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分家的风波
于清月的父亲在于清月很小的时候,给地主家扛活,累死了。撇下于清月的母亲,和四个年小的孩子,撒手去了天堂。
于清月的母亲于李氏,也想过改嫁,可是,当她晚上独自面对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时,她犹豫了。
她害怕自己改嫁后,另一家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她还侧面征求过大儿子于清月的意见,于清月的反应非常强烈,非常反对母亲的改嫁。
于李氏只好咬紧牙关,放弃改嫁的念想,年轻轻的带着四个孩子,艰难的过着日子,熬着生活,反正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
在她的心里,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四个儿女抚养成人,就是再艰难,也要咬紧牙关挺住,就是再怎么着,也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抚养。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一天一天的熬着,一天一天的,艰苦的过着。
虽说于李氏生活的非常艰难,可是,每当孩子们喊着妈妈时,她的心里总是暖暖的,就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支撑着她继续活下去,继续为孩子们的肚子而艰辛的劳动。
孩子们,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也是她唯一感到生活有奔头、日子有希望、前途有光明的强大动力。晚上,孩子们一个一个的围坐在她的身边,这个给她捶背,那个给她洗脚,还有一个给她暖被窝,大的还编一些粪筐拿到集市上卖钱,补贴家用。
每当这时,她总是感觉自己挺幸福的,她感觉自己并不孤独、寂寞,并不辛苦,就是辛苦点儿,有这些孩子们在晚上陪伴着,她也心满意足了。
生活,就这样艰难的继续着。日子,就这样慢慢的熬着。
有这么一天,她的前邻居家的妇女来到她家里。
她们唠了一会儿家常之后,那位婶子(于李氏叫她婶子),好心的向她提起有个和她年龄相仿的男人(就是这位婶子的远房亲戚),刚刚死了老婆,而且还无儿无女,想到她这里过日子。
说难听一点儿,就是拉帮套。
于李氏一听是这事情,马上火冒三丈,拿起鞋底子就要轰走自己的婶子,不让她再在自己的家里继续待下去,免得自己和人家闹翻了脸,那样,大家都难看,以后见了面都挺尴尬的。
那位婶子没有好气的念叨着“为你好,不愿意拉到,还拿鞋底子打人?真是不知好歹。”说完,自己也没好气的走回了家。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打那以后,再没有人敢给她介绍男人了。
于李氏就这样,带着孩子们,熬着苦日子。
她唯一的希望是,盼着孩子们快快长大——这是她生活力量的源泉。
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她也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儿们,她已经不再去想什么再婚,什么找人拉帮套的事情了。
她相信,天,总有一天会晴天,总有一天会灿烂的。
风雨之后,是彩虹吗?她相信,一定是彩虹的。
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就在他们的日子有所好转的时候,老四于清星得了一场怪病,把她闹得不知所以,手忙脚乱,摸不着头绪,不知怎么办是好。
在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找到自己的亲妹妹,让她出钱、找大夫,为四儿子于清星治病。
妹妹家无儿无女,日子比她家富裕些,能拿得出为孩子看病的钱,再说妹夫也有关系,能找到好大夫,为孩子看病。妹妹知道后,爽快的答应下来。
为了不来回两个村子跑,妹妹建议让于清星暂时住在她家里,再说孩子已经九岁,不那么让人费心了。
于李氏爽快的答应了妹妹的请求。她也认为这样比较有利,省得自己天天来回两个村子跑,再说了,又不是外人,是自己的亲妹妹家,差不了的。
亲情,在此得以显现。
于清星在小姨家整整住了一个月,病也好的差不多了。
于李氏想把儿子接到家里,不想再继续麻烦妹妹一家,毕竟还有妹夫在中间呢,他愿不愿意的,别等人家说出来,那样就不好了。再说,病已经治好,应该让小儿子回家生活了。
谁成想,妹妹稀罕孩子,不愿意给,不愿意让于清星走,一说要把孩子接走,她就哭鼻子抹泪的。
想来想去,想去想来,于李氏好几宿没有睡好,她舍不得把儿子给别人,又不忍心看着妹妹伤心,再说要不是妹妹家出钱找大夫治病,小儿子于清星也许早就不在人世了——当时,她既没有钱,又没处找好大夫为儿子看病,只能眼睁睁的等着儿子的病情继续发展,后来才找到妹妹求救。
