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未战先怯。这是兵家大忌,李续宾部发现自己陷入了死地所以没打仗就自乱阵脚。李续宾发现后路被切断,非常害怕,多次发告急文书给湖广总督官文,一边整顿队伍,准备决战。
二、太平军负,清军胜
典型战例:安庆保卫战
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军为了阻击湘军东进、解救安庆之围所进行的重要作战。一八五九年到一八六一年,清朝军队围攻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保卫安庆,率军多次救援,进行了两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以太平军失败告终。
我认为造成这场战役结果的原因是多样的,原因如下:(一)太平军方面:
1、太平军将过多兵力用于东征苏常,造成西线战场兵力单薄,引敌进攻。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的过程中,陈玉成的主力与李秀成的全部军队都在东线,忽视西线战场的重要性。
2、用人失察,重要将领变节投敌,向清军告知军事机密,使清军攻陷枞阳,安庆失去外围屏障。太平军叛将韦俊投敌,引导清军挖开枞阳附近的罗德洲和下首的堤坝,引水进入后湖,使得清军得以水陆并进,攻陷枞阳。一八六零年十一月,陈玉成率军十万多人,自桐城南下,在桐城西南三十里的挂车河与清军李继宜部展开激战.杀得清军尸横遍野。眼看胜利在望,不料叛徒韦俊突然直捣练潭,切断了太平军的粮道,太平军被迫撤回桐城。第一次救援安庆失败了。
3、指挥上缺乏坚定果断的决心和集中统一的指挥而且急躁盲动。本来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对安庆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天王洪秀全决定;英王陈玉成率长江北岸各路太平军,经太湖、英山、霍山等地进军湖北;忠王李秀成率长江南岸各路太平军,经江西沿江直上而入湖北。两路大军成钳形前进,直捣清军老巢——武汉。这时,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打着“保障外商贸易”的幌子,使用外交和武力两手进行干涉阻挠太平军前进,陈玉成未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轻信他们的“劝告”,停止向武汉进军,使清军取得了喘息机会,不久又加紧了对安庆的围攻;李秀成对救援安庆不积极,又没有乘胜直捣祁门,也没有按预定的路线向湖北进军,却擅自挥师浙江,转向江西去了,结果失去了良好战机;陈玉成所部与其他各路援军未形成合力,分兵救援,各自为战,被湘军各个击破,又不讲战法,随意攻击,使援军遭受重创,被迫撤退,安庆彻底失去外援。
4、战术运用上的重大失误。一是,为一城一地的得失死打硬拼,以己之短,击人之长。陈玉成在“围魏救赵”失利之后,转而采取死打硬拼的战法。当时湘军深沟高垒,采用围城打援之法消灭太平军有生力量,近乎张网捕鱼。太平军被分割为二,城内守军不得不进行阵地防御,城外援军不得不进行阵地攻坚。此时,聪明的办法应当是,当机立断,组织退却,以便保存实力,待机破敌。太平军自金田起义以来,创造了一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善于打运动战,而没有本钱打阵地战。陈玉成曾用这套“绝活”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令敌闻风丧胆。如果他当时能保持冷静头脑,改变打法,在安徽各地驰骋,既可以保存实力,又可以有效牵制围攻安庆之敌,则安庆存亡未可定论。可惜陈玉成只看到保卫安庆的重要性,却没有看到进行绝无把握的决战的危险性,而决计死打硬拼到底,结果陷于完全被动的局面。一代枭雄陈玉成竞如此执迷不悟,也可以说是农民领袖缺乏战略眼光的反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