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这么说吧,就是瞧不起咱们的人少了,我听说新政府提倡,提倡平等呢,对!”
“是什么意思啊蕙卿姐?”
“是无双教我的,他说那就是每个人地位权利都一样的意思,要真能这样该多好啊。”
“算了吧,什么时候能没有这种差别啊?当官的还有大官小官呢,地主也得比比谁家地多钱多呀,什么时候也不能有这种好事。”
“就算没有,想想也是好的嘛。”
“诶你们看,那边有卖风车的!快来!”
┈┈┈┈┈┈┈┈
此时的晋中大地,有一个人正在努力的发展势力,他就是戚玉山。这个人,即将改变整个山西的历史,青史留名。而阮无双,也即将和他相见,在他的影响之下,无双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历程。
戚玉山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生在五台山脚下。年轻的时候也在国外参加过同盟会,后来他回了国内,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广州起义的时候,他在太原也发动了起义,因为是本地人,所以有不少人拥护他,短时间内就占据了整个山西。即使名义上他还接受广州政府的领导,但实际上他已经是“山西王”了。
┈┈┈┈┈┈┈┈
师父答应了大家的要求,大家一想到以后能在这样一个不怎么打仗的地方待着就很开心。无双出门找了个小院租了下来,领着大家在一个阳光很好的日子里搬了家。
阳光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大师兄在院子里放了张躺椅,这边一般人家里都有躺椅,是给老人晒太阳用的,一般孩子也很爱玩儿。
师父就在躺椅上歇着,看着这群孩子们忙进忙出,收拾新家。虽然这院子也是租来的,可是孩子们已经把它当成新家了。隔壁的大娘人很好,看他们来了还送了几盆家里种的迎春,已经冒了花骨朵,估计等一阵子就能开了。
这个小院儿和京城不一样的地方太多了,没有倒座,地上铺的也是黄土,墙也是拿黄土砌的,看起来不大结实。还好,这里的人比较纯朴,邻里关系相处的应该还不错,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遍地的官绅贵族,走在街上都能抬头走路了,感觉简直不要更好。
这几天孩子们也吃了山西的特色饭菜,大多数都是面食,和大家的饮食习惯也相差不大。最高兴的大概就是杳儿了,早先离了孙府,她还难过了一阵子,没法和厨娘们学习厨艺了,现在到了这里,可以和附近的大娘们学做新吃的,可把她高兴坏了,每天都要缠着人家学做饭。
山西的商人很多,士农工商之分也没那么明显。大家在这个城里聚群,就抱着最大的善意去对待每个人,以期尽可能快的融入进来。
大师兄还是找了一份货栈的工作,因为认识几个字,所以每天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盘库一类。
无双到了倒仓的时候,嗓音没那么好听了,也不能接着练功唱戏了,师父告诉他若是保养的好,等倒仓过了还能接着唱,不过他不想让他以后在唱戏了,没有什么出路,堂堂七尺男儿应该有自己的事业。所以他也在找工作,只是还没有什么合适的,还没开春,加之政局混乱,工作自然是不好找的。
素云的未婚丈夫和他们一起来了山西,开了春素云就要嫁过去了,这会儿正在家里绣嫁衣。女子出嫁的规矩,嫁衣都是要自己绣的,这样一针一线的绣好,嫁人的时候才能更幸福美满。
蕙卿成了最没事做的人了,不是帮着素云绣绣花描描花样子,就是和杳儿一块儿做做饭,最多的还是陪着父亲,在院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有什么不会的就问无双,倒是懂了不少东西。
师父的腿好了很多,但是精神不大好,不知道为什么,经常坐着发呆。年轻的时候受了大累,又一个人支撑这么大的戏班子,养育这么多孩子,在京城步步为艰,忽然歇下来了大概很不适应。也许人老了都会这样,落叶归根,他却在步入老年之际背井离乡,一路漂泊,远远的到了山西,人生地不熟,老人的适应能力总是差的。
他们一路下来也没听说关于元姝他们的消息,似乎这些人人间蒸发了,可很明显不可能,这就是说,他们很早之前就安排好了后路,或者,已经有人替他们安排好了。要是自己能有这样的人帮,能有这样的心思,自己现在该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