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4000000017

第17章 李安《理智与情感》和《断背山》中的风景与性别(2)

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汀把社会和政治对住房和景观管理的控制当作一种展示对特定人物之认可或非难的方式。继承人的妻子范妮·达什伍德(哈里特·沃尔特[Harriet?Walter]饰)被介绍为反面角色;我们看到她和约翰乘坐马车一路穿过英格兰乡村前往诺兰园,一边讨论着他将给达什伍德家赠予多少已经承诺的遗产。女人们有权享有一年500英镑的收入,但达什伍德先生在弥留之际获得了约翰的保证,要给她们多于此数的帮助。到他们抵达时,范妮已游说他从3?000英镑的馈赠降至“随季节偶一为之的狩猎和垂钓之赠”—这是某种在她看来显然一文不值的东西。范妮还在其他场合对户外的产物和优美表示不屑一顾,如当她的弟弟爱德华(休·格兰特[Hugh?Grant]饰)在四位姓达什伍德的女人依旧住在诺兰府第时前来拜访,向她问起有关胡桃林(一种受到木工和染工褒奖的树)的打算之时,她回答说:“哦,是的,我要让人把它们砍掉,给一座希腊式庙宇腾地方。”爱德华的“真是风景如画啊”的回答也许显示了对当时的两种景观趋势的有意误读。一个处于爱德华阶层的男子肯定会知道万能的布朗式的大而无当的建筑,它由点缀于人造风景中的新近建造的“古代”经典废墟构成,目的是制造一种阿卡迪亚式的样貌。它是如画风景的对立面,后者属于浪漫和哥特式的而非经典式的理想。贪婪的范妮所关心的只有外表:除非是有助于她增加家族权力和地位的东西,否则一切都不入她的法眼。园林和土地的潜在的和真正的经济用途与生产和出售的东西所带来的利润没有多大关系,而在于她的阶层的其他人怎么看待它们。目光短浅的范妮所关心的是时尚,而非财务。

《理智与情感》中的女人被期望能够控制自己天性中任何在出现于社会之中时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东西,这很像一个18世纪的英国园林,它被小心翼翼地建造为遵循禁止原则的人工风景。不过,这种土地之美在精心的种植(理智)与由草坪和小树林甚至更为野性的如画景色构成的广大风景较松散的(尽管依旧是人造的)情感之中都能见到。正如那块土地一样,达什伍德家也一定拥有理智与情感两者。正如安德森(Anderson)和基德(Kidd)所言:“尽管艾莉诺证明比玛丽安拥有更多的自控能力,但两姐妹都显示了强烈的情感。”如果说有一个姐妹似乎体现了如画的风景,那她就是最小的女孩玛格丽特,她是个野孩子,会爬进树屋,躲在桌子底下逃避范妮,渴望在自己的地图集中看到更大的世界。有趣的是,她与爱德华和布兰登上校(阿兰·里克曼[Alan?Rickman]饰)两者的初次关联都以那本地图集和超乎英格兰之外更广大的世界为参照系。爱德华用一个有关尼罗河位置的问题吸引了玛格丽特,而布兰登则在他们初次见面时,以一句东印度的“空气中弥漫着香料味”而取悦了她。两个男人还都在户外追逐中吸引了她:爱德华教她模仿击剑,而布兰登则在自己的庄园德拉福德用草地保龄球来招待她。

剧中的姐妹玛丽安通常被视为具有情绪化的个性—她敏感,与社会规范加在她身上的束缚进行抗争。她非常浪漫,寻求一种伟大的激情,这是某种超越了其他人期望她具有的僵化控制之外的东西。她觉得,爱德华的沉静使他成了艾莉诺的遗憾选择,她问母亲:“他能爱她吗?炽热的灵魂真的会满足于如此礼貌的、隐蔽起来的爱慕之情吗?爱就是要燃烧—着起火来,一切都由激情、由崇敬、由牺牲构成,就像朱丽叶,或吉娜薇,或海洛伊丝。”

当母亲提醒她说,她的三个例子全都“制造了相当悲惨的结局”时,她叫道,为爱而死将是光荣的,认为她永远也找不到一个男人去爱,并列举了她对求爱者的要求:“我要求的只不过是所有有品味的年轻女子所要求的—一个唱歌动听、舞姿动人、骑马勇敢、朗读起来充满激情、各方面的品味都与我自己一般的男子。”

四、她应去哪里寻找这样一个模范?

