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还没走到城内,没走到苗氏医馆,他们的便被耽搁在了路上。
因为,他们见到,城外的村庄,时有蝗虫略过,地上也铺满了蝗虫的尸体。庄稼被吃的一片狼藉,本是丰收的季节,却没有粮食,也没有收割粮食的人们。
他们沿着小路到了村庄里面,街上坐着枯瘦的老人、面色蜡黄的孩子,屋里是忙碌着的愁眉苦脸的大人。
看此情景,不问也知道,今年的蝗灾使得百姓颗粒无收,只能煮些蝗虫吃剩的枝叶过活,如今,可连这些枝叶也快煮没了。
“官府可有开仓放粮?”苏洛拦住一个人问道。
“听说是开了,可今年蝗虫泛滥,朝廷给我们免了赋税,赈灾粮却只够城里人吃的。”来人有气无力地说道,说完就干脆找了个墙角的位置,坐下来晒起了太阳,以此节省些体力。
苏洛略思考了下,回头问苏狸:“山上雨后长出好些蘑菇,你可辨得出哪些有毒,哪些无毒?”
苏狸点头:“可以,毕竟有些蘑菇也是药材的一种,所以略有研究。”
“苏狸,我知道你很累,迫切需要休息,可救人要紧。麻烦你带些年轻的尚有些体力的人上山采些蘑菇,如此,还可帮助他们支撑几日。”苏洛说道。
苏狸点头,立即开始了行动,在街上大喊山上有吃的,吸引了些人来,苏狸嘱咐他们多去叫些人,带上工具,就准备出发。
“苏狸,辛苦你了。千万要让他们注意,别误食了毒蘑菇。”苏洛临走前嘱咐。
苏洛快速回城,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她来到王宫,见到了澈王,澈王亦是背着手走来走去,听进出的官员们通报灾情,脸上充满了愁绪。
“澈王,为何赈灾粮只发给京城的人?”等官员们悉数走后,苏洛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我已免了农户们的赋税,他们有土地,尚可向土地要些吃的,可京城的人,只能等着我们的赈灾粮,不然只能饿死。”梁澈解释。
“我从村庄回来,田里已基本没有吃的,再这样下去,农户们也快要饿死了啊。”
“苏洛,你要知道,我没有办法,粮食只有那么多。你来时想必也见到了,城里每日能发放的,也只有一碗稀粥了,并且这种状况,最多只能撑半个月,半个月后再无粮食,大家都得饿死。”澈王无奈。
如此,苏洛也不好为难。
她回到家,见父母也是饿的瘦了许多。好在家里一向富裕,并且节约,还有些存粮,除了接济些街邻,自己也能剩些。
“孩子,你终于回了,苏狸说你去采草药,没想到现在才回。”苏母心疼地说道。
“让你们担心了,草药难找,才回来晚些。”苏洛掩饰。
苏洛的回归,让家里人脸上露出久违的喜色,苏母也是尽其所能,和小青一起,准备了一顿相对“丰盛”的午饭,此时的丰盛,其实不及往日一二。
“父亲,我回来时从粮库那里过了,粮库很多,为何只放了一部分粮,另一些还好好地锁在那里,派了官兵把守?”饭桌上苏洛提及这件怪事。
苏父好歹也算个曾经的富商,对这些事情还真有耳闻。
“听说啊,那些是战备粮。以防有紧急战争时,给官兵吃的,除非有紧急战事,否则是不能动的。特别是现今这种情况,国库空虚,百姓遭殃,外敌很有可能趁虚而入,就更不能动那些粮食了。”苏老爷解释。
“我听说,目前的赈灾粮,最多只能维持半个月,半个月后百姓都饿死了,守着个空城有何用?”苏洛对此无法理解,毕竟,一个国家,国土虽很重要,但百姓更为重要。
对于苏洛的提问,苏老爷苏夫人都答不上来了,他们虽觉得苏洛说得有理,但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国土显然是更重要的东西,百姓没了,可以再行繁衍,甚至可以移民进来,但国土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不行,我得想想办法,把粮食发放出去。苏洛暗暗想道。看来劝梁澈是不行的了,他有他身为帝王的考量。
一周之后,赈灾棚里发放的粥更稀了。百姓饿的有气无力,却会为了一碗稀粥大打出手。照此下去,怕是自己人先打起来了。
在一个晚上,苏洛带了魏殷,借助魏殷的法术,他们迷晕了四周的守卫,爬上了战备粮粮库的上面,打开了粮库。
他们偷偷通知了四周的百姓,让他们带了容器,前来领粮。在天亮前结束了这一切,又封好粮库,默默离开。
如此坚持了半个月,他们也会偷偷带些粮食,到附近的村庄发放。
附近的村民在苏狸的带领下,上山采蘑菇,再加上苏洛魏殷的接济,勉强撑到了现在。只是,上次大雨之后,已有半个月未下雨了,山上的蘑菇也没他们采的差不多了,也没用新的蘑菇长出来。
事情似乎走到了绝境。
他们日日私自开仓放粮,战备粮也所存不多了,并且,这种事,迟早要被澈王发现,到时澈王大怒,怕是人头落地,也是有可能的。
想到这些,苏洛心中也有些害怕,但一旦停止放粮,便很可能会有大批的人饿死,这是苏洛所不愿见到的。于是事情就这么一直进行下去。
直到——有一日,倭国入侵的消息传遍了全城。
澈王宣布应战,将士齐备,粮草不足。
这样的日子,苏洛也想过,她主动进了宫,承认错误,请求上场应敌,以求戴罪立功。
城外百姓跪了一地,为苏洛求情,亦求上场杀敌。
若不是,苏洛偷偷开仓放粮,他们怕是早已见了阎王,如今残躯撑到现在,便是为国捐躯,也无憾了。他们如此说道。
澈王虽震怒,但民意难违,且大敌当前,只好应了他们,一切等战后再算。
于是这个官民混合的队伍,匆匆上了战场,带着仅存的粮草。
他们奋力杀敌,只求尽快结束战争,他们的粮食撑不起长久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