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如流水,一转眼七年过去了。
虽然谢辉刻意不去涉及政治,即使他现在已经有能力左右一些事情,但是他还是不想去参与。
经过七年的布局,神州集团已经是在全球排得上号的大企业。
美国大萧条那几年,谢辉大肆收购,让神州集团遍布美洲各洲县。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政府害怕这么一股华裔财团在其境内壮大,采取强制的措施,这神舟集团可以说已经是美国第一大财团了。
但是这样的事情,美国政府是不允许有这样的存在的,所以在罗斯福上台以后,即使谢辉已经很是低调了,可也没办法不引起美国当局的注意。
因为谢辉收购的那些产业并不是普通企业,而是足以动摇美国经济的重要企业。
于是在罗斯福上台后针对于神州集团出台了不少打压的政策,促使谢辉只能收缩自己扩张的步伐。
不过既管如此,神州集团也是各国不可忽视的一股大势力。
而神州制药抗生素的问世,更牵动了不少人蠢蠢欲动的心。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各方势利都盯紧了这块肥肉,他们都想在上来分一杯羹。
这样一来,谢辉就成了他们追捧的对象,依此谢辉在国内的地位也是越发深沉了。
现在的他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的就能动的,因为神舟集团现在牵扯到的是多当势利的利益。
谢辉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不惜让出神州制药部分股份。
这样一来自己也就拥有了一道保护伞了,不会人敢轻易打自己的主意的。
因为神州制药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动了神州制药,也就是断了那些人的发财之路,那些人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的。
现在是一个不太平的年代,到处都是战乱,所以受伤是难免的,这样一来抗生素的作用也更加大了,能产生的利润更是不可估量的。
其实在这几年内,随着神州集团的日渐扩大,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是越发壮大,谢辉在各方领导层的心目中的分量也越强。
随着政局的变化,国内的局势也越加严苛,并不是没有人拉拢过谢辉,而是他压根就不想去躺这趟浑水。
他现在的目标还是很明确的,不是什么事就能影响得了他那坚定的决心的。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
有人找到谢辉,希望他作为文人能发出一点正能量的声音,不过被谢辉拒绝了。
此后日军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地下党派人士找到人接触谢辉,希望能得到神州集团的资助,谢辉依然一口回绝了。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谢辉依然置身事外,正因为这样,国民政府以为谢辉是向着他们国民政府的,于是蒋校长亲自派亲信过来跟谢辉说要授予官职,不过依然被谢辉拒绝了。
因为这些事情,王亚樵跟华克之因此离开了谢辉。
南京大屠杀事件爆发以后,谢辉终于动摇了。
只因为这所有的大事件在谢辉眼里不过是那历史书中记载的几行字罢了,虽然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不少年头了,但是他并没有直面过什么战争,接触不到底层就没有那个感受。
可是南京大屠杀不一样,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而这一事件当时被逃出来的美国记者蒂·德丁于1937年12月18日的《纽约时报》中撰写刊登了出来。
后续更多关于南京的消息传来,中国各报刊也更多地报道南京大屠杀。
1938年1月22日,武汉《大公报》刊载上海的消息,题为《字林西报揭载,京敌仍猖狂屠戮》,副题为《最近遇难者逾万人,幼女老妪多被污,英记者发电又被敌检扣》。
报道前一日,即1月21日上海租界英文《字林西报》发表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社评,斥责驻南京日军“军纪弛荡,任意屠杀市民”以及强奸妇女不分老幼、抢劫财物延续至今等种种暴行。
而谢辉也终于不能再无动于衷了,这残酷的事实就充斥着所有头条板块新闻。
周围的人愤怒着,恐慌着,而当谢辉来到神州日报报的时候,王思齐找到了谢辉。
“五少,我们办报纸的初心是什么?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候,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我们虽然不能像战士一样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可是我们有一杆笔,就算改变不了大局,可也能为唤醒民众出点力啊!
况且以你现在在文坛的影响力,不是更有能力么!如果五少依然选择明哲保身的话,那么我们也只有离开了。”说完王思齐就离开了谢辉的办公室。
谢辉看着离开的王思齐,他知道,自己的不作为,已经让很多人不满了。
也让很多人离开了自己,他看看空空的办公室,突然一股孤独之感包围心间。
思量许久,他觉得自己该写点什么。
最后谢辉想了想,拿起纸笔写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作者艾青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此刻谢辉拿来用也是很应景的。
谢辉将诗给王思齐以后就离开了报社。
本来在自己办公室考虑着要不要离开神州集团的王思齐接过谢辉的这首诗以后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因为他以前认识的谢五少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