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丞相。那此事就有劳于你了”。段轩拉着苏于的手说道。
苏于笑着回答“臣定不辱使命”。
就这样苏于坐着车驾。辛辛苦苦的来到了蜀国马义大营。马义见苏玉来到便出寨相迎拱手说道“末将马义拜见丞相”。
苏于将马义扶起说道“将军不必客气。将军征战汉中有功。我怎么能受的起将军如此大礼”。于是两人便笑嘻嘻的走进了营帐,进了营帐之后
马义便急忙问道“丞相此次前来可是奉了陛下诏令”?
“正是”。苏于看着马义严肃问道“我军还有多少粮草”?
“道路崩塌之后,将士们扛粮食过山。勉强能支撑大军十日之粮”。马义回答道。
苏于听后叹息道“我三军不容易啊,不过大将军不用的担心,益州疲敝。运粮之险难以支撑大军作战。在加上蜀军全部聚集在汉昌势要与我军决一死战,对我军不利。我此次前来是奉了陛下之命与蜀军议和的”。
马义本来也想过议和,但是由于自己是将军不便多说今日见苏于带了陛下诏令前来便也答应了。于是拱手说道“丞相,末将能做些什么”?
苏于想了想说“我已经命人前往成都,讲议和之事告与蜀帝王。恐蜀帝不答应,这样今日起将军动用二十万大军将汉昌团团围住,只围不攻。给蜀军施压”。
“好,我这就去办”。马义点头说道。
且说信使带着苏于议和的书信来到了蜀国成都,将书信交与刘禅说道“启禀大王,我家陛下派丞相苏于千里迢迢赶赴汉昌。要与贵国议和停战。不知贵国是否愿意”。
刘禅看着竹简之后便对着信使说道“贵国议和之事,信使请先到偏殿等候,等我与丞相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等信使退下之后,刘禅便看着丞相程欣问道“丞相,禹国议和。你意如何”?
程欣想了想问道“那要看陛下是何意思,陛下愿不愿意与禹国议和”?
刘禅听后便急忙回答道“愿意,当然愿意。眼下禹国大举进攻我国。已经深入腹地。前线来报。马义将汉昌围的水泄不通。如果不与禹国议和,恐怕我蜀国就要亡国了。只是朕不明白禹国为什么要议和”。
程欣拱手说道“既然陛下想要议和,臣自然是没有话说。但是臣觉得此次议和禹国必然有其阴谋,无论禹国提出任何条件,陛下可愿意答应”?
“愿意,当然愿意”。刘禅焦急地说“只要不再打下去,任何条件朕都愿意”。
程欣听后便叹息道“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那么臣愿意当使者前往汉昌与苏于商讨议和之事”。
“好,爱卿之话正合我意,那就有劳爱卿了”。刘禅笑着说道。
“臣遵旨”。程欣拱手说道。
于是程欣便启程前往汉昌,而苏于闻听程欣要来,便早已在汉昌之北的一座茶楼里摆下酒宴迎接程欣的到来。
这日天那么蓝,连一丝浮絮都没有,像被过滤了一切杂色,瑰丽地熠熠发光。而在这家茶楼里面。两国丞相相聚于此。苏于与程欣两人站在一张地图面前商讨议和之事。
程欣手拿竹简说道“在下此番,是领我国陛下之意,和贵国商讨议和之事,恳请贵国不要再打下去了”。
“贵国陛下真是这么说的”?苏于疑惑的问道。
程欣叹息的点了点头说道“我国愿意听从贵国指示,以及答应贵国所有条件,还请贵国撤军停战”。
苏于笑道“老丞相如果这样说的话,苏于可就无法接受了,自我国禹武皇帝开始。贵国就开始北上攻打我禹国,这场战争明明是贵国先挑起来的。今日丞相却要怪罪我禹国生灵涂炭,真是可笑”。
程欣听后便也有些生气,将竹简放在桌子上说道“丞相,这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汉中几战。贵国斩首我军三十余万。沙场上血流成河,尸骨成堆。使我蜀国陡增无数孤儿寡母。生不如死啊、这难道还是我蜀国先挑起来的吗”。
苏于听后便大声反驳道“丞相,你要这么掰扯旧账。那在下可奉陪到底。雍州之地本来就是我禹国的。不知为什么蜀国偏偏眼馋,硬要给他夺了过去。禹国彼时弱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土地被夺了过去。几年来禹人虽居禹地,却只能忍屈受辱,看蜀国脸色行事,不仅如此还要为蜀国东出攻打魏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军械。禹襄皇帝继位以来,便发誓要夺回自己的土地。为的就是为的讨回自己的尊严,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能够堂堂正正做人。可是蜀国呢,为了攻打魏国。为了牵制住禹国。就将雍州一分为二。将我禹国锁在了凉州西偶之地、雍州之战,贵国斩首我军将士四十五万。雍王马广,凉王章季。还有我禹武皇帝都因为蜀国战事而殡天。经过一年的改革变法之后。禹国才强大起来。这才夺回了雍州。安稳了土地,此正义之举,岁历经多年,然终究大胜。蜀国觊觎他国领土,导致本国将士百姓白白牺牲,怪谁呢,就要怪蜀国帝王太贪心了,太有野心了,太黑心了。怨不得我禹国”。
苏于的这些话将程欣说的无地自容,程欣看着苏于的眼神就感觉有一股杀气迎面而来。但是一想到此次前来的是为了议和便也只好忍气吞声的说道“丞相,就不必细说往事了,此次议和是禹国提议出来的,在下此次前来也只是为了议和呀”。
苏于听后想了想,的确应该给程欣一个面子,否则万一惹恼了程欣,狗急了还会跳墙。不敢保证蜀国会不会拼死抵抗。于是便立刻露出了笑容说道“看看,我之过错,今天只是议和,我竟然又说起这事。我之过也,丞相快快请坐”。说着便将程欣领到了座位面前,又命人上来两尊美酒,两人慢慢做了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