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6800000027

第27章 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1)

人我共尊,摒弃门户之见

智慧点金石

什么是平等?平等便是无差别。在佛教创立的初期,就体现出了佛教的平等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佛教中的“佛”并非“禅”,而是人,并且佛陀当初在证悟真理时,第一句宣言就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由于因果业报的千差万别,在智愚美丑、贫富贵贱上有所不同,但论及全众生的本体自性,并无二致。这就好比三兽渡河,足有深浅,但水无深浅;三鸟飞空,迹有远近,但空无远近。我们应该以悲悯的胸怀来看待众生的苦难,从人我共尊的平等角度来包容彼此的差异,这才能促进和平!

其实,佛字之所以高深,就在于其可以摒弃一切门户之见、学术之见,认为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倡导平等。而正是由于平等,所以,佛法圆融了世间的万物,在佛的世界里,一切众生皆平等,而这种平等又给众生最大的自尊。

故事苑:曲径通幽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深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产生什么影响,由于禅师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人无差异,无贫富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权利,面对他人的刁难,一句“泥中莲花”尽显真人本色。

弦外有音

有人说:“世间上没有完全平等的事情。”诚然,事相上的平等很难达成,但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建立平等的观念。世间大小尊卑岂有一定的标准?我们唯有摒除成见,彼此共尊,人我同等,相互接纳,才能和平相处,共享安乐。

平等和摒弃门户之见并不只是挂在嘴上的空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给予他人尊重并施以慈悲本身就是一种待人平等的表现,当我们能够做到待人平等,那么,我们也就真正理解了平等的含义。

正见不在于年龄的高低

智慧点金石

古人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人生懂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因而没有什么羞耻可言,我们放弃好问。如果不知所以而能谦虚谨慎地进取,学而不厌,就真不愧是自知之明者也。

如想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首先就要主动向别人请教。不能则学,不知则问。我们固然不是神通广大的超人,显然也不是博古通今的学者,为此,我们要向有能力的人请教,向知识丰富的人学习。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不小喔!”

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还是走为上策。

虽然云水禅师羞愧而走,但是他待人平等,礼貌地对待小侍者的修养和胸怀值得钦佩。

其实,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并不在乎年龄的大小,大人不一定会比小孩懂得多,老师也不一定就比学生更明白真理。我们向别人请教,往往不是因为他所掌握的真理,而是因为他的权威。但这是不正确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根据一个人所掌握的真理来判断是否该向他请教。

中国自古便有“不耻下问”的美德,只要谁掌握了真理,那么谁就能当之无愧地成为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的当属我国古代的圣人孔子。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予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俗话说:圣人无常师。即使有学问知识的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他(她)不但向比自己知识渊博的人学习,而且也向比自己学识浅的许多人学习。这正如犹太法典所谏言:“能向任何遇到的人学习好处的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勤问是培养善思的习惯,充分利用你灵活的大脑,只要能有所收获,做一下甘拜下风的人,没有什么不可以。

弦外有音

人生在世,最聪明的不是我们所固有的天赋,而是我们懂得不耻下问地获取。

清代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只有问与学相辅而行之,做一个有宰相风度的人,勇于探询,心明眼亮,才能做一个博学的君子。

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绝不能因为别人比我们的年龄小或者经历没有我们丰富、社会地位不如我们高,便否认他们可能掌握我们所不知道的真理,因为真理是不分年龄大小和高低贵贱的。

佛在平凡人世间

智慧点金石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佛是高不可攀的,他们住在西天极乐世界中,不食人间烟火,人们很难看到他们,他们从来不屑于游走人世……其实,这种想法是相当错误的,这样的佛也绝不是禅宗所要修成的佛。

南怀瑾在讲解《金刚经》时说:这本经记载的佛,却同我们一样,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化缘,照样光着脚走路,脚底心照样踩到泥巴,所以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打坐,就是那么平常。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时候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间;真正仙佛的境界,是在最平常的事物上。

故事苑:曲径通幽

《指月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释迦牟尼佛一日在静坐时,看到两个人牵着一头猪从面前走过,于是他就问:“刚才从我面前过去的是个什么?”

于是有人回答说:“佛具备一切智慧,难道连猪都不认识吗?”

释迦牟尼佛说:“那也要问过之后才知道啊。”

释迦牟尼佛那么伟大,也没有目空一切,何况其他人呢?