妹夫开明,也愿意帮忙,小儿子这才得救,是妹妹家救得孩子啊!想到这些,她狠了狠心,最后决定把儿子于清星给妹妹家抚养,也就是说,自己失去一个儿子,给人家了。
虽说不是外人,但也是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了人,以后,也就不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了。
于李氏心里不是滋味,酸酸的,想哭,但还要强忍着伤心,面带笑容的和妹妹、妹夫聊天,说笑,还要高兴着和儿子说话。
她偷偷的,私下里问了问儿子于清星,愿不愿意在小姨家生活。儿子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妈妈我愿意住在小姨家,小姨家有肉吃,咱们家人多,我吃不到的。她哭笑不得的看了看小儿子于清星,转过头去,擦拭着眼泪。
唉,给就给吧,又不是外人收养。
再说了,自己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也挺辛苦的,妹妹家又没有小孩子,她的家庭也富裕些,小儿子跟着她受不了委屈的。于李氏自我安慰着,心里平衡些了。
??????。
几年后,大儿子于清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该找老婆成家了。
于李氏因为家里穷,还没有人给儿子介绍对象,急得她整个人像丢了魂似的,而且还彻夜难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的想儿子的婚事。
儿子大了,怎样也不能让儿子打光棍吧。
正在于李氏着急上火的时候,还是前邻居家的婶子上门为儿子提亲,说是,有家女方愿意,就是??????就是??????婶子没有说出口。
于李氏听说这事后,马上回答道:
“行,我们愿意,只要是年龄不是相差很大,我们就同意。”
就这样,大儿子没花多少的钱,就把老婆娶回了家。
不过,儿媳妇是怀着孕进的家门。
这可是不太光彩的,丢人现眼的事情呀——这让于清月的心里感到别扭与憋屈。
虽说于清月生气的不想要她,可是,于李氏坚决要留住这个媳妇,坚决不让儿子于清月,给这个女人气受。
因为她心里清楚,如果把这个女人赶走,儿子于清月将会是光混一个,再也找不到老婆,也再没有人给儿子介绍对象了。
其实,她的心里也是一百个不如意,一百个不愿意,但是,没有办法呀,谁让她是寡妇呢,谁让她家穷呢,谁让她还有一个儿子呢。
天,有时候也会欲哭无泪的。
等到老大家李丽(于清月的老婆)生下孩子后,于李氏不声不响的把孩子送了人。
因为不是光彩的事儿,李丽虽心里不痛快,但嘴上也不敢大吵大闹的。毕竟是自己的错误事儿,她敢怒不敢言的忍着,没提半个字,她也不敢把婆婆招惹急了,那样,更没她的好了。
此事,风平浪静,慢慢的淡忘了。
几个月以后,李丽奇迹般的又怀孕了。
大家都很高兴,为李丽高兴,可李丽的心里还是惦记着前一个孩子,只不过只能在心底里默默的思念着,不敢在嘴上说半个字的。
李丽害怕于清月一家对她不好,对她以前的事情记恨,所以,说话、做事,都非常小心,都是看着婆婆与丈夫的脸色说话。就这样子,于清月还总是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要不是婆婆整天护着她,她不知道要挨多少回打呢。
她知道,于清月心里不痛快,知道是因为自己不是黄花闺女,而且还是怀着孕娶进于家的门的。唉,此事就像一块大石头,一直压着李丽,压得她小心翼翼,温温顺顺的。
人,有时候,是不是有心魔缠身呢?
唉,唉,唉,生活,真是辛苦!
李丽生产的那一年,于李氏的女儿于萍出嫁,二儿子于清亮结婚。
守寡多年的于李氏终于完成了任务,完成了本该她丈夫应该完成的任务。她,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意。
儿子结婚的那天夜里,她自己一个人,偷偷跑到自己丈夫的坟茔前,痛痛快快的大哭了一场,把自己多年以来的委屈、痛苦、心酸与劳累,统统都倒了出来。
她知道,这些年有不少不怀好意的人,在打她的主意,想在她身上捞到些好处。俗话说的好——寡妇门前,是非多。
但是,于李氏,性子烈,自己认准的事情从不更改,她真的没有让那些打她主意的人得逞,她为丈夫守着贞洁,她又为了儿女们,守住名声。
她内心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也只能在没有人的时候,向自己死去的丈夫道一道,诉一诉了。
她,不哭,才怪呢。
因为这些,因为这样,她的孩子们,对她都是言行计从的,她说什么是什么,孩子们都不敢反驳——这是她自己,在心里,唯一感到欣慰的事情了。
老二于清亮娶得媳妇不如李丽开通、懂事,更不会办些眼前事儿,像块红薯似的不会来事,而且还死犟死犟的。
于清亮能娶她做老婆,也是老娘的意思,他就是心里一百个不如意,也要遵从,也要照办,再说自己家的情况他是知道的——不富裕,能找上媳妇来已经是不错的了。
于清亮虽说看着老婆不顺眼,但也要和她在一个锅里吃饭,在一个炕上睡觉。
爱情,在他那里,无从谈起。
唉,唉,唉,生活,真的很无奈!
