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之后,所有的难民都被有序的接入到汉地之中。
入目所及,先是一大片的空地,无数的士兵正在联系齐步走、正步走。
整齐有序的步伐,令得到这里的所有人都惊凸了眼,军队的魅力就在于,他一两人的队列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数百人,上千人的方阵一起跑,整齐划一的气势就出来了。
相互之间的风范足以让所有人赞叹。
从军营之中穿过,很多人都被分批带走了,整齐的高楼,一座座的落在地上。
跟随着领路人,难民们都被分配进了不同的房间里,暂时的安置了起来。
仿现代式的套房构造,生活所有的条件都能达到,甚至苏继文还看到了自来水和抽水马桶。
这两样东西,在自己远离了这么久已经被造出来了。
果然人的创造力是无穷了,但这是站在了五千年历史上的成果。
苏继文将自己,还有崇祯帝所有藏书中的知识都奉献出来了,这里的人们站在这么丰富的知识上,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造出来,也在情理之中。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苏继文又不是造这些的,他是怎么知道哪些东西怎么造的。
这里要说明一下,明朝的冶铁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在十七世纪来说,世界第一。有着钢铁的冶炼,后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产量自然就上来了。
还有就是苏继文,作为华夏后世第十五任最高行政长官,他拥有的眼界和知识是最全面的。
从一个职员爬上最高阶层,需要视察的行情那不是一点点,也就是每行每业都得懂一点点,他只要给出正确的研究方向,凭借古人的智慧,能够做出一些超出时代的东西,是不奇怪的。
用一句话来说的话,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力量。)
苏继文来了这么久,终于见识到后世的那些东西,在这种多灾多难的时候,那位伟人的大集体模式果然最合适。
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时之间还比较吸引别人的。
大片的田地里,种植着密密麻麻的吃食,一眼望不到边际,修整的大路上,时常有着马车运着庞大数量的海鲜路过。
城市,已经变得相当成熟,只是商业的发展相对狭隘,大集体的模式并不适合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上来的情况下。
所以在原定计划中,是在明年开始,逐步取消集体化,走向民主共和。
但是现在的情况,远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最起码在魔修闹事这件事上,就已经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魔修的实力过强,要是没有一定的方外之士帮忙,根本不可能打得过人家的。
东方也不是最安全的,文朝帝国能抵挡一阵子,但能够挡住多久就很难说了。
苏继文是个聪敏人,他从来不会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不会将希望寄托于别人的身上。
永远不能指望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对手的仁慈,另一件是队友的实力。
如果你占了一样,那就是绝对的愚蠢。什么外力都不如自己的实力来的重要,这种教训太多了,抗战时期,民国一心指望于联合国的裁决。
可惜,日本对于国联发出的声明视而不见,对华夏直接宣布开战,一步步的蚕食华夏大地。
后来有了华夏那位伟人,还有一大群为了理想,为了国家而奋斗的人,才艰难的迈过了门槛,创立了华夏。
五十六个民族的华夏国家,从建国开始,华夏走过了上百年,不是没有走错过路,但华夏人的聪明,却能够前赴后继的将问题埋葬。
直到苏继文统治时期,华夏成为了屹立于世界之巅的超强国家,远超汉唐的地位。
他也主持跨域了人类文明到星际文明的跨越。
华夏的腾飞,是经历了十几任的领导人才积累的巨大实力,一飞冲天。
凭借苏继文的眼光,现在汉地最重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天的时间过去了,苏继文隐藏在难民之中,视察了所有的情况,对于小牛儿和奉儿两个徒弟提出的问题,也慢慢解答。
安顿好岳父岳母一家子之后,他才准备去见袁崇焕。
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小环对于苏继文的安排,死活不肯呆在房子里,就想要跟在姑爷身边伺候,苏继文对此颇为无奈。
还是岳父孙鸿说了一句:“继文你一个人的话,确实生活不太方便,就让小环跟着照顾你吧。”
对于岳父的排版,苏继文也只能接受,这不,在两个徒弟已经去收拾的时候,小环已经跟在他身边了。
袁崇焕身为汉地大都督,总领所有事物,现在的他,是真的回到前世那种位高权重的样子了。
苏继文来到都督府的时候,两个小兵站在外面,他便上去说道:“您好,请你通报一下袁都督,就说苏继文来访。”
小兵听了之后,看了苏继文一眼,对另一边的小兵说道:“你看好他,我去通报,要是都督不认识,他就是无关人等,一律扣押。”
苏继文对此很淡然,他并没有想其它的,作为这个地方唯一的王,他还不至于担心在自己的地盘上被抓。
身后的小环不禁奇怪道:“姑爷,你是怎么认识这里的高官的?”
苏继文呵呵一笑,说道:“以前他和我认识啊,他说缺少一个通房丫头,我就答应他,回头给他送个过来。”
小环一听,顿时嗔怒道:“姑爷,你怎么这样,不带拿婢子开玩笑的。”
苏继文哈哈一笑,不做声,不稍片刻,急促的脚步声就传了出来,那魁梧的身影,配上英勇的铠甲,一副英气逼人的高大粗犷男子。
见识到苏继文的那一刻,他忽的单膝跪地,面色隐含着激动,恭敬的行礼道:“臣参见主公。”
苏继文连忙伸手去扶袁崇焕,嘴里道:“卿做到如此,真乃吾之福也,托付元素,乃吾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