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走到了门口一看是自己的爹爹王忠,也有些害怕,说道“爹,你怎么来了”。
“混账东西,我如果不来,你还不知道做出什么事”。说着便一巴掌打在了王合脸上,王合摸着自己通红的右脸说道”爹,我再也不敢了,爹,你就绕过我这次吧”。
王忠仔细打量了一下李烟说道“这就是和细作一起的女子,来人将她先关在柴房,等候发落”。
“是”。就这样李烟被关进了柴房。
李烟呆在柴房哭了起来并一直念叨着段玉的名字“夫君,你现在在哪里啊”。
而王忠则是责备王合说道“你知不知道我被丞相封为长安郡守镇守长安,你不要把我的脸丢尽了,从今天起不要再胡作非为”。
“是,父亲,孩儿知道了”。王合轻声答应
就这样过了三日,马广和李肃也来到了长安城,马广得意洋洋地说“哎!李肃你还别说,曹操给的这个令牌就是管用,沿路三关五城的守将都对我们恭恭敬敬的,还准备了那么多的好吃的”。
李肃笑了笑说“将军可别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们足足耽误了两天时间,都是因为你喝酒而耽误的,回去之后我非要告诉主公不可,主公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马广听后急忙恳求道“李肃,你可不能告诉哥哥,否则我真的要屁股开花了。话说,我们都不知道嫂子在哪,要怎么找嫂子”。
李肃想了想说“可能李烟姑娘已经到达长安城,我们先找间客栈歇歇脚,然后在打听看看有没有今几日来到长安的外人”。
“好,就听先生的”。就这样马广两人找了间客栈,坐了下来,两人叫了点酒肉,开始吃了起来。忽然听到旁边一桌的两个人正在议论事情。
瘦子客官说道“听说今日午时,王忠将军要在长安法场处决前几日的那个襄阳细作”。
胖子客官疑惑的问“是吗,一会要去看看,他叫什么名字”。
“好像是叫李全”瘦子客官思索了片刻才回答道
一听到李全二字,马广和李肃愣住了,那不是管家吗。马广便生气的走到这两位客官面前,将那名瘦子客官按在桌子上问道“快说,法场在哪”。
瘦子客官惊恐的说道“出了门往右走,走到尽头就是”。
马广放了瘦子客官便拿起长戟出了客栈上了马。李肃紧随其后也爬上马背说道“将军不可着急,一定是有什么误会,到那时候亮出曹操令牌即可”。说着便去包袱里摸令牌,摸了许久没找到。李肃顿时慌了问道“将军令牌呢”。
马广也摸了摸自己身上也没有,马广想了一会才想起来“糟了。一定是昨天在洛阳城孙礼府上喝酒,落在府上了”。
“哎,将军怎么会如此大意”。李肃焦急说道
马广疑惑的问“先生,那现在怎么办”。
“也只有返回洛阳城拿令牌了”。
“这样,先生你去拿令牌,我先去法场,李全在那里,我恐怕嫂夫人也在那里,我先去”。说着马广便直奔法场而去
李肃大喊“将军一定要冷静啊”。说着李肃便向城外而去。
法场之上,围观的百姓多之又多。法场中央,李全遍体鳞伤的跪在那里,神智。一名侩子手位于李全后方。,而法场后方一名官员坐在那里。官员看了看太阳,午时三刻已到,便准备行刑。忽然听远处传来一个声音“刀下留人”。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是马广,李全看见是马广心里便踏实了。百姓们纷纷给马广让出了一条道路,马广骑马走到了前面。官员问到“来者何人竟敢阻挠行刑”。
马广回答道“我乃都阳侯段玉手下上将军马广”。
官员一听是马光便好声好气的说“将军不是跟随丞相在许昌吗,为何来到此地”?
