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拔河”,弹玻璃球要文明得多。弹玻璃球不会摔倒,也不会弄一身土。小朋友们做游戏追求的是刺激、热闹,在刺激、热闹中获得欢乐,寻找愉悦感。而不摔跤,不滚一身土就没有刺激,就不热闹,没有刺激,不热闹的游戏对小朋友们不具吸引力。所以,要让小朋友们喜欢弹玻璃球,必须加些“干货”到里面。所谓的“干货”是指输的一方要付出,而赢的一方能得到。付出和得到的自然不会是钱和物质,这群小朋友中除慕白三兄妹外,谁也没日常零花钱。能付出的只能是疼痛,而得到的是让对方疼痛后的愉悦感。
弹玻璃球的技术性在“弹”上。食指弯曲成钩状,大拇指两指节弯曲成九十度,玻璃球卡在钩状的食指中指节和拇指指盖间,玻璃球由拇指指盖弹出。力气大的小朋友大拇指也有劲儿,弹出的玻璃球自然力道大。其实,弹玻璃球不光凭力气,还有很多窍门儿在里面。玻璃球陷在勾着的食指中指节深度一定要合适,深了,食指中指节对玻璃球的阻力过大,不但会影响弹力,还会让玻璃球弹得过高,影响玻璃球弹出的精准度;浅了,食指中指节对玻璃球的阻力过小,阻力小了也不行。大拇指指盖对玻璃球的弹力是在食指中指节的阻力下产生的,阻力过小,玻璃球会沿食指中指节上方一擦而过,产生不了多大弹力,这里有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原理。另外,一定要让大拇指指盖与玻璃球接触,这样,玻璃球获得的力矩才大,弹出的玻璃球才有力。
弹玻璃球只要有两个人就可以玩儿,三个、四个人也能玩儿,多些人更热闹,玩儿法大体有三种:
选一块平整地方划一道印作“疆”,“疆”就是边界的意思。在距“疆”四五米的前方挖一个小圆坑作“窝”。游戏开始,所有参与游戏者都站在“疆”上依次向“窝”丢玻璃球。丢玻璃球的力道很关键,丢得劲儿大了玻璃球滚出的距离太长,在“窝”前方很远的地方才能停下;丢得劲儿小了玻璃球滚出的距离太短,在距“窝”很远就停下。正合适的劲儿当然是玻璃球停在“窝”里,这样的情况有,但很少,就像射击击中靶心一样难。
所有选手的玻璃球丢完,游戏的第一个环节结束。接下来比谁的玻璃球距“窝”最近,最近的一个首先往“窝”里弹自己的玻璃球,后面的依次进行。游戏的人多了,常出现两个或多个玻璃球与“窝”距离相差不大,用眼很难判断哪个距“窝”远些,哪个距“窝”近些。虎妞、牛壮、大壮、大牛、四胖都很较真,若这种情况发生在他们之间就要用脚量,量的方法是先用左脚跟抵住玻璃球,再用右脚跟顶住左脚尖,两只脚交替向前迈;这种丈量方式肯定不准确,那就找根秫秸量;秫秸的精准度不够,就找绳子量;粗绳子还嫌不准,就找细绳量。为证明自己的玻璃球距“窝”更近些,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屡见不鲜。每当出现这种情况,驹儿、慕白就充当和事老的角色,给他们讲些与其没完没了地争执,不如多玩儿两局的道理。球儿、三乐则会在一旁火上浇油,“鼓励”他们说:“这叫讲规矩。不讲规矩,玩儿着还有啥意思。”
谁的玻璃球先进了“窝”,便以“窝”为基点,仍用“弹”的方式瞄准距离最近的玻璃球击中它,击中了,接着向“疆”的方向撞击。以自己的玻璃球撞击另一个玻璃球,是对“弹”功的考验,也是弹玻璃球这项游戏的关键所在。能精准撞击上你要撞击的玻璃球,力道还要足够大,只有这两条都具备,才能将玻璃球撞击得远。直到将玻璃球撞击过“疆”,玻璃球的主人便被你干掉,接下来瞄准下一个玻璃球,击中它。没击中或撞击时没撞上,由下个玩儿伴儿将自己的玻璃球往“窝”里弹。
将几个玻璃球撞击过“疆”,就有几个玩儿伴被你干掉。小朋友们弹玻璃球的“干货”通常是“弹嘣儿”,中指弯曲,指甲盖置于大拇指指肚形成“O”状,中指用力弹出,用指甲盖弹对方脑门儿。“弹嘣儿”因中指指甲盖弹在脑门儿上发出“嘣”的声响而得名,“弹嘣儿”也有玄机,首先,“嘣儿”与对方脑门儿距离要合适,近了,中指没伸展开指甲盖就碰上对方脑门儿,“嘣儿”产生不了多大力矩,作用到对方脑门儿的力就没多大,自然弹不痛对方;远了,中指指甲盖刚刚够得上对方脑门儿,“嘣儿”产生的最大力矩已经消失,也不会弹痛对方;其次,中指指甲盖顶端要置于大拇指指肚的中间部位,靠前了、靠后了都影响“嘣儿”产生的力矩。
小朋友们喜欢热闹,常常十多个小伙伴儿在一起弹玻璃球。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十多个孩子不可能在一个年龄段,牛壮比大壮、大长大四岁,虎妞则比他俩大五岁。牛壮、虎妞和他们一起玩儿肯定赢得多,而且他们“弹嘣儿”的力道也大,如果他们用全力弹大壮、大长,几个“嘣儿”就能将大壮、大长脑门儿弹出个包。即便是大壮、大长赢了,他们的“嘣儿”也弹不了多大劲儿,而牛壮、虎妞的抗弹能力强,大壮、大长的“嘣儿”弹在他们脑门儿,就如同给他们的脑门儿挠痒痒。牛壮、虎妞很讲哥儿们义气,他们弹大壮、大长的“嘣儿”只做做样子,而让大壮、大长实实在在弹自己,用力小了都不依。
其实,“弹嘣儿”是弹玻璃球附带的一个小小刺激,加了它小朋友们才觉得有意思。虽然弹了别人的“嘣儿”有愉悦感,被别人弹了“嘣儿”有疼痛感,但目的还是娱乐。用牛壮、虎妞的话说:弹了别人的“嘣儿”胖不了,被人弹了“嘣儿”倒可能胖喽(脑门儿上被弹起包)。所以,不管是弹人“嘣儿”,还是被人“弹嘣儿”,大家都是“哈哈”一笑。唯独球儿不同,弹别人一个“嘣儿”好像占多大便宜,高兴得一窜老高。冬天天气冷,玩儿时间长了手指被冻僵,弹出去的“嘣儿”没劲儿。球儿便用热气“哈”中指、大拇指,直到把两根手指“哈”灵活了,才憋足劲儿狠狠弹下去;被人弹一个“嘣儿”像吃多大亏,一定要耍赖,让人家的“嘣儿”弹不出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