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禹一年,刚刚继位的段轩在父兄以及叔公坟前立誓之后,又经过刘密举荐。千里迢迢赶赴凉州请得鬼谷子苏于出山,鬼谷子苏于舌战群儒以及太后,这才被受封,位居三公。
苏于舌战群儒以及太后之事,让段轩甚是欢喜,刚刚下朝他便来到了苏于府上,刚一入正堂,他便拉着苏于的手笑着说道“先生今日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及太后。顿时间他们便哑口无声,我甚是欢喜”。
苏于拱手说道“臣也是托了陛下之福,能够看到陛下如此之笑容,臣也算是欣慰了”。
“哈哈哈,先生言过了”。段轩看着苏于便想起了曾在草庐之中苏于所提的几条便问道“那不知先生,我们是否按照先生曾在草庐中所言那样,即刻行事啊”?
苏于点头说道“做是的确要做的,不过眼下,陛下首先应该先从第三点做起,销毁轩禹皇帝之佩剑”。
段轩听后便犹豫了起来说道“这一点恐怕有点难办,那把配剑乃是我父皇唯一的遗物,我三叔公临死前交给了我,而后我又交给了太后,太后将其放在寝宫之内,日夜供奉。如果要毁了这把配剑恐怕太后不会同意”。
“请陛下放心,臣早已经相出应对之策,明日上朝,陛下这样做即可”。说着苏于便走到段轩耳边轻声说了片刻。
段轩听后拍手叫好“如此,甚好,甚好啊”。
再说另一边,香寒因为在朝堂之上被苏于说的哑口无声,已然生气,回答寝宫之后更是一言不发的坐在床上。
魏彬看见香寒如此,便拱手说道“姐姐,这个苏于竟然敢在朝堂之上顶撞姐姐,胆子太大,留之恐是祸害,不如尽早除了为好”。
香寒摇头道“不,那个苏于固然让我生气,但是他鬼谷子的大名我也早有耳闻。今日在朝堂之上你也看见了,他能够把各国说的头头是道,证明他的确有些实力,如果他真的能够帮助轩儿,又有何不可,再说了他现在位列三公,在你之上,又岂是你说杀便杀得”?魏彬听后便不敢说话,呆呆的站在那里。
这时一名公公走了进来,手捧一个竹简跪拜说道“启禀太后,幽州太守差人送来急报”。
“哦,快呈上来”。
“是”。公公走道香寒跟前将竹简交于香寒后便退下了。
香寒打开竹简细细看之,看完之后神色有些慌张。
魏彬急忙问道“姐姐,出什么事了”?
香寒将竹简放下,回答道“幽州太守在信上说,公孙渊叛魏,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只是我有一点不明白,这个公孙渊是何许人也,燕国又是从何冒出来的,弟弟你知道吗”?
魏彬想了想回答道“不瞒姐姐所说,弟弟曾就是他父公孙康的部下。对他再熟悉不过了。公孙渊,字文懿。辽东襄平人,此人乃是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早在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废少帝立陈留王,天下自此大乱。很多公卿大臣在董卓当政时期倒了大霉,偏偏有个名叫公孙度的人走了****运。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人,和董卓部将徐荣是同乡,在徐荣的力荐下,公孙度得以出任辽东太守。董卓的意图是让公孙度在东北对刘虞和袁绍的势力形成威胁。说起公孙度,此人和董相国的义子吕布倒有几分相似,两人皆有背弃恩主的经历,但公孙度的志向却远在吕布之上。公孙度,字升济,生于公元150年,他的父亲公孙延是一个躲藏于玄菟郡的亡命之徒,从父亲身上,公孙度从小就学会了隐忍。公孙度初仕时只为玄菟郡小吏,但深受太守喜爱。这件事说来甚为蹊跷,当时玄菟郡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在18岁时病故,而公孙度小名为公孙豹,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同岁,因而这位玄菟郡太守把公孙度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为他找老师就学,还为他娶妻。等公孙度学有所成后,公孙琙保举他为玄菟郡有道,使他有机会进入洛阳中央政府供职。不久他升为尚书郎。公元170年,年仅20岁的公孙度升任冀州刺史。
公孙度又苦苦等待了10多年,才等来董相国的委任状。不过,由于公孙度出身玄菟小吏,辽东的大姓和地方官吏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襄平令(治今辽宁辽阳)公孙昭想给新太守一个下马威,就征召公孙度之子公孙康以伍长身份服役,没料到,公孙度一上任就下令逮捕公孙昭,将其活活打死在襄平市井中。
接着,公孙度又杀死了辽东名豪大姓田韶,以及与田韶地位相同的名豪大姓100余家。他的目的无非是立威,使辽东上下心怀恐惧。对外,公孙度则率军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辽东边境得以大安。
而后得到一位叫做王烈的人辅佐,辽东一片太平,没有人恃强凌弱,没有人恃众凌寡,商人也不抬高价格谋取暴利。公元197年,公孙度利用高句丽山上王伊夷模与其兄不和的时机,命其子公孙康带兵攻毁高句丽都城国内城,使山上王改建尉那岩城为新都城。一时间,公孙度“威行海内”。但他审时度势,仍没有出兵中原,公孙度深深明白,要想夺取天下,必先富国强兵。
官渡大战之时,曹操为拉拢公孙度,以天子名义封他为武威将军,爵永宁乡侯。他把曹操送来的将军印扔到武库中,拒绝派兵协助曹操。而暗地里,他则整顿军备,打算在曹袁两败俱伤后进军许昌。不料,天不假年,公元204年,一代雄主公孙度去世,终年54岁。如果他能活到曹操赤壁大败之时,率精锐辽东铁骑一举南下,那么曹操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袁绍!
公孙度死后,长子公孙康继位,这个公孙康很有意思,他把父亲所不要的“永宁乡侯”印绶,送给了弟弟公孙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