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旭看着司马师拱手说道“启禀王上,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如今大将军死了,谁带兵出征抵挡禹国大军”。
“对对对,爱卿所言极是”。司马师想了想说道“丞相,我想命你率军出征,你可愿意”。
贾旭听后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司马师会这样,更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带军出征,亲临战场,但是为了魏国他也只好如此,于是贾旭便拱手说道“启禀我王,为了我王,为了大魏。臣愿意前往,带兵出征”。
司马师听后非常高兴便严肃地说道“好,丞相,我封你为我国大将军,带领十五万大军前往前往洛阳对抗马义”。
“臣领命”。贾旭共手术说道
却说马义这边本来打算分兵攻打没有想到魏国还有反抗的意思便只好将三路兵马又聚集在了一起直逼洛阳,在离洛阳不远处扎下营寨,闻听是贾旭带军出征,马义便召集众将商议说道“司马师命令贾旭为大将军,带军十五万前来与我军对抗,现在洛阳城共有敌军不下十八万,与我军正好势均力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这时丁言拱手说道“启禀大将军,末将不知这贾旭何许人也,我们都没有听过此人”。
马义刚要回答,却被章立抢先说道“贾旭此人喜欢文学,善于阴谋,曾一度作为曹丕的智囊,为曹丕最终被确立为太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曹丕称帝,对贾旭似乎没有过多的赏赐,而且贾旭服侍好曹丕后,皇帝给他的官爵是非常低劣的,难道曹氏祖孙三代都卸磨杀驴的主。
想当年,曹操活着的时候,对待自己的儿子,本来想确立一个最有本事的人。刚开始曹操最为欣赏的是曹冲,曹冲的天资聪颖是大家都知道的,他能让山鸡起舞,他能称出庞然大物大象的重量。可惜仅仅活了十三岁,这个天才少年就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曹冲死后,曹操异常难过。曹丕赶忙去安慰,不料曹操说:冲儿的死,是我的大不幸,却是二等的幸事。言外之意,如果曹冲活着,极有可能被立为世子。
因为曹丕想要做曹操的继承人,自然身边要团结智谋之士,只有这样才能与曹植抗衡。而贾旭就是这样的人。谋略出众,做事低调。
贾旭也能写文章,因此曹植对吴质也好,曾经想拉过来为己所用。可是贾旭可能看出来这个文笔高妙的二公子对政治不感兴趣或政治上的不行,因此婉言拒绝了曹植。而死心塌地的跟着曹丕。被曹丕称为四友,曾经为曹丕做了两件大事:
其一,摆平杨修。贾旭做朝歌令的时候,杨修和丁氏兄弟都想让曹操立曹植为太子。曹丕很害怕,就用车子装破竹篓,让贾旭趴在里面然后进府议事。杨修看见了赶忙去给曹操汇报,不过还没有去调查。曹丕当时那是一个怕呀,问贾旭咱们怎么办呀。贾旭道:怕啥?将计就计,明天再弄弄一个同样的车里面装些同样的破竹篓,杨修自然还要去告,这一次魏王肯定要过来调查,我们就在家里等着,那么受罪的就是他了。曹丕从其计,杨修果又作告,可是查之无人,曹丕遂无事。而曹操对曹植却大大的打了折扣。你们不仅恶意中伤,而且还和手下人狼败为奸。
其次,让曹丕演戏。一次,曹操将要出征。几个孩子出去送行,曹植为父亲写了一篇文章,希望父亲早一天凯旋而归。曹丕很木然,他知道写文章绝对不是兄弟的对手。这时贾旭对他说,赶快哭。于是曹丕一把鼻涕一把泪,悲悲切切,让人动容。曹操及其左右很受感动。于是都认为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诚实孝顺。
这两件大事,奠定了曹丕的太子之位。刚开始曹丕对贾旭很感动,曹丕称王,就把贾旭弄到洛阳。不过贾旭有点狂妄,曹丕要重用贾旭,贾旭自己却有缺陷,尽管他看曹丕兄弟洞如观火,可是自己却一身坏毛病:
他出身低微,却喜欢和上层人物接触,被当时的人物讥笑。尤其是贾旭老家的人,更看贾旭不是东西。当时的社会是重视门阀的,像贾旭这样的人如果行为不检点,很难受到重用。吴质却依仗曹操父子对他的重视,横行无忌,以致被人羞辱。
而且不善于给同僚搞好关系,贾旭给曹丕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那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属于阴谋。贾旭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功劳,也不曾披甲上阵,却屡屡羞辱大臣。黄初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贾旭入京师朝觐,文帝曹丕便让很多将军在贾旭那里乐呵乐呵,这无疑是拉进贾旭和自己手下大将的关系。酒酣,贾旭却异想天开,想羞辱曹真。当时上将军曹真体胖,中领军朱铄则体瘦,贾旭便下令召戏伶在宴上表演说肥瘦的戏话。曹真身负贵族之名,耻为所戏,便大怒谓贾旭道:你要跟我兵戎相见吗?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亦道:将军必欲令上将军服肥,你即自宜为瘦。曹真愈加恚怒,拔刀瞋目而言:这个戏伶敢轻想脱身,我要斩你。遂大骂于座。贾旭按剑道:曹子丹,你只不是是屠几上的肉,贾旭吞你不用摇喉,咀嚼你也不用摇牙,何敢恃势而骄?朱铄便起道:陛下要我等来供你作乐吗,竟敢如此!贾旭顾叱道:朱铄,你敢毁坏座席!诸将军皆还坐其席。朱铄性急愈怒,便拔剑斩地。事也平息。不过曹洪、曹真是什么人物,曹氏宗亲,且在军队里颇有影响,得罪这样的人,贾旭无异于****。
这就是贾旭,一个看别人非常清楚,可是看自己非常眼拙的人。因此在曹丕做皇帝的时候,贾旭的职务并不高,也没有太大的名望。直到曹睿,贾旭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并让贾旭担任司马师的老师。在贾旭的辅佐之下,故才有了司马师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