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漠漠朔风吹,白发萧萧汉水湄,三十六宫秋色里,不知何处是蛾眉。(1)
二月初十,浩浩荡荡和亲队伍终于来到定州,秦风在定州城内设下酒宴歌舞款待来此的士卒们,周扈亦亲自为丽水公主引见秦风:“殿下,秦将军是定州营副将,专司斥候、用间,从前跟随家父作战,如今定州也由他与曲冯山曲将军主事,往后殿下在北辽王庭有什么话传回来,尽管找秦将军。”
秦风为周广安一手提拔,亦跟随周阳多年,算是淮安周氏半个家臣,因而丽水公主破例见他一面,只对周扈所言很不赞同:“表兄错了,本宫到了北辽,从此便是北辽的人,是大齐的仇敌,如何本宫有话要传到仇敌这里来?见这一面都不应该。”
周扈不知所措:“殿下?”
秦风跪倒在地:“末将无能。”
城头上有笛声悠悠,丽水公主听了片刻,转身离去:“周将军,何以行路匆匆?”随侍的女官连忙跟上,晃动的灯光一会便在定州墨一样的夜里找不见了。
秦风劝道:“公主此言有理,万俟淏新建的影子卫何等厉害,日后少有来往,于公主、于我都是好事。”
“我何尝不想走慢些,恨不能这路永走不完才好。”
“昨日传来的消息,万俟淏已过风驿,快则今夜、慢则明日,也便是这两天的事了。”秦风拍拍他肩膀,“明日还要整军,万不可于北辽面前堕了我大齐威名。”
万俟淏到的比秦风预料更早,他称帝后有一件事便是从鬼弓中分出影子卫,选出亲信专司斥候、用间一事,万俟车犁以“阴毒之法,非大漠英雄男儿当为”数次劝谏,皆被他一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轻轻带过,最后愤而出走,直到万俟淏动身前一刻才神不知鬼不觉的回来。
“齐国为什么对我大辽动向了如指掌,就因为他们有太多细作隐藏在王庭里,我们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眼下。只有先效仿他们,有我们自己的耳目,才能摸清齐国的动向,抹杀他们。车犁,我不明白你到底在忌讳什么?”
“诚如陛下从前讲过的故事里,中原的大臣因为皇帝用象牙筷子而看出叹息亡国之兆,用了象箸,就会用玉杯,用了玉杯,就不能满足普通的饭食……长此以往,国必亡。”
万俟车犁抱着那张天弓看他:“陛下,您是我所敬重的人,身体里流着天穆帝最纯正的血,您效仿齐国,大漠上所有的部族便都会效仿;今日效仿齐人设细作,明日便会效仿齐人设别的,长此以往,我们到底是算龙神的后裔,还是中原人?”
东大营毗邻合山,万俟淏站在帐前朝南望去便能看见起伏的山峰,他在洛城长大,夜视比鬼弓还要好,自回到王庭,大约是喝了月湖水的缘故,到了夜里也渐渐看不清了。
寻常士卒并不知他们这通争论,只知道明日齐国的公主便要被送过来做他们的大阏氏,个个围着火堆痛饮,嗓音嘹亮的当即高歌,余下的则以刀柄击地相和。
“我的母亲出身东圣山下的部族,是大漠上最美的花朵,她嫁给父皇的前一夜,王庭也是这样灯火满城。”
万俟车犁不动声色:“那位公主也是齐国最美的人。”
“我只是可惜,母亲没有看到这一天。”
万俟淏的母亲,从前的大阏氏在万俟成律称帝后依惯例成为新帝的侍妾,雌伏于杀夫仇人身下,最后不堪受辱,愤而自尽。
与万俟淏不同,周扈一夜未睡,他在马面上拣个角落坐了,自两年前与北辽议和后,寝兵休士养马,定州城头也不像战时那样草木皆兵,几个步卒持戟木着眼来回巡视,见到他也不过略略颔首,并不多问什么。
周扈坐了一夜,天边有些泛白才从上面下来,丽水公主早已梳洗毕,端坐在凤舆上,周扈对她拜了一拜:“殿下。”
北辽大军已在城下列阵,一色的月湖马,上骑身着墨甲、背挂短弓、腰挎弯刀的骑兵,当中一人端坐马上,身披玄狐裘、手无寸铁,左右各有身着黑衣、两蒙着面巾的的侍从。
“影子卫。”
万俟淏看着周扈,朗声道:“一别数年,将军风采依旧。”
周扈并不应他:“陛下有命:准丽水公主出降辽皇帝万俟淏为大阏氏。”
万俟淏驱马上前,周扈手都摸到剑柄,最终只给他让出路来,看着他走到凤舆前面:“今日起,你为我的大阏氏。”
凤舆跟在万俟淏马后朝北辽大军而去,经过周扈身边时他禁不住出声:“殿下。”
丽水公主转头朝他看去,眼却停在那柄长剑上:“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2)”
凤舆与跟在后面的数十赍车淹没在墨色盔甲中,北辽大军爆出一阵欢呼声,周扈看着他们潮水般退向东大营,只觉浑身力气都被抽光,只剩下魂灵在空中飘着。
眼前的黑点在万俟淏头上停了片刻,而后缓缓下移,挪到周扈身边,晋云手一松,那支裂云间便穿过朔风钉到周扈脚下,箭杆足有三寸没入沙石之中。
周扈回首看去,几乎瞬时便找见了站在角楼上的晋云,晋小将军脸上并未带面巾,脸颊教箭尾的翎羽擦出一道血痕,缓缓往下淌血。
晋云挽弓再射,箭箭追着北辽骑兵钉在地上,他取出最后一支箭时终于被周扈按住手臂:“国事为重!”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裂云箭离弦而出,在风里带出一阵哀鸣。
注:【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摘自《红楼梦》。
(1)【黄沙漠漠朔风吹……不知何处是蛾眉】为利用“九歌—计算机诗词创作系统”所作。
(2)【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摘自宋·李山甫《代崇徽公主意》。
(3)【谁沉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摘自宋·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