于李氏把儿女们都抚养成人,也都给他们成了家,心里挺高兴,挺自豪的。
这年冬天,她和几个妇女闲谈时,觉得那几个妇女对她的劝告是有道理的——就是,就是让她给儿子们分家,让两个儿子养她的老,让她不要再一个人做饭给一家人吃了。
也是,大家吃完饭都一抿嘴走人,还要让她刷锅、刷碗的伺候着,另外,她还要给儿子们做鞋穿,媳妇们没有一个主动干这些事情的。
那几个妇女们说,让她不要这么劳累的辛苦的生活了,她已经完成了任务。
于李氏感觉别人说的有理,细细一想也是,自己苦了半辈子,劳累了半辈子,应该歇一歇,轻松轻松,享受享受孩子们的孝心了。
她,心动了。
这天下雪,而且下的很大,人们什么也干不了,都猫在家里不是喝水,就是躺在炕上睡大觉。
于是,于李氏就把儿子、儿媳召集起来,开一个家庭大会。
她想谈一谈分家的事情,顺便也把自己以后跟着谁一起生活的事情,讲一讲,说明白,省得以后再生出事端来。
其实,她的真实用意是想让儿媳们伺候她,而不是她伺候一家人。她是感觉劳累了,是想休息休息了,也是想享受享受儿子、儿媳的伺候了。
说她懒惰了,倒不如说她因为完成任务后,思想松懈下来,愿意享受生活了,这样更好些,更理由充分一些吧。在一个就是,外人的闲言碎语也起到了大作用,要不,于李氏不会萌生这种念头的。
“今天呢,把大家召集起来,是想把咱们这个大家庭分开。”还是于李氏坐在炕头上,把屋里的人扫视一遍后,先开的口,“就是你们兄弟两个,以后自己过自己的,大家不再在一起吃饭、劳动了。毕竟老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以后老二家也要添娃娃,孩子、大人还有我,在一起,不行了,乱乱哄哄的,看起来我就心烦。我老了,喜欢清净。”她又一次用审视的眼光扫视了屋内的人,“这些年,我为你们操劳的也够多得了。我想,你们也不会反对的吧。你们商量商量,看一看怎么个分法。”
大家你看一看我,我看一看你,谁都不吱声,然后,都同时低下头,谁也不看谁了。
其实他们的心里都明白,老太太是伺候够了,把他们伺候够了,觉得累得慌了,不想,不愿意再这样劳累下去了。
心知肚明的事情,大家谁都不想先开这个口,恐怕说的是与不是的,惹着老太太生气上火的。
“怎么了,都谈一谈看法?怎么都不说话了?都说一说,啊,说一说吧!”于李氏又一次扫视大家说。
大家还是沉默着。因为,此时,沉默比发言更有利,谁都不想分家,谁也不想先得罪老太太。
“这样。老大,你是大哥,你先说吧!”于李氏见大家都哑巴了,脸上带着怒气,看向于清月说,“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于清月看一看母亲,又把目光转向老婆李丽。
李丽正在用阻止的目光盯着他,意思好像是说:你不要多事儿,先让弟弟说一说——我不想分家,分家后谁带孩子,谁做饭呀,你让他们先说好了。他明白了,老婆的意思是不要他,先开这个头,先点这把火。
然后,他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他,又看向弟弟于清亮,他的意思是想告诉弟弟,让弟弟先说一说看法。
于清亮倒是没有看着他,他只是不住的把目光从母亲身上移到老婆徐红身上,然后又把目光从徐红身上转移到母亲身上,来回的传递信息,意思是这下好了,天下要,大乱了。
“怎么了?老大。说话呀!”还没等于清月开口说话,于李氏又把矛头指向了大儿子,“说一说你的看法。没关系,如果不行,大家可以再商量吧,是吧!”
