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承诺不打折,对受众有影响;之后粉碎承诺,影响依然存在。类似毒刃,刺中时疼,拔出来后依旧疼;类似赛车,起步最快,之后与其他车速度一样,却依旧领先。
承诺的延时效果。起先某人承诺了什么,且的确兑现了承诺,你感觉这人不错;之后他毁灭了这个承诺,或不再承诺其他,或只做虚假承诺,你深知一切,却宽恕,原谅,只念到他往昔的好,依然在潜意识里感觉这人大体上不错。
似情人,似初恋。
究其本质,挖其根源,剥其糖衣,就是骗人。
人有追求美好的本性。
假若没有美好,就会挖寻或捏造美好。
罪恶,可以宽容,但不要接受
那天我去听了一个讲座,主讲人是我的朋友。内容无关痛痒,到场纯粹给他面子。
不过,在乱七八糟的胡言乱语中,有一句话被我记住了。朋友说,自己公司的领导还是挺不错的。
我记得,曾经他的口中,多半是骂这个领导如何操蛋傻逼无情无义狗屁不懂之类的话。
但我肯定,从当时的状态来看,那天在讲座上他并没有说瞎话,他真的逐渐地认为自己的领导还是蛮不错的,而且会越来越不错。
我了解到,他的领导并没有什么改变。那么,为什么朋友的认识会改变呢?
我认为,在长期的时间进程完结后,他习惯了领导的黑暗,探索了领导的光明。
的确如此。在与人,尤其是与高层管理者、领导者的相处中,假设该高层特别讨厌,有无限的恶心和邪恶,你一开始一定会对此感到无限不满。可是身为下层建筑,你又无能为力去做任何能改变此不良状态的事。因此,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适应,苟且,哪怕削足适履。因为,弱小的你要在此努力生存。
于是,久而久之,你会对此习惯。继续下去,你会更加习惯,会更加认为这无比正常。然后,对于这群领导,这种现象,你会忽视这些下流罪恶,然后奋力探索搜寻其中变态扭曲的无限光明。
人有追求美好的本性。假若没有美好,就会挖寻或捏造美好。
就好似军训中的学生。起初你会认为军队要求早起非常讨厌,时间久了,反而盼望早起看美丽的日出。人就是这么容易成为原本自己不想成为的样子。
当然,这个例子有失恰当。我告诉你,不应该这样。我告诉你,我不会这样。
不论任何,勿变初心。最初的想法不该改变,因为最初的内心是正常平静纯净光明的。
罪恶是什么就是什么。在世俗的洪流中,它们非但不会变好,反而普遍愈发黑暗无比。因为它们原本已经自甘陷入世俗的泥淖,于其中美妙享受。
罪恶,可以宽容,但千万不要接受。
很多时间,很多空间,很多事物,不必争快慢,无须斗高下。
比你优秀,比你努力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人们有着不同的追求。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其实不是什么恐怖的事情。远远没有向邻家女孩打飞机之时被自家女孩发现恐怖。
为何?首先,比你优秀的人,他们往往渴望更加优秀,渴望登上更高的平台。而他们往往已经身处高位,向上必然更加艰难。所以,他们必须努力。
而你,身处较低海拔,向上,大约不会同等艰难。好似登山,你在五百米,他在五千米,都想往上一百米,他必然会更加困难,比你努力。除非你是特殊人士,否则谁都不能一步登天。
别太奢求,向上就好。但要持续向上。
其次,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优秀或许只是片面的表现而已。他又没睡你旁边,你又怎能知道他的全部?很有可能那些优秀的人在光鲜背后有着无数的苦衷、困难、问题、丑陋……他们,不得不通过更加努力来去除、弥补、修饰、掩盖那些不希望暴露于世的方面。因为人们多扬长避短,多喜以长处示人。
所以朋友,别恐怖。没准业绩、水平、工资都比你高的同事比你还努力是为了偿还刷爆信用卡的债呢。
看问题、看现象、看事物千万不能片面,不能坐井观天,不能管中窥豹。
不论对自己,抑或对他人。
最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一个蛋糕,每个人都拼尽全力想吃掉最大的那块,并想方设法吃掉别人准备吃的那块,且千方百计打算吃掉别人还没吃完的那块,还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希望除掉所有“别人”,唯己一人独享蛋糕。
锱铢利害,毫厘之争,无所不为,反目成仇,两败俱伤,头破血流。
这,难道真的值得吗?