“我来迎接我的嫂夫人,而你们要斩的人便是我的仆人”。马广回答道
官员反驳道“哦?他分明就是襄阳细作,怎么可能是将军的仆人,而且将军既然远道而来一定有丞相的令牌,可否让在下一看”。
“令牌未在身上,昨日不小心落在洛阳太守孙礼的府上”。
官员大声说道“好个马广,事到如今你还巧舌如簧,你一定是投降了荆州刘表,来人,给我拿下,一并斩首”。
“是”。就这样几十名军士一起包围了马广
马广也没了耐心,为了救嫂夫人只好大开杀戒。这些小兵小将怎么会是马广对手,不一会便死伤无数,马广杀到法场中央,下了马,解开了李全的绳子问道“嫂夫人呢”。
“在王忠府上,以此往东行数十里便到,将军快去,不用管我”。
“好,你小心”、马广说着便骑上了马,冲出重围直奔王忠府上而去。士兵们见追不上马广只能将李全包围。李全则是捡起地上得刀上来拼命直到战死。
马广在长安大街上骑马奔跑势不可挡,也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不一会便来到王忠府上,马广下了马。手握长戟向府内走去。门口侍卫拦住马广问道“你是什么人,想干什么”。
马广没有回答,而是挥舞着长戟刺倒了侍卫冲杀了进去。府中的十几个侍卫将马广包围,马广把他们一一杀死,只留下了一个活口问道“快说,被你们抓的一个姑娘在哪”。
士兵惊恐回答道“在柴房”。
“带我去”。
“好”。士兵慢慢地带马广来到柴房,马广推开柴房门,看见李烟坐在那里,李艳抬头一看,看见马广一身武将打扮和那被鲜血染红的长戟,害怕了起来。
马广急忙解释道“嫂夫人莫怕,我是段誉的弟弟,我是来救你的”。
“你是马广?我听夫君说起过”。李烟问道
“是的,嫂夫人我们走”。马广牵起李烟便向门外走去。刚一出柴房的门便看见王合带领十几个士兵站在院子里。
王合看了看马广生气的嚷道“你是何人,竟敢擅自闯入将军府,而且还杀死了这么多士兵”。
马光没有理会王合而是对李烟说道“嫂夫人,请稍等”,说着便冲了上来。王合见士兵们一个个倒下,便害怕了起来想要逃跑,没想到被马广追上,一戟刺中胸部倒在了地上。
马广带着李烟出了王府,此时马广意识到危险性,为了能够尽快的逃出长安,便让李烟坐在自己后面搂住自己,两人共骑一匹马向长安城外冲去。
而此时早有人报告了王忠,王忠带了三千铁骑回到自己府中,看见满地的尸体,以及自己死去的儿子,十分生气,便带领铁骑追杀马广而去。
马广快马加鞭不顾军士阻挠冲出南门,向洛阳而去。行了十里,看见后面铁骑追来,知道已经逃脱不了便停了下来。
王忠看了看马光说道“你究竟是何人,竟敢杀我儿子屠我王府”。
马广没有回答只是摆好架势准备冲杀。
这时李肃带领几十名铁骑赶到。看到此状况便责备道“将军,我就知道你会出事。还是晚来一步”。说着便掏出令牌朝王忠喊道“我们是曹丞相的上客,将军误会了”。
王忠本想杀了马广为儿子报仇,但是一看到令牌就不敢动手只是在心里恨马广。就这样这场混乱算是平息了。马广重新找了一辆马车,让李烟上了车,与李肃,星夜向许昌而来。马广此时心里暖洋洋的,没想到真和段玉说的一样,李烟像极了自己的姐姐。
而另一边曹操带领大军班师回到许昌后便带领段玉,刘备于皇宫面见天子,天子在得知刘备是汉皇后裔,又是自己的皇叔之后非常欢喜。便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刘备拜谢天子。当天晚上天子秘密召刘备入了皇宫,并跟刘备讲了曹操许多的坏事,还将一封血诏交给刘备,命他联系大汉忠良除曹贼。刘备含泪答应。
一名太监看见刘备出宫后便急忙来到了曹操府上,看到曹操正与段玉交谈也不敢告知此事。曹操说道“说吧,步余是我兄弟”。
太监弯腰说到“陛下于昨夜召见了刘备”。
“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太监下去后,段玉笑道“丞相果然是大汉忠良,连皇宫内都有丞相耳目,在下敬佩”。
