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每个人的生物钟类型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写在基因里,不容易改变。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生物钟类型,才能获得最佳睡眠质量和更高的工作、学习效率。较为经典的生物钟分法是“早起云雀型”和“晚起猫头鹰型”,而美国睡眠专家布鲁斯博士将生物钟类型细分为四类,并选择了四种哺乳类动物作为代表,它们分别是:狮子、熊、狼和海豚。大约有10%-20%的人拥有“狮子”的生物特性,他们大多清晨6点至6点半起床,夜晚22点才回家睡觉。“熊”型生物钟的人们占大多数(约50%),他们主要精力放在白天,需要充足的睡眠。有15%-20%的人属于“狼”型生物钟,他们很难在早上9点前“出动”,但到了半夜却没有丝毫的睡意。最后一类人群属于“海豚型”生物钟,约占10%,它们每日仅需6小时睡眠。
苗苗根据这个原则,判断自己是典型的“狼”型生物钟。苗苗回忆自己一直以来的生物钟,似乎都是早上不愿起床,晚上挑灯夜战的模式。记得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也就是高考之前学习最辛苦的那六年,自己形成了独有的特殊生物钟。她早上七点前起床,白天正常上学,但通常容易犯困,导致总给人“睡不醒”的感觉,下午五点回家先简单吃点东西,然后开始睡觉,因为早上起得太早实在困得无法继续学习了,然后八九点起来吃晚饭,接下来学习到深夜一两点。苗苗这个生物钟真是很奇特,苗苗白天的时候尤其是上午的时候,其实是不太清醒的,中午午睡时间非常短,并且趴在课桌上并不舒服,不一定能睡着。她下午也不是最精神的,往往是晚上吃完晚饭,从十点左右到夜里一两点的时候是最最精神的,在这个时间段,苗苗理解能力最强,头脑最清醒。但是,不管晚上再清醒,面对较难的数理化作业,尤其是数学(因为高二分文理科之后,苗苗就学了文科),苗苗往往是苦思冥想而无所得,真是学习生涯中最痛苦和黑暗的回忆。抛开这个不谈,如果在夜晚看一本苗苗感兴趣的书,那真是再惬意不过了,不过这也会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苗苗看杂书看得太过于兴奋,大脑一下子停不下来,也会失眠,但这种失眠毕竟是很幸福的。在学生时代和上班那些年,苗苗周末一定会睡懒觉,虽然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周末补觉的方式并不能弥补工作日睡眠不足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但是苗苗还是要睡个大懒觉,算是给自己心理上的“补偿”吧。
因为爱睡懒觉,苗苗在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眼中,一直被定义为“懒人”。但是,经过本章第一段的科普,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苗苗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懒,而是因为苗苗属于那少数的15%-20%的“狼”型生物钟人群。苗苗在白天大多数人工作、学习的最佳状态时表现往往不佳,给人不够精神的感觉,而在晚上大家都准备睡觉或者已经睡着的时候,苗苗还在辛勤地学习或者看书,周末苗苗又是中午才起,很多人可能早起去爬山都回来了,更显得苗苗的懒惰。这样一分析,苗苗明白,她的生物钟在大众眼中并不讨巧呀,其实她不是真的懒,但她勤奋的时候没人看得见哪。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里面也有一定自制力的因素。就拿现在来说吧,苗苗现在不用早起上班了,自然是可以名正言顺睡懒觉,但是早上起床的时间和晚上睡觉的时候真是一拖再拖。起初是早上九十点起,后来渐渐变成了中午,而晚上睡觉的时间也从夜里一两点拖到了三四点,后来苗苗发现势头不对,自己确实经常在夜里学习和写作业,但也有忍不住一直刷手机或是开着灯看着天花板胡思乱想的时候,再这么下去好像有点太过黑白颠倒了,导致后期苗苗觉得自己有点抑郁,是不是因为“见光”的时间太短了呢,这个苗苗并不确定。虽然晚上很安静,苗苗学习起来很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大的“自习室”,没有什么人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打扰到苗苗,但是这样过于颠倒的生物钟,苗苗怕身体吃不消。另外,有时候一直刷手机到天亮,也是自制力薄弱的表现,所以苗苗调整了一下,仍旧保持一两点钟睡觉并且自然醒的状态。
话说这个自然醒,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尤其苗苗又是少数“狼”型人,如果按照大多数正常上班的作息来看,苗苗肯定是无法自然醒的,肯定会不断与自己的生物钟、自己的基因做斗争。现在,这个矛盾好像自然地解决了。苗苗是一个还算上进的人,如果中午才起,会有一点点焦虑感,毕竟最近总流行“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的说法,苗苗一想到一个个上午就被自己这么睡过去了,上学地学生们不知道学了多少新知识,上班的精英们不知道开了多少会,完成了多少工作任务......总之,在自己蒙头大睡的时间里,世界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重要或是有趣的事情!啊,苗苗这个懒觉睡得也没那么踏实了,于是,苗苗在起床之后总是略带焦虑地奋起直追,充分利用下午尤其是晚上的时间,把进度赶回来,争取不落人后吧。
不过,再怎么说,“狼“型人的作息规律也无法符合一般人的预期,总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按照布鲁斯博士的理论,“狼”型人似乎不适合从事一般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们性格反复无常,充满想象力,不爱交际,大多是演员、音乐家和艺术创作者。苗苗看了这些,觉得还挺有道理,还不禁暗自沾沾自喜一番,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