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丞相下令吧,末将愿为先锋”。姜维拱手请命,众将也纷纷请命,顿时间,大堂之上喧哗不断。
诸葛亮挥了挥羽扇,众将才停住了请战,诸葛亮想了想严肃说道“魏延听令,命你带五万步兵,明日戌时务必要到达南安城下,亥时攻打南安”。
魏延听后疑惑的问“丞相,不是末将害怕,而是我听闻南安守城将士共有二十万左右,我只依靠这五万步兵,恐怕难以攻下南安郡”。
诸葛亮笑道“文长不用担心,我昨日已经命令廖化,王平两位将军引军十万先行了,明日他们会助你一臂之力,另外数日前姜维也引五百精兵乔装成了百姓,混进城中,到那时他们也会打开城门。里应外合”。
“是,末将领命”。魏延缓缓退下。
诸葛亮又说道“马忠听命”。
“末将在”。马忠拱手答道
“命你引军五万,前往南安后方鹿山之地埋伏,待敌军溃败,杀出阻击,敌军虽败,但仍有雄兵数万,你只需要擂鼓,多布疑兵即可,不准追杀”。
“是”。马忠缓缓退下。
诸葛亮又看着马岱说道“马岱听令”。
“末将在”。马岱拱手答道
“我命你引军五万打着马广的名号,前往新平,待南安战事打响,便顺势攻下新平新平守军不足三万。你可能拿下新平”。
“请丞相放心,末将愿立军令状”。马岱坚信答道
诸葛亮推辞道“我不要你立军令状,下去准备吧”。
“是”。马岱缓缓退下。
就这样,在大雨倾盆袭来之时,蜀军开始隐秘行动。魏延引军五万前往南安,马岱马忠两人也开始分头行动,丝毫不敢怠慢,而诸葛亮则是领军八万后行,就这样加上先前派出去的王平廖化两支部队,蜀军共三十三万向禹国而来,诸葛亮二出祁山开始了北伐大业。
而南安这边,大雨倾盆。城中水漫三丈。李孚查看了军种情形,将士哀声怨道。百姓苦不堪言。站在城楼之上因为雨势的影响完全看不到远方。
李孚慌忙报知了马广说道“雍王,这样下去不行啊,粮食已经发霉,战甲熬成了碎片。雨势不知道何时才能停下。这样下去的话,我们二十万大军没有一点战斗力”。
马广想了想觉得李孚说的没错,于是便说道“你说的没错,雍州哪里没有雨势”。
李孚想了想回答道“雍州大半皆在雨季之下。唯有广魏郡没有,怎么雍王想要怎么做”?
马广回答道“此处离广魏郡不足百里,现在雨势如此之大,诸葛亮肯定会借此出军。所以我们必须留一手,坚守南安,必败无疑,所以我决定李孚你领军十万即刻动身前往广魏,躲避雨季”。
还没等马广说完,李孚便夺声说道“雍王可是这样,倘若蜀军真的进攻你又该如何呢,所以还是你移军广魏,由我留下来守南安吧”。
马广摇头说道“不可,我乃全军主将,雍州之王,如果我自己后退了,那么军心还会稳住吗。我意已决,你不必多说了,速速行事吧”。
李孚见马广如此坚信,劝说不得只能依计行事。星夜带领十万步兵,轻装而去。
次日亥时,雨势稍有减弱。南安城下便出现了十数万蜀军将南安团团围住。
早有人报知了马广说道“不好了,雍王,顷刻之间,蜀军已经包围了南安”。
“敌军有多少兵马”?马广急忙问道
士兵摇头说道“不知道,我们一眼望不到尽头”。
马广听后拔出佩剑大声嚷道“众将听令,随我骑马杀出城,与蜀军决一死战”。
郭援上前拦住劝说道“雍王,不可啊,雨势虽有减弱,但是泥土软弱。战马根本无法行走,我们的五万骑兵相当于废了”。
这时牛辅慌忙跑进大堂拱手说道“雍王,不好了,不知道城中哪里冒出敌军,我军措不及防,他们十分骁勇打开了南门,蜀军已经冲进城中了”。
马广听后宛如晴天霹雳,坍塌在椅子上,哀声说道“我误了禹国,我之过也“,说着便要拔剑自刎。却被众将拦住
郭援劝说道“雍王,我们广魏尚有十几万兵马,我们可以迁至广魏,整兵再战啊,雍王”。
马广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臂,缓缓说道“撤”。
“是”。郭援拱手答道
就这样,马广在郭援,牛辅的保护下,带领四万残兵败将从南门逃出直奔广魏而去。
魏延在姜维,王平等人的帮助下成功的拿下南安,迎接诸葛亮进城。与南安同时行动的还有马岱这边,马岱引领五万士兵穿上禹军衣服,慌称是败兵来到新平,新平守将高言头脑简单,轻言相信了,便打开了城门。马岱趁势冲杀进新平。就这样新平也沦陷了。高言在乱军中被斩杀。
马广带领残兵行至鹿山。郭援看了看四周,阴森恐怖,便指着山上说道“雍王,我觉得此地不对啊”。
“怎么不对”?马光看了看四周问道
郭援回答道“此地高山峻岭,适合伏兵,我们此时沿山而过,如果敌军伏兵杀出,我军必报”。
郭援不愧是张乌鸦嘴,话音刚落。山上四周便出现了蜀军的旗帜,马忠率领军队站在山上高呼呐喊。整个鹿山都成为了蜀军的站脚之地。马忠指着马广说道“马广我念你与我同姓,可以在丞相面前替你美言几句,乖乖下马受降”。蜀军趁势高呼。
马广彻底被马忠的话给激怒了。欲要拔剑冲上来与马忠决战,却被郭援拦住。
就这样马广在郭援的护送下,慢慢向北而且。马忠遵循诸葛亮之策并没有追杀。
马广绕行了远路,用了一日的时间才来到广魏郡。李孚接入。马广刚进城便病倒了。军心大乱。辛亏在李孚等人的安抚之下。将士们才安心守城。
诸葛亮攻下新平,南安后。又顺势拿下了禹国曾经的都城安定,扶风,北平三郡。雍州大半全部落入诸葛亮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