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陈百户之子柳被绑,其子手刃六贼后乃出,得一俘。讯之,乃两伙贼人,皆为去岁曹总兵大破李闯后逃散之人。其供另三贼,上报州官,大索城门,获三贼,一贼已望风而逃。于酉时初率七骑与五州官之人出,趁夜大破贼穴,得百姓骸骨一、矛三、银二十一两、钱百三十五枚、兔皮五张,俘全部五贼。所获财物贼人已全部交予州官听侯发落。正月十二日,未时,总旗吴五、王一率小旗吴七、黄正、黄人,校尉......等克伏贼于程家乡附近,阵斩五贼,俘八人,所得首级与一应人等,已交付渭南有司与百户所。“
大车咿咿呀呀的碾过了在一个深坑,将有些松软的车辙又压实了一点,吴达晃晃悠悠的写下了落款“皇明崇祯十二年正月十三日,巳时,百户吴达记。“边走边写完这段话后便又将小册子塞回了怀里,翻身上了陈柳前天躺着的车闭上眼开始补觉。
脑中如塞了块带有点温度的铁块,昏昏沉沉的,眼睛干涩酸胀,这正是熬夜许久的后遗症。对他而言,一天熬夜上山砍人,又没有休息带着俘虏去突袭那些预备伏击自己的人,又紧急赶路把这些人交付有司,和那些磨叽半天,损人不利已的官僚们扯了半天皮,总算是让车队能按时前进,接连干这些事情,实在是累坏他了。
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原本能让自己热血沸腾的上场砍人已经变成了让自己吃不消的苦差事,更不用说这种熬夜上山拆别人老巢的事。恐怕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像个商贾样奔波忙碌而终,只恨流寇四起不灭,连让后人接班继续走这条路都做不到。
“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啊”
“明白了老爷,我们这就安排一下去成都。”
吴六笑嘻嘻的回道,又转头对着骑着马慢悠悠跟着的陈柳说道:“不如小哥暂且改个名,把柳改了,叫地,再取个表字叫......”
他话还没说完,吴达就抽出腰间的水囊就砸了过去,起身瞪圆了眼睛怒斥道:“夯货,莫要乱说,仔细被他人听了。”
吴六立刻赔笑道:“这不是看看老爷是不是还是生龙活虎的吗?”
“这种玩笑岂可乱说?还好没带你去京城,也亏得我现在说大就一百户,说小就一商贾,就你嘴管不住,哪怕下辈子投胎转世,投胎进了那些越是皇亲国戚的家里,你凉的越像放进那冰厂里窖藏的果子一样。”
陈柳茫然的看着他们两个在闹,然后想了想好像吴达刚刚那个感叹貌似是出自某个臂长过膝的大耳朵……在这一瞬间他突然有种错觉回到了后世互联网上,无聊的人聊天的各种隐喻黑屁。
吴达把水囊要回来后便又继续躺下了,吴六从前面拿了个旧毯子给吴达盖了上,也坐车前去寻董策聊天了。
整个车队现在不少人都处于半打盹的状态,毕竟华洲距渭南有五十里,但为了赶路,车队紧急着穿城而过在零口镇才歇息了。这一路上人困马乏的,这还没算那些跟着吴达出去砍人的……
渭南距离临潼路途约六十里,临潼到西安府城也差不多六十里。而他们今天出发从零口,意味着今天若是想住在临潼,便是半天就行;而如果不歇息呢,那么今晚抵达西安周边城镇,第二天进城也行。整个车队便处在这种即将违约的焦虑和快到目标的欣喜的双重刺激下马不停蹄的往前赶路。
快到了临潼,城外便也有了些许的繁华的市镇,便是绕城而过,马不停蹄的继续前往西安。在这日晚上进了咸宁县翻境内。这倒是让陈柳有点遗憾,毕竟临潼的南边就是大名鼎鼎的骊山,按照后世大致的记的旅游路线的话,临潼东边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型等身秦代手办兵人库区——兵马俑坑。幸运的是,由于这时候的人口还不算太多,也没有太多的打井需求,那块地近两千年来一直没有被人发掘。
车队又继续像着西南出发,在日落之时抵达了灞桥,吴达掏出了他随身的那个小册子,镇重的记录下“正月十三日酉时,抵灞水畔,路上无事。”便招呼着车队寻周边店家歇息,这里已经有了点繁华的感觉,毕竟灞桥一带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业要道。
虽然街边破落的商户,关上门无人的店铺,似乎是想证明自己曾经多么繁华,又无奈地诉说着这个时节的萧条。
就在吴六吴七跟着陈柳在外面瞎晃,陈柳在灞水河畔看着往来行人毛驴发呆的时候,吴达召集了成管事董策等人开了一个简短的会,又对货物再次进行了一下检查。
“东西还是完好的。“
吴达擦了擦头上的汗,随即给箱子贴上了封条。转而对着众人说道:“明天便是交货的时候了,只要交了货,那遍是万事大吉,但明天城门人多,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招子都放亮一点,免得栽在最后这几里路上。”
又转而想了想,对着王一说道:“你和黄正骑马先行一趟,府城城门应该还没关,若是开着,则先行鼎报一下王府的人,若是已经闭门,就回来。”
又四处摸着自己的那块铜符,半天都没摸出来的吴达脸色有点差,要是这时候自己丢了信物就比较尴尬了,只能自己跑一趟。成管事咳嗽了一下“老爷可是在寻铜符?”
“是。怎的?”
“那日华州城内老爷嘱咐众人时给了我,事后忘了还给老爷……”
王一和黄正强忍着笑接过了铜符和信件出门,翻身上马,奔向了二十里外的西安城。
陈柳在灞桥边目送他们远去,内心激动不已,进了城,才有希望,与吴六所想的那种到了新地方的不同,这是终于即将看到自己至少曾经见过的地方的激动。
不管怎么说,西安自己来过,古城的城墙也好,大雁塔也罢,明朝有的,后世还在,后世见到过的,此时还正当壮年。古都西安,实际跟长城一样,被人熟知的是早已烟消云散的秦汉唐,而真正建造下那些被人熟悉印象的城墙,还是现在的明朝。
元皇庆元年(1312),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为西安府,秦王就藩地,明日,自己也将进入这块古老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