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一家人照例又回到了市里的房子里。这些年,虽然家境有些清贫,但每年的新年临近,两个大人总会带着孩子们去买新衣服。
爸爸觉得,孩子们简单的快乐与满足是他们儿时最宝贵的财富。
新世纪的钟声在清冷的寥廓上空鸣响,孩子们看着电视节目,破天荒的熬到了举国欢腾的这一刻。城市的街灯火辉煌,烟花怒放,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爸爸抬头仰望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这城市中的万家灯火,生生息息。自己的生活离眼前的一切越来越远,纵使眷恋过往,无耐眼前这一丝火花微弱,遥望千里冰封,何以燎原。
妈妈看出了爸爸的心绪,小宛敏感的神经也捕捉到了那份沉重,过来把几片橘子瓣递到了两个人的手里,又坐回沙发上,靠在哥哥身边打着哈欠看电视节目。
妈妈说着宽心的话,”还是挺怀念前年咱们在镇上过年的景象,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孩子们相互串门拜年,好不热闹。在晨光熹微的早上,夜幕初垂的傍晚,每个村庄上空腾起的袅袅炊烟,像不像那一幅幅泼墨山水画?“
”我也喜欢袅袅炊烟,喜欢山水画!“小宛在一旁插话。
临睡前,两个孩子还是像往常一样,满心欢喜的把新衣服叠好放在床边,初一的早上醒来,小心翼翼的把新衣穿在身上,小宛站在衣柜的镜子前看了又看,一副心花怒放的神情。
阳春三月的早上,还在睡梦中游离的小宛被一阵阵鸟的叫声吵醒,穿好衣服跑到院子里,才发现是旧燕归巢,正看的出神,爸爸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两串槐花,小宛接过槐花放在鼻子上闻了闻,”好香啊!“揪了一朵放在嘴里,真甜。
春天来了,春意盎然,繁花似锦,这是小宛最喜欢的季节,万物复苏,处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周末的午后,爸爸正在坐在院子里捧着书打盹,门外有声音传来:
”老林在家吗?“
爸爸应着出门一看,是葛长贵,从三轮车里抱下一个蛇皮袋子,袋子里依然装满了各种蔬菜瓜果,两个人抬着袋子刚走进院子,葛长贵忍不住一脸的激动,说:
“老林,你听说了吗?国务院办公厅再次提出,在今年年内务必解决全国民办教师转正的问题,我看文件中有几个硬性指标你都符合,你的计生问题也只算是历史问题了,所以说,你这次转正的希望很大。”
”嗯,我去年就听说了,只怕就像以前你说的,那对我不过是一个艰难的期盼,一个美好的梦而已。“
”不不,老林,我看到具体文件了。哦对了,现在教委已经改革了,现在的名字改成教育局了,原来你教委的老领导赵主任,现在是已经是教育局的二把手了,你不相信或者没把握的话可以去找找他。“
”这些事去年年底我也听说了,我没有打算去找赵局长,他现在位置高责任也大,我这样越级去找他,对上对下影响都不好,你也说了,我的各项指标都没有太大问题,只要不再抓着我计生的尾巴不放,我就有救了。“
临走时,葛长贵开玩笑说,”老林,你的预言或许成真了,你等到了‘大赦天下’的这一天了,我们都等你的好消息。“
不久,爸爸看到了在民办教师舞台上的最后一份转正文件,心中思虑万千。
万事已妥,接下来是等待,平静的等待。
一场大雨过后,爸爸关掉办公室的灯,锁门离开。学校外面的农田里蛙声一片,回头望着黑暗中崭新的校舍,似乎回到了初入茅庐的那一年,那份热情与憧憬还依稀可见。
回顾这将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一路筚路蓝缕,磕磕绊绊,任望尘莫及之隐忍,凭社燕秋鸿各自飞,大局已定,往事已矣。
听天由命吧。
时值仲秋,爸爸接到了葛长贵从学校打来的电话:
”老林,你转成了。“
傍晚时分,夕阳迟暮,小宛陪着爸爸坐在院子里。今年的石榴树出其不意的开了几多花,有几个果子挂在了枝头。小宛手捧着书,坐在石榴树旁读到:
榴花初染火般红,果实涂丹映碧空。
自古人夸多子贵,如今徒惹恨无穷。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