怀海禅师是禅宗史上著名的大德,是马祖道一门下的得意弟子。

怀海禅师对禅宗的又一个巨大贡献就是订立了天下闻名的禅门清规《百丈清规》,他总是亲自实践,带头劳动,年老了也不停止在外劳作。据说百丈怀海禅师九十四岁时,还与弟子们一起劳动。有一次,弟子们把他的农具悄悄藏起来了,想让他休息,百丈却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怎么敢让别人养着我呢?”所以,当天他没有参加劳动,也没有吃饭。

百丈怀海就这样告诫他的弟子们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话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名言。

怀海禅师并不因自己有德行而不劳作,相反,他还“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很多人认为成佛的人就飞到西天之上,不食人间烟火了,其实不然,真正的佛是平凡的,和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弦外有音

学佛学道,千万要丢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观念,能到达人生最平凡之处,你便可以学佛了,也知道佛了。换句话说,你可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佛不可以得,人世间一切相也不著了。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说的,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蜜;智慧到了极点,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的人,平凡就是伟大。

真正的佛法:平常就是道

智慧点金石

中国古代禅宗大师们在教导门徒时,始终强调的一点是佛就在平凡的人间,而并不是脱离这个世界的虚无缥缈的神仙。《金刚经》中谈到,佛看到恒河里的沙子就是沙子,看到这个世界,水泥就是水泥,墙壁就是墙壁,同我们一样,没有两样。

真正的佛法:平常就是道。

故事苑:曲径通幽

过去有一位年轻和尚,一心求道,希望有日成佛。但是,多年苦修参禅,似乎没有进步。

有一天,他打听到深山中有一破旧古寺,住持某老和尚修炼圆通,是得道高僧。于是,年轻和尚打点行装,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老和尚面前。两人打起了机锋。

年轻和尚:请问老和尚,你得道之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那得道之后又做什么?

老和尚: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于是哂笑: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念着挑水,挑水时惦念着做饭,做饭时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汉书全鉴(典藏诵读版)

    汉书全鉴(典藏诵读版)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 易经

    易经

    《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与其在儒家经典中相同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算是对《易经》全面而重要的评价,甚至无论从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讲,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它那样的重要影响。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司马法

    司马法

    本书主要内容为: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用众第五。
热门推荐
  • 苍天问情录

    苍天问情录

    平凡青年李玄一修仙路,何为善何为恶,何为人生何为沧海,我本凡人,若天要灭我,我必灭天,苦思冥想,提笔而写,即兴而写。
  • 武备师

    武备师

    古兵器爱好者,从弓箭铺杂役出场。在一个……人除了不是人,什么都是的时代。兵戈乱浮云,何日兵气销为日月光。
  • 花样青春爱年华

    花样青春爱年华

    自己挚爱的少年对自己说爱上了别人,从小到大感情甚好的好友与自己无言分离,遇上可爱腹黑的萌宝小亚,那次晕厥后意外得知的秘密……仿佛一切都在和她璟筱沫作对!爱笑的她逐渐变的冷酷漠然,她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柔软隐瞒,在任何人面前都只是无谓淡漠,可有有谁知她的心早已是伤痕累累?又有谁知道午夜梦回的啜泣声是怎样的伤殇?并未有人知晓!那次失魂,她逝去了所有痛苦的记忆,他们称心!可是她呢?迷茫的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只知道那些无碍的干净,却不知他们想要隐瞒的黑暗!醒了,她璟筱沫终于醒了!可醒后的她,又会有怎样的黯然?怎样的唯殇?
  • 始尊界

    始尊界

    一位,刚从与世隔绝的山林,走出的少年的成长史。看他如何走上巅峰
  • 绝宠太子妃

    绝宠太子妃

    本文断更,另有《总裁大人请自重》在本网站发布,各位亲多多支持。她说:”我负责权倾天下,你负责笑面如花。”某男一头黑线:“反了吧····”某女侧头一瞥:“嗯?""好好好····依你依你,都依你”某男投降,某女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一代傲娇金牌女特工,一朝穿越成了无用的丞相府大小姐叫她如何甘心?处心积虑,步步为营,天下最终尽入囊中!只是·····这负责笑面如花的太子殿下,为何现在却来跟她讲三从四德?
  • 山河忘

    山河忘

    一个从小失去双亲的孤儿,一段令人悲痛的情感。一壶浊酒相伴,一场爱的挑战。是人?是妖?是仙?却不可以字辩解。却看少年如何抉择
  • 开局从阅读小说开始

    开局从阅读小说开始

    穿越玄幻世界,江昊觉醒了“逆天阅读系统”,能够阅读无数的小说,只要阅读完,就能获得小说中的玄幻世界的异宝、神药、无上神通等等。阅读《大千主宰》,获得【八部浮屠】,浮屠神塔镇天地!阅读《遮天神话》,获得【无始仙钟】,一道钟鸣震九州!阅读《斗帝传说》,获得【焚诀】,熔炉天地异火,化为炎神!江昊凭借着“逆天阅读系统”,于乱世纪元中证道,成为万古第一人!
  • 魔法世界的科学教师

    魔法世界的科学教师

    重生成为一个魔法学院的院长,为了拯救濒临关闭的学院,罗林决定成为偶像(误)。在这个世界,因为魔法的存在,天才伟人全都去研究魔法,所以导致科学水平过低,于是罗林靠着自己的知识在这个世界“教书育人”的故事就开始了。
  • 斗战圣尊

    斗战圣尊

    有少年林生,先天丹田被封,受尽屈辱,一朝金鳞绽光芒,翱翔九天上,尘尽光生非时日,照破山河把名扬。
  • 雾里猜花

    雾里猜花

    花非花雾非雾,层层迷雾之中绽放着不一样的色彩。每一朵花的背后,隐藏着不一样的故事。暗夜玫瑰的游戏,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