“这个??????我看,”于清月不顾李丽瞪他的眼光,轻咳一声说,“我看呀!咱娘岁数也大了,咱们兄弟也都成了家,再让母亲整天的为我们洗衣、做饭、看孩子,她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要不,”说着他看向弟弟,“咱们就分家。那样,母亲也可以清静清静,再说了,我们也该自己过日子了,什么事情也该自己面对了,不能啥事情都指望着母亲了。你说是吧,老二。”
“不行。”还没等于清亮说话,徐红就不如意的开了口,“我刚刚过门,没几个月,就要把我掘出去吗?不行,绝对不行的。我连你们老于家的人都没有认识全,就不管我了,我不同意,第一个反对。”徐红说完没好气的又低头纳起鞋底子来,看也不看大家的表情。
于李氏的脸色听到儿子的话语灿烂的很,可是,当徐红的声音传入耳朵里时,她的脸色马上沉了下来,显得非常生气,非常恼火。
但是,她虽然不高兴,可碍于大家都在场,也只好把到嗓子眼的话,强咽下去,再怎么说,也要给老二家留面子吧。然后,她对着二儿子没好气的说道:
“老二呀!你是什么个意思?说一说吧,说出来大家听一听!”
“我没意见,没有意见,只要大家都同意,我,怎么着都行。”老二于清亮倒好,老好人一个,谁也不得罪,谁也说不出他的不是来。
李丽心中那个高兴呀!她本来就不想分家,现在徐红把自己的意思全都说了出来,正好省得自己得罪婆婆。
如果分了家,就没有人看孩子,做饭了,一切都要她自己做,一切都要她亲自操持了——那个猪一样的男人懒惰的很,除了干农活之外,在家就是吃饭、睡觉,别的什么也不做,也做不来,一指使他,他就骂人,还不如自己干得好呢。
现在好了,徐红在前面挡着里,我先眯着,不说话,等徐红不行时,我在说道说道。就让,就让傻傻的徐红,得罪人吧。
好个聪明的李丽,心机很深,她抱着孩子,微笑着,不说话,静观其变。
“你怎么这样讲话呢?这不是在商量吗,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你刚刚过门的事儿。”于清月看向徐红,不如意了。
“这还不是——秃子头上的狮子,明摆着吗——闲我碍眼。我们娘家虽说只有我这么一个女儿,但是,我也不能在你们于家受气。”徐红放下手中的活,不满意的说道。
也是,不怪徐红多心,这事情也的确太草率了些。
“老二家,”于李氏,终于压不住心头的怒火,开口说话了,“你的话也太难听了吧。都是咱们一家人,大家,都没有把你当做外人看,你,怎么说话不考虑考虑呢。”
这时,于清亮用眼睛瞪着徐红,意思是说:你给我闭嘴,好不好。
可是徐红好像没明白丈夫的用意,继续辩解着:
“你们不让我多想,我就不想了吗?事实就是,把我分出去。连一个新年,都不让我过完,就把我撵出来,自己过日子。这,合适吗?”
沉默,死一样的沉默。
大家都各想各的心事,谁也不看谁,谁也不主动的讲话,只有小于燕哭闹着要奶吃。
李丽只好背过身子,给女儿喂奶。小于燕猛力的吸觅着妈妈的**,这才不哭闹了。
小家伙也许也在幸灾乐祸的取笑他们,她吃一口奶,就抬头看一看妈妈,然后又吃一口奶,又抬头看一看爸爸,又吃奶,然后再看奶奶与叔叔。
可爱的小家伙,她是不闲事情大,好像事情越大,她的心里越高兴似的。
“这样吧:那就过完年,再分家好了。”于李氏把目光转向徐红,其实她也感觉年底分家有些不妥,于是,用愧疚的声音说道,“你看,这样行不行?”
“你是让我发表看法吗?”徐红又放下手中的活,不解的看着婆婆。
“妈这不是做出让步了,你还不满意吗?”于清月的语气里充满了责备。
“如果让我说。”徐红根本不理会大哥于清月的问话,“大哥他们和你过几年,我们就和你过几年,你伺候大嫂几年,也要伺候我几年。我想,这样公平些。”
“你??????你怎么不讲道理呀。”李丽一看碍着自己了,心里生气,脸色沉下来,不如意了,“要不你就早娶几年,比我早,那样,我不会粘牙,不会向你一样,乱——咬——人——的。”不知何为,李丽把最后几个字拉长了声音,故意惹徐红生气。
“我要是有未婚先孕的本事,我就不进于家的门了。”看来徐红知道李丽以前的事情。她心想:你不给我留情面,我也就不客气了。“我更不会让老太太整天伺候着,自己享着清福,自在着呢。”
李丽的脸上挂不住了,红一阵,白一阵,白一阵,红一阵,气得眼珠子都要蹦出眼眶来了。她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的怒视着徐红。
于李氏的脸色也红红的,心里有火在往嘴里撞。可是,徐红又没有挑明了说,自己又是长辈,也不好意思对着徐红大吼大叫的,只能把恼火往回强咽了咽,也恶狠狠的瞪着徐红。
唯一憋不住的是于清月,他腾地一声站起来,大吼道:
“老二家??????你愿意分家也要分,不愿意分也要分??????你刚刚进门,我不和你计较,但是??????但是??????嘴上要积德行善,不要恶语伤人,好不好??????今天??????今天这事情??????我就不和你计较了,我给你留足了面子了??????不要??????不要??????。”于清月气得连说话都说不下去了,要不是刚刚把徐红娶进门没多久,凭他的脾气,非上前打徐红两个耳光子不可。
“怎么着,你还敢打我?”徐红不甘示弱,她又放下手中的活,站起了身子,“你打一个试试?”
