的观点还是十分好奇的,马上追问道,老夫愿闻其详。
“强秦之所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勃焉。
乃是因为二世继位后,不教而诛,为巩固权利大肆滥杀无辜,不仅使秦国失去大批能臣良将,还破坏了秦法的公正性,
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秦法已经僵化,当初商君所制定的也不过是一种战时法制,既然天下已定,万民归心,那就应该做出改变,这样才符合法家不断改革的初衷,
只是可惜啊,商君只有一个,呜呼哀哉,悲兮痛兮。
说到这程处政又是一顿,却是有些感慨起来,过了一会才慢吞吞的道,
“当然不可否认,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也极为重要,在弟子看来一方面秦皇推行郡县,却又只是迁移六国公卿,这一没有斩草除根的做法,给日后的大秦埋下了祸根,直接造成后来六国分秦,要是始皇帝先下手为强,也就没有项羽张良之辈的事了,而在另一方面
秦皇丝毫不与民休息,反而在天下初定后修长城,扩驰道,挖灵渠,造阿房宫,大修陵墓,封禅泰山等等,如此高强度的大兴土木不胜枚举,又兼连年对外征战,穷兵黩武,可说是苛政猛于虎,
致使万民生不如死,天下死于役,庶民终日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乃取死之道”
孔颍达心想这小子没想到竟有一颗铁石心肠,他也不想想那得杀多少人啊!不过貌似站在一个王朝的角度还真的要比天下动荡要强。
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孔颍达竟意外的发现程处政的话居然没有一丝漏洞可钻,这使他十分吃惊,这小子怎么心思就这么缜密呢!
不过要他认输是不可能的,只见老夫子反问道:
“老夫看你的意思似乎对商鞅十分推崇,难道你忘了商鞅的结局吗?”
“夫子说笑了,正所谓,”
商君英烈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流数百年
此时课堂上的众人早已被程处政一连串的举动惊的麻木了,本来众人都只是当看场好戏,说不定程处政当场就会被老夫子“秒杀”了,
谁知道这家伙居然这么彪悍,辩的老夫子反而落在了下风不说,
竟然还在顷刻之间便做出一首诗来,结合他的年纪,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份才学只怕古之曹子建亦无法相比。
这一刻众人看着他的目光都带着一丝崇拜,甚至就连皇太子李承乾都不例外,如果说之前他说想请程处政入东宫任职更多的还只是客套的话,心里并没太在意,那么在这一刻程处政算是真正进入他的视线了,如此杰出的人物正是自己拉拢的对象。
而其余众人也是神情各不相同,程处嗣三人是欣慰,李雪雁是兴奋,倒是她一旁的长乐公主则是面无表情,谁也不知她在想着什么。
上官菲雪在一边神色复杂的看着程处政,心中暗思这家伙虽是个色胚,但这份才华确是实打实的,说是天才也不为过。
上官兄妹是诗人上官仪的子女,受其影响兄妹二人也是才华出众,尤爱诗文,现在可以说二人都已成了程处政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