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第二篇《齐物论》,讲述万物皆齐,没有差别的平等观,体现了庄子追求真正自由平等思想的理念。
?这篇《齐物论》是庄子哲思中最汪洋博大,也是最为复杂的一篇。?
?仍分章节,一小点一小点来理顺、明了。
全篇分七章,第一章提出要去除成见,扬弃我执,勿以自我为中心。并描述何谓三籁。
分注原文:
1.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南郭子綦靠几案而坐,仰天缓缓嘘气,离神去智的样子仿似忘了自身的存在。
2.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颜成子游侍立跟前问:老师,您怎么了?形体固可像干枯的树木,难道心灵也会如死灰一般?
3.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
您今天凭案而坐,跟往日凭案而坐的神情大不一样?子綦说:停,这样不是也很好吗,为什么要如此问!
4.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今天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你是否知道这样的境界?你听见过人籁,也许没听见过地籁,即使你听见过地籁,应没有听见过天籁吧。
?5.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子游问:请问三籁的究竟?子綦说:大地呼出的气,名为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就像数不清的窍孔在怒呺。
6.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你有没有听见过远远袭来的风声?在山林中盘迴的地方,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有的像嘴,有的像耳,有的像横木上的方孔,有的像杯圈,有的像舂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洼。
7.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这些窍孔发出的声音,似湍急的流水声,似迅疾的箭镞声,似呵叱声,似呼吸声,似叫喊声,似哭嚎声,似山谷回声,似哀切感叹声,前面风声呜呜唱导,后面风声呼呼随和。
8.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清风徐徐则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啸则和声愈响,厉风来袭,则众窍孔寂然无声。
9.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你有曾见风吹过,万物随风摇曳的样子?
?10.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游说:地籁是众孔窍发出的风声,人籁是竹箫中吹出的乐声(借助音乐表达情绪),请问什么是天籁。
11.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子綦说:所谓天籁,虽万般不同,但对于自己而言,使之吹动与调和的皆出于自己,除了吹动者还有谁呢?(自己完成这个我)
第二章
评百家争鸣,学派之间的争论,致众人百态,迷失自我。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大智慧的人广博豁达,小聪明的人精细计较;合于道的言论光明盛大,拘于智巧的言论则论辩不休。
2.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
睡时神魂交错,醒后心神不宁;与外界接触,整日勾心斗角。
3.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
有人阴柔诡异,有人计谋狡诈,有人心机太深。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
4.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
有人发言好像放出利箭,快疾而尖刻,专伺是非去攻击;有人内心盘桓利弊,不轻易表露,坐待胜机。
5.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
他们耗费心力,犹如秋冬的草木,日渐衰败;他们沉溺其中,无法恢复真性。
6.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导致心灵闭塞,言论近老朽。死灰般的心,再也无法让其恢复活泼的生机。
7.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
他们时而喜、时而怒、时而乐、时而悲,忧思、叹惋、反复、恐惧,轻浮、放纵、形态百出——乐极生悲,积郁成疾。
8.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种种旋生旋灭的念头,日夜在心中交侵不已,不知它们是从哪里萌发。算了,不去追究!朝夕念生念灭,皆有其存在的缘由!
9.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没有这种种情态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就无法呈现这些情态。如此认识也就接近了事物的本质,然而不知这一切受什么指使。仿佛有个真宰(真我),却又寻不见它。通实践来验证,它虽没有具体的形态,却是真实存在的。
备注:此篇整理于一九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