达什伍德一家的远房亲戚约翰·米德尔顿爵士(罗伯特·哈迪[Robert?Hardy]饰)及其岳母詹宁斯夫人(伊丽莎白·斯普里格斯[Elizabeth?Spriggs]饰)为她们提供了一座位于巴顿公园这个乡村庄园上的一座村舍。剧本对它的描写是:“一处看上去非常养眼的乡村所在地,有着精致的庭院”,却拥有“蛮荒的乡野”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树木”,它们会随时钩住攀爬它们的野丫头玛格丽特的裙裾。玛丽安的孤立形象见于较为如画的野性自然之中,在电影里出现的两次营救中必不可少,而这两个场合都构成了她性格的重要转折点。第一次,当她与玛格丽特穿行于她们村舍周围的田野时,她扭伤了脚踝,那之后,她被一个似乎是从遮天蔽日的迷雾中出现的神秘而英俊的陌生人发现并抱回了家。汤普森在其电影剧本中描述了这个场景:

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特写)玛格丽特惊恐的表情。它们似乎来自四面八方。她旋转着,一圈又一圈,然后—摔倒!一匹高大的白马穿过迷雾显出身来。上面跨坐着一位一身狩猎装备的美男子。玛格丽特尖叫起来。那匹马仰立起来。它的骑手控制住它,并滑下马来。他冲向玛丽安的一侧。

此处是个老套的场景:穿着闪亮盔甲的骑士骑着白马来扭转局面。他一把抱起她,将她送回巴顿村舍。玛丽安对这个生气勃勃的贵族绅士着了迷,他后来才介绍自己是艾伦汉姆和麦格纳山庄的约翰·威洛比(格雷·怀斯[Greg?Wise]饰)。在埃德蒙·伯克看来,审美愉悦可见于玛丽安对在倾盆大雨之中那黑暗、多雾的山坡上迷路的恐惧之中,就像见于艾莉诺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与爱德华一起骑在温驯的马背上走过精心培植的花园时那样轻而易举。正如伯克所描述的那样:“为自然中的伟大和崇高所引发的激情……是惊讶,而惊讶是灵魂的那种状态,其间,出于某种程度的恐惧,它的一切活动都暂时终止了。在此情况下,头脑完全被其客体所充盈,以致无法取悦其他的一切。”玛丽安对威洛比的定位部分是因为他是在如画风景中的这个独一无二的崇高时刻到来的,它用充当了“其客体”的他“充盈了她的头脑”。

这对情侣在一起的接下来几个场景被安排在户外,或是具有某种未驯服的自然意味。在伤病康复期间,玛丽安收到了她的另一位追求者—似乎十分沉闷的布兰登上校—的温室花束,但她却大大地偏爱威洛比带来的野花,因为他告诉她:“既然你不能外出到自然中探险,那么自然就必须被带到你的面前。”他们发现了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共同热爱,并聚焦于一首有关野性自然的诗歌,即第116首,在电影中,他们实际上从未将它完全朗诵完毕:

我绝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会有任何障碍;爱算不得真爱,

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

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

哦,决不!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

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

这似乎指的是玛丽安被卷入的风暴,她必须从中得到拯救,它是她过分劳累的情感的牺牲品。她接下来与威洛比的互动全都在短暂而浪漫的舞台场景中完成,总是有某个多少有些不赞同的观众在场—例如,在威洛比的两轮轻便马车(昂贵跑车的18世纪版本)上,当他使马跃起从而全速前进时,他们几乎无法控制那狂野的骑行,使教堂外的其他教区居民震惊不已。在一个当众亲密的场景中,在一次家庭派对上,在卡拉瓦乔式的灯光下,威洛比坐在一个烛光摇曳的屏风后面,而玛丽安则满心喜悦地描摹着这个年轻男子的侧影,此时,布兰登上校竭力不去看这眼前的一切。在另一个场景中,当威洛比剪下玛丽安的头发并将它压在嘴唇上时,艾莉诺不引人注意地看着他们。然而,我们期望看到的场景却发生在银幕之外。威洛比要求与玛丽安单独会面,但我们并未见到他们的会面场景,而只看到玛丽安泪眼汪汪的反应。紧接着这个场景的是威洛比的逃避之举,他告诉她的家人,他必须马上出发去伦敦,“不打算马上返回德文郡”,随后便逃离了村舍,跑向户外。此后不久,自以为是在帮她们忙的詹宁斯夫人邀请艾莉诺和玛丽安陪同她前往伦敦,满心希望这对情侣有所和解。相反,离开宁静的德文郡乡村前往城市大都会之举,却使她们两人都肝肠寸断。

