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慢,打造你的职场突起路径 (1)
要勇于对不适当的提拔说“不”
1960年9月,在美国的一次研习会上,彼得博士首次公开发表了他的观点——在场多数人只是拼命地想复制一些老掉牙了的统计习题,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当时的听众是一群负责研究计划的主管,每个人都已晋升为一项或一项以上研究计划的主管。他们听了之后,敌意、嘲笑兼而有之。有名年轻的统计员捧腹大笑,并从椅子上跌下来,他向别人解释说如此强烈反应是被彼得博士具有冒犯意味的幽默演说所惹起的。而在同一时刻,他却没有注意到自己顶头上司的脸一阵红一阵紫。
现实的管理中,我们总能轻易地发现上面揭示的问题:
下面是彼得博士的研究资料中的一个典型的案例:
杰克在汽车维修公司是一名热忱又聪明的学徒,不久他被聘为正式的机械师。
在这个职位上他表现杰出,不但能诊断汽车的疑难杂病,还能不厌其烦地加以修复,于是他又被提升为该维修厂的领班。
然而,在担任领班之后,他原先对机械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反而成为他的缺点。因为不管维修厂的业务多么忙碌,他还是会承揽任何他觉得有趣的工作。
他总是说:“我们总得把事情做好嘛!”而他一旦工作起来,干不到完全满意绝不轻易罢手。他事事干预,极少坐在他的办公室。他常常亲自动手修理拆卸下来的引擎,而让原本从事那件工作的人呆站在一旁,并且不会给其他工人指派新的任务。结果维修厂里总是堆着做不完的工作,总是一团糟,交货时间也经常延误。杰克完全不了解,一般顾客并不在乎车子是否修得尽善尽美——他们只希望能如期取回车子。杰克也不了解,大部分工人对薪资比对引擎的兴趣还要浓厚。
因此,杰克对他的顾客和部属都不能应付得宜。从前他是一位能干的机械师,现在却成为不胜任的领班了。
像杰克这样被提拔,许多领导者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肯定。因为大多数公司一直把工资、奖金、头衔、提拔主管跟员工的表现和职业阶层挂钩,所处的阶层越高,工资就越高,额外津贴就越丰厚,头衔也越大。虽然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是把每个员工都引领到十分尴尬的境地。
晋升,作为一种鼓励、奖励的手段非常普遍。然而,在层级组织结构的金字塔中,由于人对权力欲望和组织对这种欲望的推动,往往会造成一种可悲的结果:一方面,一些无意或“无能”的人,由于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被提到了高位;另一方面,一些有意或“有能”之人为了得到更高一级的职位,会尽其才能,极尽拉关系、找靠山之能事,以遂其愿,结果无论哪一种人,当他们终于得到使人们仰首的职位时,所面对的却可能是他们不能胜任的工作,就像爬上了一个架错墙的梯子顶端,其中滋味只有当事人知道。
对于一个员工来说,他的表现是否优秀,往往是相对于他的职位而言。过高的晋升,只会让他从优秀走向不优秀,甚至是艰难。
一旦员工在低一级职位上干得很好,组织就会将其提升到较高一级的职位上来,一直到将员工提升到一个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上之后,组织才会停止对他的晋升。结果本来可以在低一级职位施展才华的人,却不得不处在一个自己所不能胜任,级别却较高的职位上,并且要在这个职位上一直耗到退休。这种状况就是典型的彼得原理的体现,但对于员工和组织双方来说,都没有好处。
明智的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把下属安排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安排到一个能让他们发挥出优秀水平的位置,而不是通过一味的提拔奖励,让他们最终迷失、甚至颓废在无尽的晋升阶梯中。
面对上司一个模糊的决定不要急于表态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小主管,为人比较正直,说话也比较直白,经常不注意方式、场合。有一次,小王上面刚好空出一个经理的职位,本来小王是最有希望晋升的,这件事也让小王高兴了好一阵子,没想到,老板却把小王叫到办公室,说这个职位要以外聘的方式填补,暂不考虑内部员工的升迁。小王顿时犹如被泼了一瓢冷水,不悦的情绪立刻表现出来,虽然没有对老板说什么,但在私下里却牢骚满腹。因为这个职位,除了小王,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了,小王在这家公司的业绩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颇得下属的爱戴和佩服。
小王实在不理解老板的想法!他准备跟老板好好争取一下,所以小王又找到老板,并陈述自己的功绩,可老板还是坚持己见。小王有点愤怒了,一气之下,向老板提出了辞职,他觉得凭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老板是不会同意的。没想到,老板居然同意了。第二天,新经理的职位被和小王地位一样,却没有小王能力强的小李担当了。其实当天老板也对小李说了与小王同样的话,但小李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没有任何的抱怨。结果小王由于不能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把升迁的机会拱手让给了他人。
在上述案例中,小王和老板之间就是一场博弈,是一场职场的博弈,也是一次人际关系的互动。老板对小王说的话正是要看小王的选择,他要根据小王的选择,再做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小王牢骚满腹,惹得老板不满,好机会自然落不到他身上。
小王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人生中,随时随地都存在博弈,所以做出每个策略之前都要考虑结果。
人的一生,本身就可以看成是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我们时刻都在决策着,比如选择什么专业、报考什么学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开展一项研究、如何打理生意、该和谁合作、做不做兼职、要不要换工作,甚至是要不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要不要孩子,等等,而这些只不过是人生决策中的几个重要事件而已,其他平常的决策更是数不胜数。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你并不是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的身边充斥着和你一样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你的选择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越早听从“心灵召唤”,越少的后悔成本