朋友,别争了,别为功名利禄相争了,别为浮名虚物相斗了。
比你优秀的人,且任他优秀;比你还努力者,且任他努力。
别人不能选择放下、不能选择离开、不能选择释然,那是别人内心的体现,你无法干涉,也无需干涉,更不用在意。在意的少了,得到的就多了。只要你自认一切已然不错,处于正轨,已经幸福,守住,安享,一切安好。
很多时间,很多空间,很多事物,不必争快慢,无须斗高下。
人人都喜欢被关注,人人都喜欢成为主角。
我是主角
俯观今日社会,越来越多的草根登上各种领域的舞台,为人熟知,受人欢迎。
娱乐圈可为代表。
君不见王宝强出演《天下无贼》一炮而红;小沈阳于春晚一展歌喉而世人皆知;李宇春于《超级女声》脱颖而出后“玉米”多于玉米……总之,草根好像十分被大众喜爱。原因何在?
人人都想成为主角。
人是渴望被关注的生物。黎民百姓、普罗大众多为草根,未成名前,这些明星同样是普普通通的一员。而当他们站在大舞台上、镁光灯下尽情挥洒之时,许许多多的草根便会感觉到,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自己这个群体正被关注着,簇拥着,敬仰着,欢呼着。每个人都感觉自己仿佛正立于舞台上,自己正是主角。
很奇怪却很正常的心境。为何?
人类有一种群体情结。
简单来说,就是当所处群体中的一员处于高位之时,会感觉自己同样处于较高之位。打个比方,你一个人沿着长安街跑步,连你都认为自己是神经病。
但假如连你在内一百个人沿着长安街跑步,你肯定昂头挺胸,全身心充满了优越感,感觉自己在参与一项伟大的行动。这,就是群体情结。
同样,李宇春在台上很牛,台下的草根同样觉得自己虽然不如李宇春牛,但我们是同一群人,也比较牛。
人人都喜欢被关注,人人都喜欢成为主角。
人是希求被治愈的个体,希望被安慰的生物。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今天在一微博签名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怎么说呢,这句话是相当不错且正确的,但是恐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正确理解。
如今,多少人都将这种带有励志或治愈系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抑或没有座右铭如此严肃但性质相同的“人生指导”。
对此,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来说。首先,这句话,我这样理解:只要在做好事,就不要问前程如何。
假设有一个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枉费青春的人,他的前程必然如太阳落山般一片灰暗,必然不喜欢别人多问,也不希冀自己多想。当他看到这句话,必然眼前一亮,“莫问前程”嘛,最好谁都别问我的前程如何,他无比喜欢这句话,将其作为座右铭,成为留在心底的风景。
一定有人会质疑:“但行好事”他是如何看待的呢?兹认为,他都没看。
为何?
