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开始,学校让在校学生到适龄儿童家里做家长的工作,争取让更多适龄儿童入学。对一些有困难暂时不想让孩子上学的家庭,老师则要亲自登门,有些特殊家庭校长还亲自出面做工作。尽管这样,也不能保证适龄儿童百分之百入学。贫穷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因为贫穷,人们所以愚昧;因为愚昧,人们认为文化没用,自然拿孩子上学不当回事儿。
球儿去年就到了入学年龄,而且他也很想上学。就因为妹妹和弟弟还小需要人带,爹娘硬生生没让他上。大福对儿子说:“咱们是庄稼人,拿锄头轮镐头的手,会不会写字没关系;一双眼睛是用来认识草和庄稼苗的,认不认字不打紧。我和你娘不到队里出工就分不到粮食,一家子就没得吃。爷爷奶奶年纪大领不了孩子,妹妹弟弟就得你带。等再过一年,他们大些你再上学,学几个字能认识自个儿的名字就行了。”球儿拗不过爹娘只好晚一年上学。
今年小学校开始招收新生了,爹娘仍不提让球儿上学的事儿,球儿心里着急便去找慕白。球儿认为慕白比自己会说话,一样的事情自己说不行,让慕白说说没准就成了。于是,他找到慕白说了自己的想法,慕白听后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你不来找我,我也要去找你,保证你今年上学是老师布置给我的任务。”
听了慕白的话,球儿心里甭提多高兴,蹦蹦跳跳着跑回家等慕白来。晚饭前,慕白来到球儿家,进门后便对坐在炕沿上嘬旱烟袋的大福说:“叔,学校开始招收新生,明天吃过早饭我带球儿去报名。”
慕白说得直截了当,他认为球儿已经过了入学年龄,大福不会不同意。让慕白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话说出去很长时间,大福竟没一点儿反应。慕白认为大福的表现是看不起小孩子,心里非常生气:大人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谁有理就得听谁的。想到此,慕白一脸严肃地说:“球儿去年就到了入学年龄,你耽误了他一年已经是不负责任,莫非还要耽误他一年?你们老一辈是睁眼瞎,难道忍心让下一代也成睁眼瞎?”
慕白掷地有声的发问惹得大福很是不爽,他一面“吧嗒、吧嗒”嘬旱烟袋,一面不紧不慢地说:“我的孩子,我不对他负责谁对他负责?成睁眼瞎是种庄稼,不成睁眼瞎还得种庄稼。我们老吕家比不得你们诸葛家,老吕家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只会跟土坷垃打交道。你们诸葛家——按你耀爷爷的说法——祖上是诸葛亮,诸葛亮——!那还了得,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岁,呼风唤雨,能掐会算。你爹也是读过大书,有大出息的人。你们诸葛家的祖坟一直冒着青烟,所以,你上学也能成为出息人。球儿上不上学都要种庄稼,你也别费这心了,早晚我让他上两年学,认几个字就行了。”
慕白心里好不憋屈:我一片好心,为了让球儿早点儿上学,却受你一通不阴不阳地数落。二杏对丈夫的一番话也听不下去了,对着丈夫没好气道:“人家慕白一番好意,又没打翻你家的醋坛子,哪儿来那么多酸溜溜的话。”
二杏拉了一把慕白说:“别理他,在外面受了气给你撒。跟婶子一起去外面说。”
到了屋外,二杏对慕白说:“下午你叔和常山队长呛呛了两句,正没好气呢,你别往心里去。”
慕白赶紧说:“叔是长辈,别说酸我两句,就是打两下我也不敢往心里去。”
一句话把二杏说得心里甭提多高兴,拍拍慕白的肩头说:“不愧是上了学、文化家庭的孩子,说出话来入情入理。球儿要赶上你一半就好了。”随后瞅了瞅儿子继续说:“你整天和慕白一起玩儿,也向人家学学。你少挨打,娘也少费心。”接着话锋一转,说开了丈夫:“你叔看上去挺温和,其实杠头得很,只要他认准的,凭你怎么说也不转弯儿。下午工歇,常山给大家讲段子解乏,谁知他的杠头劲儿上来了,硬生生给人家吵吵起来。”
常山初中毕业回队里劳动,由于有文化又吃苦能干,很快被大家推举为队长。常山经常在工间讲些自编的小段子,以缓解大家的疲劳。今天下午给人们讲得是《水浒》中李逵的的段子——
这一天,李逵坐在县衙没事儿和众衙役喝酒,突然,两个老汉四只手捧着一只葫芦闯进大堂,进得堂来双双跪倒在地,“大老爷给我们断断,这只葫芦到底该归谁?”
原来,两个老汉是邻居。其中一个种了一株葫芦,蔓子爬到邻居的墙上,结了一个又大又好看的葫芦,葫芦长熟了,两个老汉都想要,只好到县衙找县太爷断。
李逵稍加思索,对两个老汉说:“把你们各自的姓氏报上来。”一个老汉赶紧回答:“我姓胡。”另一个老汉急忙回答:“我姓卢。”李逵听了哈哈大笑:“你们一个胡(葫),一个卢(芦),合在一起才成个胡、卢(葫芦),难怪一棵葫芦只结出一个葫芦??????”段子一开始就把大家逗笑了。
李逵接着说:“昔日,孟姓老汉种一株葫芦,蔓子爬到姜姓老汉的墙上,结出一个大葫芦。孟姓老汉和姜姓老汉都想要这只葫芦,没办法只好将葫芦剌开一人一半。没想到,葫芦剌开里面竟有个女婴——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孟姜女。你们俩和昔日孟、姜两个老汉的情景一模一样,说不定葫芦里也有个女婴,如果真是这样,女婴的名字就叫胡卢女,由你们俩家共同抚养。”说完,李逵吩咐衙役从中轴线将葫芦剌开,剌开后的两半必须完全一样。
葫芦里那有什么女婴,有的只是一捧葫芦瓤和一兜葫芦籽。李逵让衙役将葫芦瓤和籽剔除,立时成了两只瓢。李逵让衙役用其中一只瓢舀满水倒入另一只瓢,结果水正好把这只瓢灌满。
李逵看看两只瓢对两个老汉说:“大老爷把葫芦剌得还算均匀,你们各自拿只瓢回家。”两个老汉原本都想自己得到葫芦,却被县太爷剌开每人落一只瓢,心中不快但又不敢说。
李逵看出两个老汉的心思,先开玩笑说:“从姓氏看,你们俩合在一起才是一个胡卢(葫芦),所以,谁也不配单独拥有这个葫芦,只能各自拿只瓢回家。”然后才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正是收秋种麦的大忙季节,俩老人家为个葫芦跑到县衙打官司,既耽误农活儿又伤和气,实在不值。街坊邻居要和睦才是正理。”两个老汉听了李逵的话转嗔为喜,高高兴兴地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