第二个玛丽安形单影只地出现在自然风景中的场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她咎由自取,那是在她听说了威洛比娶富有的格雷小姐为妻的详情之时。因为误入歧途地试图像她早先予以理想化的人物那样拥有一段悲伤浪漫的爱情结局,所以失魂落魄、自我毁灭的玛丽安从帕尔默宅邸花园出发,步行前往威洛比的庄园,卷入了一场可怕的倾盆大雨之中。正如爱玛·汤普森所描述的那样,在寻找玛丽安之逃离的拍摄场地时,李安发现了著名的蒙塔丘特的“大脑篱笆”:

园林中所有经过修剪的篱笆都让李安兴奋不已。他让玛丽安走过这异常扭曲的篱笆。很显然,这里下了一冬的雪,而冰雪冻住了篱笆。当冰雪开始融化时,人们剪除了枯枝,并让篱笆继续生长—其形状非常像野地里的雪堆。它看上去就像个大脑。“情感”,李安指着它得意地说。“还有理智”,他又指着另一个方向的由经过精心修剪的花盆状灌木丛构成的非常整齐的线条继续说。蒙塔丘特的石头和线条—非常壮丽,甚至有点过于壮丽了—赋予了这故事一种哥特式的神秘味道。

当她从一座凌驾于其上的小山之上凝视着那构造如城堡的哥特式麦格纳山庄时,她背诵着莎士比亚的第116号十四行诗,再次停在有关暴风雨的那行诗句上,然后低声地叫着威洛比的名字。这是如画风景的高潮部分,几乎精确地再现了她早先与威洛比神圣相遇时的环境。然而,这一次,她是被布兰登上校发现的,他一直在找她,担心她过分劳累的状态会给她招致危险。正如电影剧本所标示的:“室外。克利夫兰。庭园。白天。艾莉诺的视点:布兰登抱着玛丽安走进屋子。就像看到了威洛比的鬼魂。”玛丽安因高烧而陷入重病,主治医生告诉艾莉诺,要让自己为妹妹的死亡做好准备。在这一刻,那对姐妹交换了理智与情感层面的位置。艾莉诺心力交瘁,在一段由爱玛·汤普森表演得出神入化的短暂言语中向自己情感上的绝望缴械投降:

玛丽安,请你试一试—我不能—我不能没有你。哦,求你了,我一直努力地忍受其他的一切—我会努力—但求求你,最亲爱的、挚爱的玛丽安,别把我一个人留下来(她在床边跪下来,几乎喘不上气来,拉起玛丽安的手,一再地亲吻着它)。

玛丽安几近死亡的经验最终似乎(抱歉,但这老生常谈在此处颇为恰当)将某些理智敲进了她的心中。她为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她将不会只读浪漫诗人的作品—而是用取自布兰登上校图书室的书籍来充实和加深其教育。她还细读家庭总账,也许正在从艾莉诺那里接过责任。正如她对布兰登新近产生的爱情是以他们安静地一起读诗以及他作为礼物送给她的村舍般大小的钢琴的抵达为象征一样,她新增的成熟和自信使她能够看到他的适宜性中的理智。他第一眼看到玛丽安时便立即爱上了她,因为她让他想起了自己悲剧性的初恋。布兰登与威洛比—他实际上是使受上校监护的贝丝(那个他因家庭的压力而被迫抛弃的女子的女儿)怀孕然后又抛弃了她的那个人—的个人关联使他看到玛丽安与威洛比相爱时更加痛苦。他是个坚定不移的乡村绅士,已从军队退休,现在正盼望在乡下自己那座管理完善的巨大庄园上定居下来。正如达克沃思所言,大而无当的建筑工程和篱笆不适合布兰登:“布兰登上校的德拉福德有着巨大的院墙、鸽舍、闷热的池塘和沟渠,全都与牧师住所和村庄紧密毗邻,证明了奥斯汀对那座曾经错过或拒绝过改良者之手的庄园的喜爱。”

