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店之中,王月君仍在苦苦思索那位“梁大人”究竟是何人,但白卯儿却在那颇为欢喜的笑着。
此时王月君当然也已和白卯儿相互告知了日间所发生之事,那白卯儿早便知道白马寺的没落,此时听说德广禅师的弟子可能与此事脱不了干系,虽是有些伤感,倒也不至于会为此难过。
而当白卯儿听说那“康先生”和“梁大人”当真是要找什么宝贝,自然也不禁又欢喜了起来。
但就在这时,吴小刚忽然进到屋中,打扰了王月君的思索,也打断了白卯儿的欢喜。
只见吴小刚一进到屋中,就关上房门,低声说道:“大姐,有客人来找艾孝廉了。”
……
其实艾严此时已是贡士身份,只是吴小刚这些日子说这“艾孝廉”说习惯了,倒也并未改口。
毕竟正如白卯儿先前同艾孝廉说的那般,对于她们这等处在“另一个世界”的江湖人来说,这艾严是举子也好、是贡士也罢,其实都没什么分别。
但对于和艾严在“同一个世界”的人来说,就不能不区别对待了,尤其是对于那种想巴结权贵的溜须拍马之辈,巴结一个举子和巴结一个进士自是截然不同——艾严虽还不是进士,但历来殿试都只排甲次,却不会教人落选,中得贡士,其实也与中得进士无异了。
只是这位来找艾严的客人,其实并不是来巴结奉承艾严的,但他会来拜访艾严,确实也和艾严考中贡士有极大的关系。
“洪学士十分看重艾贡士的文章,认为贡士确是难得的治国之材,因此便命我前来拜会贡士,还请贡士在殿试上更加努力,莫要辜负了洪学士的厚望!”只见来人如此说道。
原来此人便是翰林院的一位下级官吏,会试虽是礼部主持,但主考官却通常由翰林学士担任。此人口中的“洪学士”自然便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了。
只是殿试虽通常不会再有人落选,但也并非每名进士都能被选入翰林,通常也只有鼎甲三人及二甲、三甲中的极其优秀之人能先入得翰林院之中,之后再派至各部委以重任,而其余之人便会派至各州、郡甚至县中掌事。此人口中所说的“莫要辜负洪学士的厚望”,自然也是希望艾严能被选入翰林院了。
那艾严本想开口说些什么,终究也没说出口,只是点了点头。这小吏也没再说些什么,只说还有其余几家贡士要去拜访,便告辞了。
……
那翰林官吏走了许久,艾严依然在窗边发愣,忽然只听“咚咚”的敲门之声,王月君的声音便从门外传来:“艾贡士,我能进来吗?”
王月君先前虽一直与艾严保持距离,照顾艾严的事都交给了白吴二人,但如今白卯儿既已将所有事情对艾严和盘托出,她自也不用再回避艾严了。
那艾严听得王月君竟主动来找自己,当然立即便想要开门,但待他到了门边,却又忽然犹豫了,刚将手伸出,却立即又缩了回来,再伸出,又再缩了回来。如此来来回回十数次,终于还是将房门给打开了。
王月君微笑着行了一礼,便进到了艾严的房中,那艾严却不还礼,只是愣愣的看着王月君,想说些什么,却也说不出口,愣了半晌,终于苦笑说道:“王姑娘,那翰林院的洪学士,一定有问题。”
……
王月君方才在屋外听到那翰林官院提到“洪学士”之名的时候,自然也立即便想到日间在白马寺中听到那位“和尚仁兄”对“梁大人”所说的“洪大人”。但王月君当然不会因此便妄断这洪学士有什么问题,她会进到这屋来,反倒是因为她觉得这艾严好像有些问题。
在王月君看来,就算这艾严当真如白卯儿所说,是因为觉得“金榜题名也无意义”才始终闷闷不乐。但若依他的性子,他也不至于为此便对前来拜访的一位小吏毫不搭理才是。
所以王月君这才进到这艾严房中,想要问清楚艾严,是否是在会试之中发生了什么事。
岂料王月君进到屋来,这艾严却仍是一副恍惚的模样,她自也不便抢着开口。待这艾严忽然开口,又主动先说那“洪学士”有问题,倒使得王月君更加确定这位艾书生有些问题。
毕竟这位艾严本不像是个会怀疑人的人,连他都会怀疑这位洪学士了,那其中必然大有原因了。
于是王月君虽不发问,却目光如锋的看着艾严,显是在要艾严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艾严何曾见王月君用这种目光看着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吞吞吐吐,终于还是将隐瞒之事说了出来。
原来艾严此番会试,前两场考的四书五经及诗文虽是用心去考,但那夜他从白卯儿口中听了那些话之后,到了第三场“策问”,他便已无心作答。只是觉得上交空白答卷太过不好,这才胡乱写了一大堆关于水利的东西。
要知艾严射策分明射中的是“如何善用经史典籍治国”这一问题,但他写的非但和“经史典籍”无关,甚至连“如何善用水利治国”都不是,只是不停在解释他这水利机关的构造,可以说完完全全是答非所问。若说那洪学士是因欣赏他这水利机关,这才“十分看重他的文章”、又认为他是“难得的治国之材”,这说来未免也太过牵强。
何况就算洪学士当真欣赏艾严的水利本事,依他的翰林院掌院学士的位置,也无权自作主张,让一个答非所问的人通过会试。
所以就算是艾严,当然也能立即便明白这位“洪学士”有问题,但他不知道方才来的那名翰林小吏是否与洪学士是“一路人”,这才对其“欲言又止”。
王月君听完艾严所说之事,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王月君通常只会在两种情况下露出这样十分发愁的表情。要么她是对一件事情十分不解,完全不知该从何处找到头绪。要么她是对一件事已十分了解,只是尚缺一个关键的地方无法想通,这才没办法让整件事连贯起来。
那艾严看到王月君这个表情,却也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叹气说道:“我本想就此落选,然后投笔从戎,改学弓马骑射,若能考得当朝武举,便可和王姑娘有些联系了吧?岂料这洪学士不知为了什么事,竟还是将我选中,真是愁煞我也。”他看了看王月君,又苦笑道:“王姑娘,你说我若故意弃考,不去考这个殿试,是否以后还能改考武举?”
原来这艾严见王月君发愁,还道王月君和他想的是同一件事,只是考中贡士之人竟要放弃殿试,说来也是闻所未闻之事了。
何况这艾严的打算其实颇为可笑,就算他弃考殿试对武举毫无影响,之后又成功考上当朝武状元,做得南征北战的大将军,其实和王月君还是两个世界的人。
只是艾严十年来苦读圣贤书,除了科举之外,对其他事几乎可说一无所知,他虽然从说书人那里听过一些关于“江湖”的故事,但当然也无法明白“朝廷”和“江湖”到底有什么区别。他只听白卯儿说他和王月君并非同一世界的人,还道其中只是文武之间的不同,自然便想出了这么一个毫无意义的法子。
不用说艾严这个和江湖毫关系的书生了,就算原本是江湖中人,一旦入朝为官,为朝廷所规制,就和随性的江湖有了极大的界线,艾严自以为是的想了这个法子,却连其中最基本的道理都没明白,也算是白费心思了。
但艾严的这番可笑的打算,却像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似的,教王月君忽然连连点起头来。显然是艾严的“白费心思”,倒教王月君想通了那最后的“关键之处”。
王月君想通此事,又看向艾严,一字一句的说道:“艾贡士,此番殿试,你非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