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带着期望的眼光看着她,施灵心里为以前的小姑娘感到酸涩。
一个姓施的女孩子,在丁家长大,再怎么都感到别别扭扭。一开始,家里最老的那个人,无论她做什么,都表现出嫌弃她的样子,其他人虽然没有这个神色,但她知道,他们也认为自己是多余的。直到娘把姐姐送去学习,然后伯娘她们开始挣针线钱,她们对她才多了几分笑脸。这也是看在娘和大姐的份上。
这次家里出了意外,小姑娘怎么扛得住后面的变故?自己引发的变化,真得自己买单啊!
拉回思绪,施灵道:“只要在韭菜生长期间,把它遮盖住不让阳光照射到身上,几周时间,韭菜的绿色就会退去,长出浅浅的黄色,味道也没有韭菜那么刺鼻,这样的菜就叫做韭黄。”
丁家大伯听了,好奇道:“只是遮挡阳光,就行了吗?”觉得并不是很辛苦啊。
施灵乐了:“辛苦在于浇水除草,这些都只能夜晚进行。而且这个遮盖是大面积的。还要想想用什么工具。”
山里人倒是讲究什么都要自己做。家里几个爷们都有几分竹篾手艺。虽说不是很精致,但粗略做一做家里需要的东西还是没有问题。几个兄弟就开始商量应该怎么编织竹篓。再好的竹器,都有缝隙,为了完全遮住阳光,范小花也提议用长长的野草,像编织帘子一样,在竹篓面上,搭上一层,可以防住正午的强光。
思灵看丁家人对她的提议并没有半点一会儿疑义,就顺利的接受了,心里暗乐,看来‘一切顺利成章’的效果还是有。
丁家人倒是急性子。连夜就开始砍了一些竹子,开始编织他们探讨出来的竹罩式样。几个妯娌把明天送野菜,挖野菜需要的背篓选出来。剩下的框子篓子着都用来盖在院子里。
施灵和丁小月商议,怎么卖韭黄最划算?
丁小月想了想说:“我们的量上不去,可能只能卖给道观。”
施灵点点头:“我们这就是吃个新鲜,就该走高端路线。可我们认识不了几个人,姐姐下次去道观送菜时,给他们露些风声,我们家种了一批新菜,下个月也送点给道观,全当这些时间道观对我们的照顾。”
丁小月有些不解:“不是卖给他们吗?”
施灵摇摇头:“那些道长怎么会大价钱满足口腹之欲,我们虽然是送给他们,他们却能用韭黄做出道观的上好素菜,那些达官显贵通过他们尝了味道,还怕我们的韭黄不畅销吗?”
听了施灵的话,丁小月倒是若有所悟,一直低头沉思。施灵借口睡觉,一边默背经文,一边又开始做之前没有完成的动作,快半夜,才做剜第一个动作,第二个动作不过做了一半就有些力竭,虽然没有大汗不止,却也是一身汗。
模模糊糊睡了一个囫囵觉,快天明时,鸡未打鸣,施灵腹中却是一阵打响,赶快跑进茅厕,拉出来的东西又黑又臭,出来净完手的施灵在茅厕外还闻着恶心的臭,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又从灶里拔出一盆灰倒进茅坑,才略略掩了气味。
趁着众人没有起床,施灵又努力做完第二个动作。这次洗澡时,施灵认真观察了自己身上的泥垢,应该不是单纯出汗所致,想到炼体朮前面的“洗经伐髓”几个大字,不是小白的施灵很感谢这份礼物的。
只是想到自己以后排出的臭物更多,得快些想想办法。
家里人陆陆续续起床,施灵决定今天进山去转一转。
施灵家住的屋子靠在悬崖边搭建的。向南边走可以到另一座山,往北边儿走,也有一条进山的路,东边儿就是悬崖,对面也是一座山,施灵问过丁铁柱,山有人家吗?
丁铁柱哈哈一笑:“这就是山里的听到音走到黑。我们在这边说话,可以听见声音,却无法直接过去,你忘记了,能过去的路只有从南边下山,再绕到那边山脚,爬到对面就得三天功夫,可那里”,丁铁柱只给施灵看“沿着那棵树向右转过去,十来米就有一条窄窄的小路,恰好十一二岁的孩子身体过去。所以大家采摘山货的时候都往南边儿和北边儿这两座山里走。”
今天,施灵和大家往南边山里走了走。
一朵又一朵的野花开了,这是春天留下的痕迹;气温开始高了起来,山里的蘑菇开始露脸,三三两两的长在一些隐蔽处,但是只要留意,总能找到一些。家里人多,走上一大圈儿还是能凑上一篮子。
野菜开始老了,大家选了又选,挑了又挑,嫩叶儿不多,大家在一起收拾时,丁小月带回了两个消息,一是食堂那边明确回话,野菜的嫩度确实不够了,大约还收三天的野菜就不再收了;二是镇上的太乙观表示收他们的新菜。
虽然知道野菜来钱只是短时间,但听到食堂确实不再收钱,已经习惯有了一处钱财来源的丁家,还真有些不习惯。
丁婆子的脸色明显拉了下来,丁家大伯娘与二伯娘手上的动作也缓了缓,已经长了见识的丁大虎不自觉地长叹一口气,就是几个小丫头,也悻悻的。范小花毕竟在作坊里待了些日子,比一般的村妇看得长远,再者,当时作坊食堂肯收野菜,也是本着帮一把是一把的原则,长远的路还是得靠自己。
看到范小花有些担忧的思虑,施灵安慰她道:“日在再难,都有盼头,如今你得好好养好自己,给我们生个胖弟弟呢。”
施灵这番话让一家人有些好受,只是一条突然出现又转瞬即逝的财路,让尝到甜头的人很是舍不得,就像沙漠里的旅客,突然碰到一眼甘泉,迫不及待地一边饮水,一边感谢神灵;可等到要离开时,那种明知不可能,却恨不得把泉水带上的心情,就像丁家人现在想继续赚钱的心情一样。
施灵看到大家失望的脸色,也有些食不知味。给家里早些找到一条新财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