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义看了看四周,从草丛中冲出无数个杀手,为首的就是郝思。就这样,段横等人与黑衣人打了起来。郝思则是和马义打了起来。郝思虽然是张义手下大将,但哪里是马义的对手。不到十回合便被马义用短剑斩杀。其他黑夜人也都被段横等人杀死。
看着满地的尸体,段横坐着笑道“不知少侠是如何知道这个店小二有问题,又是如何知道这碗茶水里有毒的”?
马义回答道“原因有两点,一这个店小二倒茶的手法生疏,他倒得茶水都太满了,二就是在这战争纷扰的道路上,又是凉州通往并州的咽喉之道,这个店小二竟然敢在这里搭个茶棚,难道就不怕被战争波及到吗”。说着马义便要将短剑放在段横面前,并且坐下。却被段横副将李欢拦住,李欢也是恐怕段横有所危险。
段横看着李欢说道“李欢,这位少侠是我的救命恩人,不必如此”。
“是”。李欢这才闪开,站在了一边。
马义坐了下来看着段横的这身打扮,虽然身穿布衣,但是却透露着一股威风之气,而且还有这么多人护卫左右便笑着说道“我看你倒像是禹国的将军”。
“不错”。段横拱手说道“我是禹国大将军段横,不知小兄弟如何称呼”。
马义一听到段横二字惊呆了急忙问道“你姓段?可是段氏宗族之子弟”?
段横急忙回答道“哦,不我不是段氏宗族子弟,乃是嫡亲。怎么?少侠有何异议”?
“不,没什么,只是没有想到,我叫马义,凉州金城人士”。马义弓手说道。
“我看少侠武功雄厚,胆识过人,现在正是热血男儿报效国家之时,不知马义小兄弟可愿意从军,随我一起赶往并州前线”。段横再次问道。
马义听后便想了片刻,反正自己也是前往并州参军,不如随他一起前去,而且他姓段说不定和亲叔公有什么血缘关系。于是便点头答应了。
就这样段横让马义做了自己帐前亲兵,向并州浩浩荡荡而来。
郝思行刺失败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胡锐耳中,胡锐大惊生气问道“怎么会这样?段横只有十几名亲兵,郝思带着几十名杀手怎么会失败呢”!
士兵被胡锐的气势给吓住了,吞吞吐吐地说“启禀,启禀将军,郝思将军本来就要快成功了,没想到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臭小子,武功十分了得,而且段横的那十几名亲兵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士卒,各个身经百战,他们不是伍长便是什长,其中还有几名是将军……”。
还没等士兵说完,胡锐便大声说道“好了不要再说了,你下去吧”。
这时又有一名士兵走进营寨拱手说道“启禀将军,辽王率领二十万大军已到营外十里”。
“知道了,命令全营将士安列站好迎接辽王”。
“是”士兵缓缓退下。
张义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胡锐接入。张义片刻时间也不敢耽误便召集众将于营帐之内问道“胡锐将军,敌军形势如何”?
胡锐拱手说道“启禀辽王,敌军二十万大军靠着凉亦之山排布开来,已经扎好营寨,而却据哨骑来报,大将军段横也于今日到达并州前线”。
“那么,吴军怎么样了”。张义接着问道。
张宏拱手说道“启禀辽王,陆逊所率领的十万大军现在已过蜀国汉中,离并州前线只有几百里地,我想明日便可到达”。
张义听后看了看地图说道“那么大将军意欲何为,我们应该怎么打这场战争”。
张宏想了想回答道“辽王,末将以为分兵阻之,应派人马于沙口拖住吴军,然后辽王率领大军直攻段横,先灭段横再图吴军”。
“我觉得不可,沙口城墙太过薄弱,就算我们派十万精兵守在此地,也抵挡不住吴军进攻,而且陆逊此次行至千里而来,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与段横回合从而对我军施压,所以此计不可”。张义看了看地图上的沙口摇头说道。
这时章立拱手说道“辽王,在下有一计不知可不可行”。
“立儿,但说无妨”。
“是”。章立拱手回答道“家父在世之前曾对我说过,段虽然乃是先帝嫡亲。但此生他只敬佩先帝一人,辽王可休书一封送往段横营寨,书信上辽王要对眼下之事,以及为何兴兵交代清楚,劝其归降,二则是,辽王现有我轩禹皇帝之佩剑,可调动千军万马。段横的二十万大军一半以上皆是我禹国老兵,必然听从,这样段横大军便会少了一半,而剩下的另一半也会人心惶惶”。张义听后大喜道“立儿你真是继承了你父王之才谋,好来人笔墨伺候,我亲自来写招降信”。
“是”!众将拱手说道。
段横刚刚到达前线,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便接到了张义的书信。段横打开来看,信上是这样写的:
昔日先帝驾崩之时特命段贤,董越传遗诏接安义王段轩回国继承王位,然董越却私自更改遗诏,让段贤继位。先帝有所预料便命中书令苏龙带着先帝密诏来到并州面见于我。我迎回了香王妃以及安义王,如果将军真乃我大禹国之栋梁,国之忠臣何不倒戈来降,与我一起迎接储君入凉州继位。如此将军必是我大禹有功之臣。
段横看后非常疑惑坐在椅子上想了好久,他半信半疑,之所以相信是因为丞相董越宣布先帝遗诏之时,陛下惊恐万分的样子,还有就是陛下也的确命令他派人截杀段轩。,之所以疑惑是因为张义没有经过先帝同意私自称王,先帝怎么会让中书令苏龙前去找他接回安义王,而且现在的他也并未看见先帝密诏。段横觉得只有见了中书令苏龙和先帝密诏才能了解清楚。
于是段横拿起毛笔准备回信张义,命他让苏泷带着先帝密诏来见他,如果真如张义所言他必然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