同是闯荡江湖,有的人波澜不惊,有的人却风生水起,这是因为有的人不谙水性,而有的人却精于此道。同样,在职场闯荡,有的人忙忙碌碌、举步维艰,有的人却平步青云、直上九天。这是为什么?其实,职场如江湖,怎样在江湖中修炼内功,使自己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对于你经营好自己的事业是至关重要的。
李开复从微软跳槽到Google,引起了一次人事地震,导致微软起诉Google。虽说官司最终和解,但两家世界上有名的公司为了一个员工打官司,毕竟很少见。
李开复给人的印象是儒雅、坦诚和智慧,中国的大学生们非常崇拜他。李开复曾说过微软是他最后一个东家,他在微软5年,跳槽走的时候,又解释说是要“追随我心”。
从经历看,李开复从小就很有个性,或者说是叛逆,幼儿园没上完,就要上小学,家长不同意,他就天天闹,最后还是让他上了学。20世纪70年代,李开复在美国读法律,毕业以后很可能成为大律师,在美国做律师都是很有钱的,社会地位也高,可是他中途放弃,说要学新鲜的,于是,学了计算机。那时计算机行业远没有现在这么火,可他还是“冒险”学了计算机。
在李开复的职业生涯里,都是在一个地方干三五年,就跳槽到别处。虽然李开复经常会“追随我心”,有个性,但并不“个涩”。李开复性格比较腼腆,但他非常清楚,在企业里面,得到关键人物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就用了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请人吃饭,向人请教。在公司里面,大家吃午饭都很随便,李开复就专门去请本部门、其他部门的重要人物共进午餐,今天请这个吃,明天请那个吃,还总向人家请教。这样,几个月的时间,李开复就成为公司里面所有关键人物都很喜欢的人。
Google请李开复,其实主要看中他对青年大学生们的魅力。因为Google是靠计算机技术立足的公司,中国学生又是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机天才最多的国家,请到李开复,就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和魅力招聘到最棒的人才。事实上,李开复到Google上任之后,首先做的事就是招聘大学生。
追随我心,可以,但前提是:得到雇主(老板)的认可和支持。这才是李开复成功的关键。
总会有某一个地方,某一个人,某件一事情,会朝我们召唤,让我们的心灵日夜不安。非要实现,才觉得心满意足,没有遗憾。但是,我们真的会听从心灵的渴望,听从它的召唤吗?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会的。但是当我们真的要面临选择的时候,却未必会听从心灵的召唤。因为没有人是完全自由的,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被固定的社会观念“洗脑”,只有屈从于世俗的眼光,屈从于众人对金钱、地位、名利和虚荣心的极度崇拜,我们才能感觉到安全和自尊。仅此一条,就足以让我们选择错位,违背初衷。
莫潇是一个高薪的白领,在外人看来可谓是春风得意,生活事业一片锦绣。但是莫潇的内心深处却并不快乐。因为当初是顺从父母的安排,成了这家大型网站的程序员。可是,日复一日的电脑操作使她对这份原本就毫无兴趣可言的机械式工作更加厌倦,相反更加激发她原先的文学梦。
这时的她更加矛盾。从兴趣角度来说,她是一百个不心甘,甚至有了轻微的办公室恐惧症。但是其他地方未必能给这么高的薪水。另一方面她也害怕自己没有文学工作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这种长时间的矛盾状态让她很压抑。
选择并不复杂,从心即可。但是选择背后的利益和代价却直接导致了复杂。并且越是到了后期想反悔就越加困难。因为一旦选择了某条人生道路,就存在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并不断自我强化的惯性。我们在一个职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慢慢积累起这方面的专门技能,如果半路出家转行,必然经过一个艰苦的“换羽”过程,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新的制度和工作知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而这些被浪费掉的时间原本已经够我们在某一方面积淀很多工作经验和晋升成本了。
所以说,越早听从心灵的召唤,反悔的成本就越少一些。长期心不甘情不愿的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痛苦。它就像是结婚,如果另一半是喜欢的人,那么即使以后再苦再难也会觉得可以忍受也会有幸福的感觉。如果不是喜欢的人,即使在外人看起来很完美,自己也会觉得遗憾。
心灵是最诚实的,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心灵所召唤和吸引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最想得到的东西。心灵的召唤的东西,往往也来自于我们生命特质的使命。这里面蕴藏着我们的兴趣、天赋和激情。听从心灵的召唤,一切都会因此变得简单。
当你还不能掌控锅时,就干好碗里的
我们来设置一个经常面临的场景:
最近恰巧你事情很多,正当你忙不过来的时候,女助手忽然提交了辞呈。看着你惊讶的表情,她美丽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
“经理,我也是没办法,”,
“虽然你对我很好,但我毕竟也要有自己的发展,我不能一辈子窝在你这个小诊所里当助理。”
你是不是听明白了,她是嫌弃小庙,容不下她这尊大佛了,年轻人啊,总是这么心高气傲,好高骛远。
“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吗?你旁敲侧击。
女助手递给我一张名片:“这是我的新工作单位,请多指教。”
我看到那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心理诊所,的确是比我这里大,但我知道,这个地方,并不适合所有研究心理学的人去。
看着女助手的倩影离去,你是不是有点暗生怜悯的情绪,这样的女孩子,出去早晚会吃到苦头。因为不甘渺小,不脚踏实地的人到哪里都不会成功。其实,女助手的心理很好理解。心理学认为,她这样的表现就是虚荣。
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因为虚荣与自尊有关。人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损害或威胁时。或过分自尊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如珠光宝气招摇过市、哗众取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