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商或者省服打样品,绝大多数都是外商或者省服给厂家提供一个原始样品,同时再给一份资料,有个别修改的地方或者写在资料上,或者直接画在原始样品的相应部位。
比如,裤兜口需要有0.6厘米的明线,而原始样品上没有,那么客户就会在裤兜口部位画上一条线,然后在旁边标明。或者在资料上画出来,写出来。
刘婧依旧不甘心,起身再次翻看杨可拿回来的大包裹,里面除了打童装的面料、辅料等,并无原始样品。
再看童装的资料,登时泄气。
第一款裤子虽然有几处叫不准的地方,但她坚信凭着自己的经验还是可以做出正确决定的,所以她有信心赌一把。
但是童装就不同了,尤其是上衣,开剪很多处,各个部位接缝后,是否有明线等等她都不知道,这就难住她了,任她再胆大,再急于求成也不敢动了。
最重要的是杨可没有把样板打出来!
光靠资料上的尺寸和简图她也可以打出来,但是,有没有改动的地方这却是她不知道的。
终于如愿以偿逼走杨可,但自己却不敢动手操作,刘婧气得简直要疯掉。
这个杨可真是可恶!
别看杨可嘻嘻哈哈,像是个没心眼儿的大男孩,其实鬼得很。此刻的刘婧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杨可不简单,这才是对她的最大威胁,而且已经向她逼近。
技术科是我的地盘,杨可,你想进入技术科,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气归气,嫉妒归嫉妒,刘婧最终还是没敢冒险按照自己的揣度去操作。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干耗着吧,得想办法把杨可弄回来,先过了这一关再说。
可是她一直盛气凌人惯了,哪肯向杨可低头。更不可能低三下四去求杨可回来了。坐在办公桌前的刘婧苦思冥想。
“科长,这个样品还打不打?”三名样品工中的一人问道。
“先不打,我感觉杨可打的样板有些问题,我再检查检查,然后再定。”
刘婧怎么可能说自己无能,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所以把不打样品的原因推给杨可。
……
杨可从医务室出来,来到分厂财会科,要了几张报销单。
财务科长是一名中年女士,杨可出差前陈厂长给她打过电话,一下子支给杨可200元,虽然她不知道具体情况,但能让一个小工人独自出差,这本身就说明问题了。杨可与陈厂长关系不一般!
而且杨可暴打李纹革的事,传的沸沸扬扬,却丝毫没有受到处分,也间接证明杨可不是一般人儿。
所以财务科长直接给杨可一本报销单,笑呵呵地道:“拿回去用,省着来回跑了。”
杨可虽然重生归来,但对出差具体补助金额却不知道,仔细问过后,直接在财会科填单子。
每日补助10元,夜补5元,三天两夜就是40元。
财务科长看了一眼单子,笑道:“看单子你倒是像个老供销,完全可以两天一夜办完的事情,却多出一天一夜,是不是有高人指点你。”
“我也是听人这么说,而且我赶上的确实是这两趟车。”杨可敷衍道。
财务科长点头,微微一笑,道:“明白明白。”
然后耐心地道:“这张填写的不合格,得重新填写。你把车票、住宿发票都贴在单子后面,并且把金额写上,再加上40元补助费,总和就是这次出差的报销金额了。然后找陈厂长签字,才能到我这里报销。”
“好嘞,谢谢啊。”
“不客气,有不明白的尽管问我。”财务科长依旧微笑地说道。
杨可拿着报销单出了财会科回到整理车间自己的小屋。
填完单子后,放到抽屉里,然后拿起《高中日语》开始学习。
对于写报道,杨可暂时可以不写,因为那7本日记中,并不全是情诗,还有散文诗,写景、写物、写人的都有,李梦洁完全可以用得上。
快到中午的时候,杨可才放下书和笔,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抻抻腰,来到分厂综合办,买饭票。
此时下班时间已到,总厂广播播出了本市广播报道:《新时代的活**》。
副标题是:“记我市服装二厂工人杨可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先进事迹。”
这么快!
其实襄平电台上午就广播了,只不过是八点以后,那时都上班,总厂无法广播,所以李梦洁录好音,中午播放。
向食堂走的杨可,改变主意转身来到车棚,推着他的二八大自行车,出了厂门,扬长而去。
他本来是想吃完饭再出去的,但这个广播一播出,难免会有人问这问那的,肯定耽误他时间。
因为早上着急赶样品,所以杨可并没有换上自己的衣服(昨天王霞洗的),依旧是工装。出了厂门,杨可解开胸襟,这才感觉凉爽了一些。
冷面是杨可的最爱,酸甜辣的味道即爽口,又解暑。一碗冷面后,杨可骑车来到市中心的中华商店。
中华商店是两层楼,当时还属于公有制,旁边一座四层楼是襄平市百货公司,是中华商店的上级单位。
这时的中华商店正是最红火的时候,因为改革开放,进货渠道多了许多,商品的多样化深受百姓青睐。
但它也没有红多久,好像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就急转直下走下坡路了。
因为改革的步伐太快,联营商店的出现,击垮了管理松懈、部门臃肿的老牌国有商店。
杨可看看中华商店,又看看襄平市百货公司的牌子,苦笑着摇了摇头,一座二层商铺,养活一座四层楼的管理者,不被淘汰才怪。
进入商店,商品还算琳琅满目,杨可直接来到卖鞋子的柜台。
两名售货员坐在柜台后面,脸上洋溢着骨子里带来的优越感,正在小声聊天,并没有理会低头看柜台里样品鞋的杨可。
杨可终于找到李梦洁穿的那款黑色牛皮高跟鞋了。
指着柜台里的鞋,抬头望向二人,道:“同志,我看看这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