人是希求被治愈的个体,希望被安慰的生物。
但是,被安慰或被治愈的前提是你的确受了伤,而且是源自外在事物对你的猛烈打击,而不是由于内在因素浅陋使你未能抵御处理正常挑战亦或招来祸患。
当人受伤时,最渴望的就是被治疗。身体外形如是,情感心灵更甚。在这时,人的潜意识就会夸大到可以治疗其创伤的事物,在夸大的同时,便会曲解事物本身的意思。
就好像上面这句话,那人只会看到“莫问前程”,并不会注意并考虑到它的定语:“但行好事”。因为他的内心此刻迷茫悲苦惆怅凄凉,急切需要安慰。他需要外界的理由来使自己安于不想改变的现状;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疑问并极力声讨,但是他又不能也不敢有所作为;他的良心不安,所以他需要外界的某些事物来安慰心灵。“别问老子的前程如何”这句话出现在一些平台的铅字或屏幕上,这就足够了。
甚至有时候他会将前面一句话扣在自己的帽子上,感觉自己正是“但行好事”,这就有点儿可怕了。为什么?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点是,许多人都这样。
观当今现状,“治愈系”的事物,包括类似这种事物的,广为人喜爱,因为很多人好受伤。但你要知道,有些人受伤,是真的受伤了,是因为内因而受伤的,这就需要自己做一些改变或改正。而不能靠外在事物来安慰因内在原因而跌倒的自己。
做个不大恰当的比喻,好比你在黑夜走路时被地上的板砖绊倒了,你可以指责环卫工人工作不认真。但假如你在大白天走路时被地上的板砖绊倒了,你还指着环卫工人的鼻子骂,看到横幅上写的“摔倒是板砖的错,与我无关”后点头称是并将其作为人生箴言,你不是傻逼是什么?
假若黄片被搬上银幕,普通人便会感到自己被人仰望。
这片不黄啊
“这片其实不怎么黄啊。”这是在某电影院听到的一句话,那时放映《色戒》。
毫无疑问,此人意淫中的《色戒》应该在裸露的地方更裸露,在大胆的地方更大胆,在激情的地方更激情,在香艳的地方更香艳,总之,在色情的地方更色情。
其实,我认为,这些词语与《色戒》产生关联,本身就是对影片的侮辱亵渎。观影,要从整体来看。片面、狭隘,就错了。
当然,对于产生片面狭隘观点的人,第一,从专业眼光来看,显然不是隶属电影行业乃至整个影视圈的个体;第二,从社会人格道德品格世界观价值观来看,显然十分低俗猥琐鄙陋龌龊。
当然,我要说的主要不是这个。言归正传。
这个人,说出了这句话,代表了一类人。
诚然,十分正常,很多人在观影之前势必会胡思乱想,然后希望观影之时能梦想照进现实,在中国,在大银幕上,在中国的大银幕上,看到黄片。
为什么许多人想在大银幕上看到黄片?我们不谈论思想,太远。我们论现实。
说实话,这些人,他们想看的其实自己在屏幕上早都看过,并不缺企盼出现在银幕上的这段。我认为,究其本质,黄片难以在台面上粉墨登场,难以在公众场合成为独角戏主角。而这些人呢,虽差异万分,却大多平庸无奇,很大程度上恰似黄片,难以在周遭的生活中被广大人民公开关注,难以在万人注视之下抛头露面。
假若黄片可以上银幕,普通人便会感到自己被人仰望。
人类渴望被仰望。
如此,乍看来颇为荒谬,其实与相似心理学大致雷同。
即便完全处于不同领域,不同空间场,即便完全没有联系,没有交集,即便完全属于不同物种,不同事物。但,却有完全相同的类比产物。在想黄片,在看黄片,或仅仅意识到黄片这个事物时,已然产生联系,已然进行类比。
所有的事物必然存在联系。只是方式微妙诡异。
你比我强我生气,你比我差我开心。
宫斗与热闹
宫斗,基本指的是嫔妃争夺皇上恩宠这件事。
为何人们如此喜爱“宫斗”?
首先,好比路上打架总有一帮人围观,人们总喜欢看热闹。其次,看惯了现实中的“热闹”,自然喜欢看看古代的“热闹”。最后,皇帝后宫这点儿事都是大家十分好奇感兴趣的。
我不禁想,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看热闹?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这种旁观者,看到不如自己的人产生优越感;看到别人窘迫困难的状态庆幸并开心;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心生羡慕嫉妒恨;看到别人优越得意的状态巴不得出现不测。
总结一句,这类人,你比我强我生气,你比我差我开心。
此乃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