在一个很小的、能够说明问题的场景中,也就是在他们初次相遇后不久,玛丽安在巴顿公园的一个池塘的岸边使劲地割着编篮子的芦苇。天气炎热,她却装扮过度,戴着有网的帽子和厚手套,穿着长袖的裙装。她的小刀老钝,实际上全无用处。上校不知打哪儿无声无息地冒了出来,把自己的猎刀递给她,它轻而易举地便将坚韧的茎秆一切两断。他知道如何与自然相处,而且他想让她的生活变得轻松,但玛丽安的不满反应表明,她宁愿继续一面诅咒着自己刀子的老钝,一面继续锯着草茎,而不愿接受帮助。这是她对布兰登的最初摒弃的反应,完全没有努力地去对他表示尊敬,完全没有浪漫的拒绝,也没有像她对威洛比那样产生极端情感的可能性。只有当她在伦敦遭受到威洛比在舞厅与她决绝、且将她的爱情信物还给她时所带来的羞辱,以及她此后的疾病,才会让玛丽安认识到两个男人间的重大差异。两个人在其并驾齐驱的救援中也许都呈现出了英雄主义的面貌,但真正可尊敬的男人却是布兰登,就像在他对玛丽安和庄园的关怀中所反映出的那样。

总是以阅读的方式呈现理智的姐妹是大女儿艾莉诺,她一直在为家庭记账,保守着别人的秘密。她爱的是爱德华·费拉尔斯(休·格兰特饰),一个安静沉稳、与众不同的男人,私下里却具有强烈的幽默感。他俩在一起的场景中我们看到,当他们在庄园宅第的内部空间时,甚至是在村舍中时,他们都会受到约束—例如,在一个令人痛苦的场景中,艾莉诺必须克制地忍受着爱德华与其往昔的未婚妻露西·斯蒂尔(伊莫金·斯塔布斯[Imogen?Stubbs]饰)的赫然相对,这事发生在詹宁斯夫人位于伦敦的住宅中。当在室内的时候,他极为克制,受到他很久以前答应要娶另一个人的诺言的约束,但当艾莉诺和爱德华在户外时,他们会更加自由地谈话,并享受着一起共度的时光。在电影的开始部分,当他们初次一起行走在诺兰园的园林中时,爱德华向艾莉诺承认:“我讨厌伦敦,那里没有安宁。乡村生活是我的理想—一个小教区,我可以在那里做点善事,养养鸡,作很短的布道。”当他们在庄园骑马时,她有足够的自信向他叹惜自己身为女人的状态,“没有任何希望干任何一种工作”,或是有什么方法来挣钱养家。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

    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

    为人兄这部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或者改革家的命运,但具体指向则在在与现实相关;而我,对把中国历史上的事往现实上扯却不太赞成。
  •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的作者从晚年的视角,以跌宕起伏、大悲大喜的生命阅历谱写出精彩人生篇章。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轨迹,更是近代中国社会人生百态的一个缩影,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命感悟和人生启迪。人生如斯,在泥沙俱泻中唯有金砾能够沉淀,经过岁月的打磨,就能重新焕发光彩。从浪荡洋场到潦倒小镇,从豪门阔少到高墙囚犯,从苦力营生到光影人生,最终成为做客央视《东方时空》的“小巷馆主”。因怀真情,才见辞采。文中有深情的回忆,有细腻的描述,有冷静的反思,有深刻的剖析,更有对哲学命题的独特见解,可读可品,赏心悦目。
  • 蔡锷自述

    蔡锷自述

    蔡锷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并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青年将领。他短暂的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起源与进程,了解早期革命家们矢志不渝、无私奉献、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读物。
  • 鲁迅

