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长安上空,朱雀街的东面,东市的那宽敞的铺着青石板的街道上几乎只有大户人家的丫鬟和小厮,道路两旁的繁华的商铺、奢靡的乐坊、风雅的茶楼,由于时辰尚还有些早,还未开市,无法营业,因而街上难免显得冷清些,
而街上那少许的大户人家的丫鬟和小厮,他们中有些人是要出城去采买些的新鲜的瓜果蔬菜,也有哪家的达官贵人家的郎君,娘子吩咐他们要去集市上买什么东西的,
不过要区分他们并不难,那些裹着绫罗绸缎的丫鬟、小厮,多半是富贵人家的郎君娘子们身边近身伺候的奴婢,她们大多是家生子,父母兄弟也都在府里做事。
他们出府时通常几人结伴早早出府,他们可能会先去西市,瞧瞧集市上有什么新鲜玩意,因为他们平日里都跟着各自的主子,甚少有出府的机会,
所以他们常常趁着帮主子出府做事的机会去西市一趟,买些平价的东西(出府期限一般为半日),等到他们回来时,东市自然早就开市了,他们再各自去办郎君娘子们的事,因此他们回府时常常天色己晩,他们的主子们也从不过问,当然,像这种事情府里的郎君娘子们就算不问也心知肚明,
不过他们一般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且自是有原因的:东市的商铺大多装潢的富丽堂皇,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货物也都是上等货,有些商品甚至供应皇宫大内,可是,东市商铺中卖的货物,就连布行里最普通的布帛,卖的价格都是西市数倍之多,
这些钱财对达官贵人而言,当然不值一提,可对那些自幼卖身为奴的丫鬟,小厮而言,要在东市买一匹布,几乎就是他们几个月的月钱了,他们自然不可能用自己几个月的月钱去买一匹布,得不偿失。
这些能出府的丫鬟,小厮,都是在主子面前比较得脸的,所以才有可能得到出府的机会,而他们主子们自然也愿意给他们这样一个恩典,让他们出府时去办些自己的事儿,反正他们身边也不缺伺候着的人,当然,前提是那些人要办好主子们要他们做的事:
大户人家的郎君们大多是让小厮出去买些笔墨纸砚,或是打听最近有什么新鲜事,但也不乏有哪家的郎君顽劣,托小厮捎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如蝈蝈,鸟雀之类的,
尽管郎君们可以经常出府,但他们大多是去书院或是去见友人,或是提前熟悉父亲官场上的应酬,而像买笔墨纸砚这样细节末枝的小事理所应当由他们身边的小厮去买,毕竟郎君要忙着课业上的事,而小厮的用处也正体现在这些微末的小事上。
而府里的娘子们则不同,她们让丫鬟出府,大多是让她们去买些京城新近时兴的胭脂水粉,或是让丫鬟去别府递送花笺于闺中好友,可能还有些性情跳脱的姑娘让丫鬟偷偷夹带些才子佳人的话本子回府,
因为娘子们出门机会少,闺中寂寞,买些话本子打发时间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了,她们也可以选择学习刺绣,毕竟妇工也是妇女四德之一,但她们中很少有人选择读那些经史典籍,并非是她们不喜读书,而且她们大都识字,之所以她们少读书,是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大多数求亲者是不会希望他们的妻子才高八斗,堪比状元郎的,所以很多达官贵人家的娘子虽然识字,但也只是识字,几乎也只有那些乐坊里的妓子,为了取悦于达官显贵,才苦读诗书,方才能出口成诗,下笔成文,
当然了,被誉为是京城第一才女的张相公之女张沅兰除外。沅兰是张丞相的嫡长女,自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未满十五岁便因诗才而名满京城,她又出身于极富极贵的丞相府,生得又温婉贞静,蕙质兰心,人如其名,堪称女子的典范,自是与他人不同。
若非沅兰与武宁公主的长子裴云陌早有婚约,只怕是提亲的人早就把丞相府的门槛踏破了。
除了丫鬟和小厮以外,这个时辰东市街道上也大概只有采买食材的人了,这些人一般是大户人家膳房里的粗使丫头,或是婆子,她们大多穿着粗布麻衣,形容都有些枯槁(大概是经常来回城内城外的缘故),她们大多形色匆匆地赶往城外,
她们基本上都是因为生得模样粗鲁,没有资格在主子们身旁近身伺候,所以才被分到膳房做些粗使的活计,
偶然被派出去和主家京城外庄子上的人接头,让他们定期推几车新鲜的瓜果蔬菜让主家尝尝鲜,
不过那些婆子,丫头还要跟着那主家庄子上的佃农,说是府里太大,怕庄户人不识路把推车停错了地方,其实这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上是谨防着庄户人不小心冲撞了府上的夫人娘子,坏了主家的名声。
尽管本朝民风开放,女子地位空前提高,街上也常常有女子出行,但女子出门仍要戴着帷帽,身体更是裹得严严实实,不过可以在街上随意行走的女子,大多是平民,
而贵族女子出门,更是讲究,不光要戴帷帽,出门还要乘坐车、舆,且出行须与长辈或是姐妹一同去,这是儒家先哲定的规矩:
《女论语:立身章》要求“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处庭”;
《女孝经:广要道章》也提出:“(女子)出门必掩蔽其面,送兄弟不踰于阈。此妇人之要道。”
而那些大家闺秀就连出行都规矩森严,也难怪那些丫头婆子这般紧张小心。
虽然本朝皇帝都自称自己是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的后人,在全国大力推崇道教,把道教定为国教,可却因为种种缘由不得不沿用儒家的治国理政,因此,女子出行依旧处处受限,不过自从几十年前岀现了一位女皇帝之后,世俗对女子便宽容了许多,多数女子出门也不戴帷帽了,服饰上也开放了许多,但女子还是要谨守规矩的。
本朝虽然也有一些女子不守妇德,或是出于生活所迫,或是贪恋享乐,或是生活失意。其多以出家为女道士作掩饰,大开艳帜,纵情生色。(本朝的女道士大多身在红尘,而不在道观。)不过除了那些贵族女子,百姓们惧于威势不敢多言以外,其余的那些女道士,总被人私下议论,在此也不多言。
其余的女子,大多和前朝差不多,虽则女子地位提升,也谨守妇德,不敢德容有失。
可总有人要做这例外,与这二者皆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