“够了。”于李氏看着眼前的儿子、儿媳,无奈的吼道,“都不要吵了。”
屋里鸦雀无声,一片寂静与沉闷。
过了好一会儿,李丽的情绪平静下来,也许是她感觉到自己刚才的话得罪了徐红,要不徐红也不会针对自己,恶语伤人的;也许是她想修复她们妯娌的关系;也许,她是为自己考虑吧。她看了看徐红,又看一看婆婆,然后,就心平气和的说道:
“要不,咱就不分了吧!是吧,徐红不愿意分家,那就在一起过吧!也显得大家和气、火爆、团结,是吧。”
“不行。”老二于清亮说话了,“既然老人家发话了,那就分吧。分开家,大家过着日子也有劲,是不是?”
“一边去,没你什么事儿。”徐红狠狠地瞪了于清亮一眼。
“按民主表决,也要服从大多数吧。你瞪我,我就不说了吗?”于清亮不甘示弱。
老大于清月觉得媳妇多嘴,脸色沉沉着,狠狠地瞪着李丽,也不说话,只是他的手气得不停的抖动着,好像用目光向媳妇表达:没有你的事儿,你给我少插嘴,少管事儿,不然的话,晚上我抽你。
“不要瞪我,瞪我干嘛,瞪我,我也要说出来。既然徐红不想分家,那就不分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李丽感觉委屈,眼里含泪,说道。说实在的,她是惧怕自己丈夫的。
“就是,既然不想分,就不分呗!”徐红帮腔着说。“我也看出来了,你们不光是把我往外撵,你们更重要的是心疼你们的娘。”
于李氏静静的看着他们的争吵,与表情,一句话也不说。她也不想说一句话。她的心里,此时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
“就是,大嫂不想分,那就不分。你瞪人家干嘛,”徐红见于清月不吱声,以为自己占理,又冲着大哥嚷道。
“我们俩口子的事情,你管不着。”于清月怒视徐红,好像气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我,为你们好,你还针对我。”徐红以为自己满理,“咱说一说看,不分家,妈妈是不是要给你照看孩子,是不是要做饭给你们吃,是不是也管你们。再说了,你们结婚早,妈妈伺候你们的时间长,我??????我呢?刚刚进门就分家??????如果不分??????你们还是沾我的光呢。”
“不要讲了。”老太太从火炕上下来,颤颤巍巍的站到地上。她,喘着粗气,双手在微微的颤抖着,脸色比刚才还要难看,还要低沉。显然,她是非常的生气,非常的恼火,“咱们不分了,行不行?不分了,行不行?”于李氏流着眼泪,走出了屋子。
“就是你,把妈气哭了。”于清亮用手指了指徐红,瞪着怒火中烧的眼睛,起身去追母亲去了。
“这个家,一定要分,”于清月压了压心头的怒火,用狼一样的目光瞪着徐红。
“不分,就是不分??????让老太太伺候够了我,才能分家??????到那时,再提分家的事情??????你们想??????想,想怎样着我??????就怎样吗?不可能的,我不是软柿子,不是红薯??????想欺负我,没门??????。”徐红不管不顾的乱说着。
一记耳光恶狠狠的打在徐红的脸上。徐红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瞬间,两行眼泪从眼睛里滚落下来。委屈、恼火、心酸、怨恨,充满着徐红的心田。她用手擦一把眼泪,猛然起身,头也不回的跑出了屋,又跑出了院子,也不知跑向了何处??????
“你说你,为什么要打徐红呢?真是的?”李丽抱着此时已经熟睡的女儿,站起身来,没有好气的抢白着自己的丈夫。
说完,李丽抱着自己的女儿,也走向了自己的房间。
屋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一点儿温暖的感觉。于清月傻傻的,孤单的,无助的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