    鲁迅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朝鲜发生东林党起义,清王朝应朝鲜政府之请求,派兵入朝。羽翼逐渐丰满的日本早已觊觎朝鲜,并且企图借朝鲜内乱的机会向中国挑衅,于是也立即派兵进入朝鲜,与清军对垒。在尚未宣战的情况下,日军击沉了中国运兵的商船,迫使清军应战。在平壤设防的清军在日军进攻下战败,被迫渡鸭绿江回国。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占领辽东,攻陷旅顺,血洗全城。在威海卫之战中,清政府的海军主力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按中国干支纪年,这一年是甲午年,这场战争,于是称作甲午战争……
热门推荐
  • 校园景爷是女神

    校园景爷是女神

    (绝对宠),穿越到转世身上,景然凭借随身系统,护好邻家小妹妹,虐得一手好渣,当得一个好红娘......对,还撩得一手好男神
  • 柚子说等等

    柚子说等等

    我承认,若要追赶你,有如天与海的距离。而海就是为了与天相遇,才映出了同样的蓝色。所以,请等等柚子,柚子想要和你感受同一片天空。
  • 我有一支惊神笔

    我有一支惊神笔

    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支神笔。曾年少轻狂画金银珠宝打脸拜金女。也曾为博红颜一笑让满城烟花开。画过阴谋阳谋换权势彪炳。画过肮脏高尚换敌国钱财。画四副《神兽图》名震天下。画一曲《霓裳曲》只慰风尘。这个名不见经传叫“路远”的小子,终于一句玩笑话让华尔街半数投行,风声鹤唳如临大敌了。这个出身贫贱叫“路远”的小子,终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他爹当头棒喝:“没有那支笔,你还是穷鬼,一无所有!”可唐独舞知道。这个男人从来都不是穷鬼。他有神笔画不来的傲骨,同时还有隐忍;他有神笔画不来的大城府,同时还有慈悲心……他腹黑而不为恶,他规矩而不迂腐。世界就是一片好大好大的江湖,而这些,不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么?
  • 客来行

    客来行

    我叫柳清来,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医生,今年才24岁,却不幸一场车祸,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并来到了一个叫阿正的婴儿身上,在这里,我有一个母亲,父亲的身份不得知,总感觉很厉害,但是他因病去世,母亲无奈下,便把我卖给了一个大人,取名柳清来。
  • 无限综漫之王者崛起

    无限综漫之王者崛起

    欢迎来到喰种的世界。这个世界,黑暗便是光明,杀戮便是救赎。强者高踞云端分享盛宴;弱者潦倒尘埃祈求垂怜。善与恶,生与死,血与火,光与暗。蓦然回首,他已君临黑暗之巅。
  • 妖诸侯

    妖诸侯

    西起英伦三岛,东至日本列岛,整个欧亚大陆架上,入目所见,过耳以闻,皆是人与妖的厮杀!一个半妖,如何在这人、妖互相敌视、对抗的时代生存并壮大起来……{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柔情似毒

    柔情似毒

    温柔纯净,天真烂漫的白柔柔小姐从遇到“大灰狼”的那一刻开始,整个世界逆转了。挡不尽的温(wei)柔(xie)缠(kong)绵(he),哼,谁说自己是小白兔,现在就给你变身,等着接招吧。鲜花,不要。钻戒,不要车房,不要“有一样东西,你不要也晚了。”恶狼玩味的看着眼前的小白兔。“什,什么?”白柔柔傻傻的一步一步走进大灰狼的陷阱。
  •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快穿:舒心逆袭记

    快穿:舒心逆袭记

    为了完成原主的心愿,为了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舒心一次次的穿越进不同的世界。霸道总裁,腹黑皇帝,英俊僵尸,性感吸血鬼,残忍大亨……每一个人物无疑不被舒心逆袭成功,舒心表示,她很强大,不过那不知名的神更强大!
  • TFBOYS十年宠爱

    TFBOYS十年宠爱

    十年之约!他们再一次偶然,遇见了三个女生!那三个女生知道他们是TFBOYS,也非常喜欢他们!小凯呢?为了保护他所喜欢的那个女生,他会怎么做?源源呢?在他们的学校遇见了她,女孩的活泼可爱吸引了他,他们又会发生什么呢?千玺呢?见到那个女生,他的心跳加速!在那个女生的高冷非高冷的性格下,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跟筱晨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