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的事情已经算是办妥了,苏于一天都不敢停留急忙奔赴吴国而去。吴国可不像蜀国那样,苏于心理多少有些没底。
苏于来到吴国都城建业,孙权急忙接见。
苏于走上大殿,吴国的宫殿比蜀国要气派的多。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大殿四周装饰着倒铃般的花朵,花萼洁白,骨瓷样泛出半透明的光泽,花瓣顶端是一圈深浅不一的淡紫色,似染似天成。而那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江东的皇帝。他就是孙权。底下,文臣武将,站在两边,个个精神抖擞。
苏于走到大殿中央拱手说道“禹国丞相苏于参见吴国帝王”。
孙权严肃的问道“不知禹国派丞相为使前来所为何事”?
“为禹蜀吴联盟抗魏而来”。苏于坚信的回答道。
苏于话音刚落,丞相陆抗夺声说道“先生此话,是要害了我吴国,我吴国自从江陵之战后,便不再与各国交战,并且与魏国修好。如今我国养精蓄锐之时,贵国让我们与之联盟和魏国交战。耗损钱粮兵力,此事我吴国为什么要答应你们,我们可不想蜀国那样好说话”。
苏于听后笑道“那么请问丞相,吴国如此不问天下之事,只愿意栖身江东,荆州之地,只求自保又与灭国有何不同。相反禹蜀吴三国联军,必能打败魏国,如此我们便可以平分魏地,贵国以较少的损失多些地盘城池,又有何不可呢”?
“哼”!陆抗反驳道“曾闻鬼谷子苏于之才,不亚于诸葛亮,三寸肉舌头依然可以杀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不过纵使先生如此之说我吴国也不会答应”。说着便看着孙权拱手说道“还望陛下三思,切勿听从禹国蛊惑,成为禹国征战的傀儡”。
孙权和刘禅不同,刘禅昏庸无能,孙权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其成熟的政治家!他和刘备的联合,到后来和曹丕的联合可以说是他政治手段的体现,他一直权衡者三者的实力!对东吴的经营极其的成功!可以说是三国最成熟的皇帝!一个完美的政治家!野心也颇大!就拿赤壁之战来说,在很多人觉得没得打的时候他坚信能打!可见他的勇气和决心!用鲁肃和吕蒙为都督,可见他用人得当,后期用陆逊更是看出他知人善用!后期能在东吴民众的支持下当皇帝可见他的政治能力有多强了!在吴国的劣势之下,他能和魏国交战不容易!毕竟没有对骑兵的优势!能做到不亡国已经可以看出他的能力了!而且这些年,吴国也在训练陆地作战的部队,以防不时之需。
孙权笑了笑说道“先生所言会盟之事,朕会考虑,请先生先回去转告禹国帝王,我吴国常年没有参加战斗,兵器生疏,而且战力远远不及其他列国,没有信心加入战斗,不过我国也会考虑”。
苏于听到孙权这样说,心里无比的赞叹孙权,孙权的回答既没有的嘴禹国,又给自己留了后路,苏于没有办法,只得退下。星夜返回禹国。
返回禹国后,苏于没有返回府上休息,而是直接去见了段轩,段轩得知苏于求见,急忙召见。
苏于拱手说道“臣拜见陛下,这些时日臣奔赴蜀国,吴国让陛下担心了”。
“没事没事,丞相辛苦”。段轩急忙问道“事情办得如何了”?
苏于回答道“臣已经说服蜀国天水会盟,只是那吴国,臣无能,吴国左右推辞,臣觉得邀请吴国会盟希望不大”。
段轩客气的说道“这件事情,朕也料想到了,丞相不必自责,而且你能说服蜀国已然是一大功”。
苏于笑了笑说“虽然说服了蜀国,不过事情恐怕也不会如我们所愿,那个姜维冥顽不灵,像块石头,汉中之战他一直耿耿于怀。天水会盟不会那么容易”。
“这我都知道,这些日子朝上议论纷纷,说两魏攻禹乃是我们攻打冀州灭夏侯霸所致,有些事情不便说我直指丞相,不过我并不后悔,所以这次无论能不能够说服蜀国,我都会与魏国一战”。
“多谢陛下为臣分忧,请陛下放心,臣敢保证,就算没有蜀国,吴国相助,魏国也不可能将我禹国灭掉,不过东出之策灭夏侯霸之策的确是我提出来的,他们多少有些怨言,陛下不比往心里去。我不用想也知道他们肯定在那说我还得他们提着脑袋到处打仗,说我害国误民,只懂得大仗,心里肯定恨死我了”。
段轩听后笑着说道“那些都是迂腐之见。如果没有丞相何来我大禹的今天。这些朕都看在眼里,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吴国孙权正在全力训练步军,马军作战部队,丞相此次前去,可有此事”?
苏于叹息说道“不瞒陛下所言,臣此次经过吴国荆州,的确看到陆逊在荆州训练甲士,臣也从一些民夫的议论中听到,吴国大批的打造战甲军械,而且荆州铁匠所铸造兵器已经不下三十余万,导致荆州非常缺少铁器,孙权已经下令,吴国铁器不得用于农具,必须全部进入国库补充军用。而且陛下也知道,荆州乃是富裕之地,四通八达。粮草丰富。所以臣以为对付过魏国之后,我们就只剩下吴国这一大敌了,禹吴早晚必有一战。此一战必定乾坤”。
段轩听后点头说道“是啊,该来的总是要来,不过吴国经过这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已经逐渐强大,而我禹国,连年征战不是打蜀国,就是战魏国,我恐怕到时候我们无法与吴国交战”。
苏于想了想回答道“陛下不必担心,我们可将凉州并州的兵马留之不用,让他们多加训练,只用雍州,幽州,冀州的兵马来对抗魏国,这样到时候也好有个准备”。
段轩听后觉得苏于说得十分有道理于是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我即刻命令大将军按照此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