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像婷婷一样因为担心以后找不到好工作就早早地中断学业,那么不管她现在的工作条件如何优越,以后她被淘汰的几率也会比其他高学历的人高出很多。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暂时的逃避并不会真的帮到我们,积极地提升、充实自己,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网络时代还需要读书破万卷吗
学校开设计算机课了,父母买回了新的笔记本,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网吧在向我们招手,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突然间,网络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大人惊奇地看着我们游弋其中,
呵呵,我们的世界他们怎么能懂。
毋庸置疑,网络占去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包括读书的时间。你会说,网络里各类知识都有,还需要一本一本地拿书来读那么麻烦吗?
答案当然是需要。因为知识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掌握的,只有通过一笔一画地描刻、把它印在心里,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帮助我们向着更深奥的知识殿堂攀登。
如果,我们的大脑只是委屈地做一个知识的传输带,它整天像一个搬运工一样把问题和答案在书本和网络之间搬来运去,尽管速度飞速提高,却得不到什么实际的收获。这不是在读书,而是在查资料。学习不该是这个样子。
可偏偏,这样的无用功让我们乐此不疲,我们中了网络的埋伏!
不可否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富有想象力的交流功能以及新鲜的人际交往方式。可毕竟,网络再神通广大,它也只是知识的载体和学习的工具而已,它只可能是孙猴子手里的如意金箍棒,却永远也变不成齐天大圣。
以前的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里读到的是经过思考之后的知识,而不是烦琐的信息。社会再如何进步,书都将亘古流传,因为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而不仅仅是印刷品。我们看到不过几十年的时间,磁带取代了唱机,CD又取代了磁带,可几千年了,各地的书城越开越多、越开越大。这不引人深思吗!
很多媒体,不论电视、广播还是报纸,现在都纷纷推出 “读书时间”、“读书频道”、“名人读书”等类似的节目板块,倡导全民读书,甚至于丹在节目中的精彩观点引发了一场读《论语》的热潮。这都说明,捧起书读和打开电脑、电视来看的效果还是大有不同的。
读书读到一定阶段,常常有所启发、有所顿悟,可以把重点用波浪线勾画起来,可以把随时想到的疑问和结论写在任何一个空白处,可以同时打开两本参考对照,凝神思考。而这些是在网络上无法做到的。闪烁的荧光屏查信息还行,若要读书,看电脑看得再久精神也难以集中。
网络只是帮我们节省时间,却不利于我们去做深入思考。读书要的是答疑解惑,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所感悟,充实自己,使精神振奋。
多读几本书吧,读好书,读万卷书,让自己拥有真正的知识!
网络无法取代真实的书籍和学校
课堂上的讲义没来得及记全,你是下课后立即借来同学的把它补齐,还是放学回家后慢悠悠地“down”一个你认为更全、更实用的?
老师说的某个问题你想不明白或是不赞同,你会把疑惑在学校里解决,还是留待网络帮你消化?
如果你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抛开学校和老师,而单纯依赖网络完成学习的话,那么,学习对你固然是变得轻松了,却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你得到了知识,却永远也不会成为知识的主人。
不可否认,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上学校,它们弥补了因路途遥远或其他原因而阻碍教师与学生当面交流的缺憾。学校教育中也对其做了吸纳补充。现在,打开课本,你会发现,在语文课文的后面,在综合性学习中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网址,以便我们在网络中学习知识。但是,毕竟网络教育还是更多地适用于辨别力和自主力已经趋于成熟的成年人,对青少年来说,网络只是一个补充工具,却远不能取代学校教育的功用。
首先,我们现在不但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间,也是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集体交流的环境,对于我们,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校里有年级、班级之分,班级里有各科老师、班长、小组长,大家一起读书、劳动、锻炼、娱乐。在集体的学习和探索中,我们可以汲取到大家的长处,也能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向自己信任的老师诉说烦恼,也能因为友谊的获得而拥有一个更加健全的人格。这对于处在青少年期的我们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些过程都是一种学习,并且是亲历的方式,是网络教育无法替代的。
同时,学校有着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让我们从小树立起良好的集体意识,明白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以利于我们个性的发展。并且学校常常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主题班会、郊游、祭扫烈士陵园、看电影、晚会、运动会,还有开设航模、素描等各种课外兴趣班,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竞争意识,树立自信。网络教育尽管也有这方面的说教,但无法让我们置身其中,对我们就不会有实际的帮助。
比起课本来,网络上的信息自然更加丰富,却很难变为真正用得上的知识,因为网络很难激发起我们学习的自主性。在学校教育中,学习是一种互动的形式,有教授、有提问、有解答、有考试,每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带着思考学习。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因为没有思考,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也是无益的。读书不是对各类知识的复制、粘贴,而是一个知识再生的过程。在选择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今天,如果过多地迷信和依赖一种先进的学习手段,而不是执著于学习本身,那我们学到的就只能是表面的皮毛,我们依旧是无知的人。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的存在,就将学校教育彻底抛弃。相反,此时学校教育应该更加受到我们的重视。青春年少时,享受学校教育的光阴在一生中也只是短短的一段。珍惜它,它会成为你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不要“浏览”而要“阅读”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公民的图书阅读率正在持续走低,取而代之的是网络阅读率的飙升。更有人大胆预言:不久的将来,图书将只能在博物馆看到。
你相信真的会有这样一天吗?
有一个快上初中的同学,以前很喜欢在网上看小说,比如饶雪漫的《左耳》、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等。本来这些书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小短篇构成的,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方便,可坚持了不到两个星期,她就不得不改变了这种方式,理由是眼睛受不了。
事实上,网络阅读除了容易损伤我们的眼睛,它也根本不能满足我们的阅读要求,它更适于浏览。大量的浏览对我们学习知识有什么帮助呢?无非是浪费时间罢了。
你曾在网络上读文章或者新闻吗?回忆一下,你是用浏览还是阅读的方式呢?
不可避免的,一打开电脑,令人眼花缭乱的海量信息就死死地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我们不停地打开和关闭一个个网页,我们是盲目的,我们来不及思考,我们被海一样的信息淹没,我们的思想随之窒息。最终,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并不构成一种知识,就只是天上的云彩一样飘过去了。大量的浏览过后,我们只能感到疲惫和空虚。
网络开始普及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坚持读名著,还会把一本飘满油墨香的书本作为自己的最爱,静静地阅读。
不知谁说的,网络使人烦躁,书本让人宁静。当你放下书本,对着电脑打开浏览器,心里是不是也会有一些矛盾呢?书架上那一本本名著,真的要等到长大了才去看吗?可忍不住,你又捉住那只“小老鼠”为你带路,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新邮件,瞅瞅MSN里谁在跟你打招呼,还有网上最新的爆炸新闻是什
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忙碌,心却不知道该停在哪里好。
加缪说,浏览是一种扼杀生命的行为。不知道,他会不会为今天的人们感到悲哀。
其实,读书这件事,完全可以更轻松地去看待。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固然花去一些时间,而总的时间算起来,比钝刀又要快上几倍。细细的阅读也并没有浪费你的时间,它让你的思维更敏捷,知识更扎实。刀需要经常磨,阅读也需要经常进行,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多读几本适宜自己的好书,将会终身受益。不只是著作,你仔细阅读过你的课本吗?其实很多人学习的好方法就是花些工夫把课本细读几遍,因为课本里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原理,读透了课本再解决别的问题,马上就会感到心明眼亮。
深夜,台灯下,让我们关掉电脑,打开一本书,细细地阅读,与书本对话,引发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