曹操笑道“哈哈哈,步余兄说笑了,我这也是以防万一,万一皇宫内有人图谋不轨,我也是恐怕有人加害天子”。
段玉又问道“前些日子,我看有尸体从相府抬出,深感疑惑,后来打听才知道是丞相梦中将侍从杀死,丞相真乃异人也,连睡梦中都能睁着一只眼睛,难道这也是所谓的以防万一吗”。
曹操笑着回答“步余,你是厚道人,我就跟你说实话吧,并非我梦中好杀人,睡觉就是睡觉。但是我一直担心有人在我睡觉的时候行刺于我,就像当年我刺董卓一样。所以就是在睡觉的时候也不可不防,所以我就故意扬言说我好梦中杀人,让人将此消息传出去,这样就没有人会来行刺与我,至于你上次看到的那个尸体只不过是做样子罢了”。
段玉定了定神又说道“丞相果然不俗,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到,我还记得上一年征讨袁术的时候,烈日炎炎,将士们干渴难耐,连路都走不动了、丞相指着前方大喊说前方不远处有片梅林。将士们听了,欢声雷动,口中立刻生津,拼命朝前方敢去,其实前头连一颗梅子都没有。但是将士们被梅子诱惑。营地却到了,丞相智谋过人,望梅止渴一事一定会成为传世名典”。
“可是就是这么聪明的办法,步余兄却没有上当,我记得当时,就连你那个弟弟都信以为真,只有步余兄却是不被所有,可见步余兄看穿了我的诡计,有时候我真的猜不透,步余兄究竟来自哪里,是何许人也,难道莫非真是神人”。
“丞相说笑了,这世间并没有真正的神人,我只是比别人想得多而已”。
这时荀彧急忙走了过来,曹操看出荀彧有非常紧急的事,还没等荀彧开口便先说道“步余,你猜猜荀彧前来所为何事”。
“丞相是在考我?也罢我就猜上一猜”。此时段玉在心里想,现在是公元一九九年,汉献帝建安四年,那么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公孙瓒灭亡和袁术灭亡,袁术是死在公孙瓒之后。于是段玉胸有成足的说“公孙瓒亡了”。
曹操看了看荀彧问道“是吗”、
荀彧严肃的回答道“是的。袁绍大败公孙瓒,七日内夺下幽州各郡,并得到降卒十八万,和粮草三十万石,各种攻城器械无数。公孙瓒战败之后盖起了一座易京楼,楼高十丈是坚不可摧啊。内屯兵六万,储粮三十余万石,试图坚守待变,谁料想袁绍于是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然后引火****”。
曹操听后说道“这次又被步余兄猜对了,公孙瓒败给袁绍这我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他败得这么快,我原以为他再怎么窝囊,也会坚持到明年,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段玉笑道”袁绍兵多将广,更有颜良文丑,而公孙瓒能战之将几乎没有,所以能坚持到现在就已经很不错了”。
荀彧拱手说道“主公再下估算过。袁绍大胜之后实力大增,现有兵马六十万到七十万。战将上千员,并雄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大洲,东临沧海,西至河内,三分天下他独占一分以上,而且携大胜之势,兵锋正盛,在下,担心,主公与袁绍的大战就在眼前了”。
“立刻拟一道诏书,以天子之命给袁绍赐恩赏功,马上给他加官进爵,将他夺到手的城池全部敕封给他”。
“是,在下即可去办”,说着荀彧便退下了。
段玉问道“那么丞相又该如何,我可事先说过只会帮助丞相夺得中原之地,至于袁绍还要靠丞相自己”。
曹操回答道“这我当然知道,我也不会为难步余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