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我国过春节已有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兴起于虞舜时期。
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古人管春节叫什么
春节的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不同时代的叫法自然也不同,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则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期间,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国民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