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寨版的朝廷
初掌军权的李密,觉得舒展自己抱负的大飞扬、大自由的时代到来了。
首先,他把目标首先瞄准了洛阳,这时的杨广还在江都流连忘返,洛阳的主人是年幼的杨侗,应该说正是洛阳防守空虚的时候。他想,我要是能把洛阳拿下来,在天下英雄中就牛逼去了,就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了。
在这儿补充一下当时洛阳的重要性。
杨广在刚即位的605年就下诏在洛阳兴建东都,并以它为中心,南开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北辟永济渠,构造了一条北起涿郡,南至馀杭的水路交通线。
杨广在位的13年,除了在各地游幸,断断续续在京师的时间不足一年,而在洛阳的时间却有4年左右。
可以这样说,洛阳既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又是交通中心,它的地位甚至超过了长安。所以,本着“得洛阳者得天下”这一战略指导思想,中原的各种反隋势力都把洛阳当作重要的争夺对象。
说打就打,李密意气风发出发了。
听说李密来了,洛阳上下如临大敌,全城戒严,严阵以待。
然而,等了老半天也没见李密出现。李密,去哪儿了呢?众隋兵隋将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
原来李密玩了一手“声东击西”,扬言来打洛阳,到了半路却神龙摆尾,亲率七千骑兵去突袭兴洛仓。
兴洛仓也叫做洛口仓,是大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一个粮仓。仓城周长二十多里,城里挖了三千个大窖,每个窖里贮藏着八千石粮食。全是统治者多年来从各地搜刮来的血汗粮。
洛阳城里知道后,无不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抓狂不已。
李密三下五除二,取下了兴洛仓,发布命令,开仓放粮。
“吃他娘,穿他娘,李密来了早放粮!”
“有困难,上瓦岗”。“要吃粮,找李密。”
受饥挨饿的百姓奔走相告,纷纷从四面八方拥来,那场面整得,真是饿得扶着墙进来,吃撑得扶着墙出去,感恩戴德之心,溢于言表。
金碑银碑不如百姓的口碑。在那个混乱的局势下,粮食就是根本,有了粮就就有了壮大队伍的资本,前后来投奔瓦岗军的人数以十万计,形势不是一般的好,是大好。
挟开仓赈粮之余威,李密又连挫前来挑衅的刘长恭隋军主力和其他几支杂碎军。
这下翟让坐不住了,站起来,死活要给李密同学让座。
翟让名字中的这个“让”可真不是白起的。
《水浒传》里的宋江也成日价嚷嚷着让座,却不是真的让。
李密内心也开始膨胀了,于大业十三年二月设坛即位建立政权,自称“魏公”,用自己的年号。颁发的公文书信上一律署名:行军元帅魏公府。
其中以房彦藻为元帅府左长史,邴元真为元帅府右长史,杨德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祖君彦为记室。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封东郡公;拜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懋功为右武候大将军,王伯当等人为骠骑将军,齐国远、李如珪、王当仁等人为虎贲郎将。其余封拜各有差使。在城洛口周围四十里分居。
看看,任命的这一套班子,活脱脱一个山寨版的小朝廷。
络绎不绝来归附山寨的,有像孟让这样的草根平民,也有被双规的官员,如柴孝和啦,郑颋啦,裴仁基啦。对了,裴仁基在《隋唐演义》里生了个儿子,呵呵,叫裴元庆,使两个大铁锤,有万夫不挡之勇。其实,“裴元庆”是演义史里的一个IP号,人家的真实姓名叫裴行俨。裴行俨也跟着父亲投降了。
因为张须陀部被打散后,就是由裴仁基接管的,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魏征这些人都在他的部属中,也是这时候来投的。
秦叔宝、罗士信这些虎将都是由张须陀培养出来的,是张须陀把带上了历史的大舞台,从情理上来说,他们有理由拒绝和杀害义帅的仇人们合作,可是,眼看隋朝气数将尽,“杨氏将亡,李氏将兴”,自小学成的文武艺,不就期望货与帝王家吗?瓦岗李密就是将兴的李氏啊,所以,他们来了。
来投的还有各地义军,如山东郝孝德,河北房献伯、王君廊、李士才,淮阳魏六儿、李德谦,谯郡张迁,上洛周比洮、魏郡李文相等。
关于山东郝孝德,李密在黎阳起义失败后就曾投奔在他的帐下,希望能有个容身之所,谁知郝孝德目中无人,根本看不上他,当他是透明人,连顿饭都不管。李密只好啃树根吃草皮,最后流浪上了瓦岗。
李密是做大事的人,肚有雅量,不计前嫌,热情接待。他对郝孝德说的话是:什么?对不起?我不记得了,大哥,我记性不好,全想不起来了。
看看,多好的人。
郝孝德手下有一个偏将,乳名叫小闼子,大名刘黑闼,现在还是一个菜鸟,不显山不露水,以后会闹出大动静。
李密渐渐坐拥了雄兵百万,豪气冲天,顾盼自雄。
他开始盘算下一步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