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朝演绎————————————
人物:中书令顾子倾,尚书令周衍布,黄门侍郎周烙阳。
类别:政戏
地点:议政院
时间:启成二年
事件:近日,关于各官员俸禄问题中书,尚书,门下等三省开启三省会审,讨论是否提高官员俸禄……
题目:三高官官商定官员俸禄问题。
真实时间:201611.17
姜丞渝爱周衍布和烙阳
评分:(把考官评分条复制过来。最后整理时完善这条)
————————————————————开戏禁水————————————
中书令卷一:
信手拈来茶盏,浅饮慢酌,放盏轻抚衣衫,来得匆忙,衣衫也不曾有时间理下。
手指微曲互扣,眉蹙思索如何开口,蓦而将目光抛向尚书令,音淡起,
“周大人,此事你怎么看?”
尚书令:
拎着壶酒不离身,吊儿郎当跟着俩人进了门,占了座,就开始朝嘴里灌着酒,叹声舒心,这才开始议论近日要事,手一抹无须下颚,作是稳重深沉“此事要问本官作何想,真是实乃惭愧,并不觉又何需要加升官员俸禄的理由”
黄门侍郎。
看向尚书令,不由叹一口气。
不由的劝谏道:“周尚书,此乃我三高官官共商国事之机怎可如此这般,希望周尚书重视这次三省之间共同商讨之事……”言罢。
拿起一册文案递给中书令,随后缓了缓思绪说道,“顾大人,此文案乃门下省统计出的官员俸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官员依靠俸禄只能维持基本开销,所以本官以为提高官吏俸禄可行,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贪污腐败。同时,提高监察方面的力度,以巡查为主暗访为辅,两者相辅相成必然使贪污腐败现象有所收敛。”
中书令卷二:
闻之言眉蹙,指不觉间捏紧几分,似有不悦道,
“周尚书,此事看似小,其实大也。事关群臣家计,国库金银输出,怎能不加斟酌,妄下言论?”
听侍郎所言,交扣手指微张,转目接过侍郎递来书卷,稍加翻阅,点头赞同状,
“侍郎言之有理,群臣家计无定,如何安心辅政矣?”
放书卷,目光再扫侍郎而去,
“但是这贪污腐败之风当如何止?本官知不甚明,劳大人告知一二。”
尚书令:
垂首抚摸酒壶上纹路,边听二人打着官腔说官事,实乃不合自己性子,可无奈头顶官帽重千斤,又是旁人眼里三省同堂议事如此之大,只得竖起双耳听个仔细。或是经年有此话评予我,算是老脸一红作罢。官员俸禄之事其深浅难测,就怕一时不备便是落得千人剐恨。坐正身子,一时肃言“二位大人说的是,周某惭愧。”酒壶搁案以表全心思虑之意,接着顾中书之言“二位大人既牵出诸多问题,周某不妨直言。如今虽说天下太平,可世间有贫有富结合才得以平衡。二位大人皆同意这官员俸禄足以维持家中生存,乃低下无法激起为官之意。可周某敢问二位大人,为官之本为何,父母官究竟以何为重!”
黄门侍郎:
端坐于桌前,对着尚书令道:“周尚书之言又失偏颇,本官认为提高官员俸禄的必要性在于保证官员的积极性和减少贪腐的关键,试问有多少官员可以把俸禄用于百姓?有多少官员可做到不拿朝廷俸禄而造福百姓的?”
看向中书令,道:“顾大人,三省协调是保证各政务畅通的关键,所以本官建议,由三省提出各自意见然后汇总商讨此事。”
中书令卷三:
“周侍郎所言不虚,吾等所论之事,正是官者择选之路,贪污受贿,亦或是清政廉明。奈何世人贪念深沉,官者亦不例外,俸禄高低亦与之无关。”
提盏,手捻茶盏盖,微垂首沉吟几分,
“但是,若俸禄低下,较常人收入之不及,又有几人愿做这父母官?毕竟,他们亦是人矣,所得之财不能糊口,家必散矣。”
尚书令:
为官数年不曾有几次正经,酒瘾犯头实抗不过二人絮叨,径自拿起酒壶昂首一灌,辛辣入喉方醒,稍加整里思绪,也不言这无礼之举,就道那官员众参之事“周侍郎再三言至官腐,周某只能说,贪乃人之七原罪,天性有之需克制,何以惯之?如你所言,无论添多少俸禄都是堵不住他们那张狮子口。官贪还之贪,解决根本方为上策,可这朝堂是由清官小人所以平衡,应另寻它法”接以笃定“周某还依先前,不添俸禄。”
黄门侍郎:
闻言,便答道:“周尚书所言不错,贪腐堵不住他们那张口,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贪腐相当于水患,当年禹帝治水前期用堵,效果是堵不胜堵,后来改用疏,堵并重,结果留下了大禹治水的典故。”
对着中书,尚书道:“下官认为,提高官员俸禄相当于禹帝治水中的‘疏’,而督察相当于‘堵’。疏策:提高官员俸禄在于安抚一些品行较好的官员让他们继续保持,不让他们因为俸禄不够而搜刮名脂民膏……顾大人,周大人以为如何?”
中书令卷四:
“清官无错,何以不加?须知清官养家糊口比贪官难矣。”
摩挲茶杯雕文,描摹图案,再闻侍郎言,眉蹙若有所思,
“侍郎所言极是。”
亓言深以为然,贪官污吏仿若洪水,不加疏堵治理,终有一日,必将决堤,届时民灾大矣,国亦危矣,
“然则,疏策已定,堵策何如?”
尚书令周衍布:
细酌疏堵,只叹实行难也。略沉吟“疏堵之意虽好,然因多加思虑完善,尽不留半毫罅隙于奸人空钻”多半已是一路,仅添“此疏之本堵也。国库不丰便以堵以贪官之贪得财物而疏。如此只剩如何升清鞭贪,不怠清不溺贪,此事尤为费脑,只得请周侍郎再荐思路。”
黄门侍郎周烙阳:
听完两位大人所说,便答道:“堵策当在设规立法。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军纪则一盘散沙。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律法和规矩。”
缓了缓思绪,又道:“本官总结了以下几点:一丶完善律法制度,二丶督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应当联合行动,三丶审查时由三省各出一人旁听和监察。四丶案件处理完后一份存档,另一份交门下省审查。”
看向中书,尚书,道:“古人云上行而下效。所以此事还是要三省之间共同出力,相互配合。其一立法有劳中书省起草,其二司法三部门由尚书省负责协调,其三三省分别派出一人,并定期更换,其四门下省负责审查,往返三次审查不过开启三省会审”言罢,端起一盏茶,缓缓而饮。
中书令卷五:
捻茶杯兀自摩挲,沉吟不语,似是思虑亓言是否可行,半晌方以茶杯叩桌,悦之于眉梢,
“周侍郎所言正中本官心意,却比本官心细,各处想之周到,叫本官好生佩服。此事似长路,漫漫矣,本官定会全力配合,以至彻底解决。”
“想来三省联合,此事必能成矣。”
尚书令周衍布:
见三省会审之事已然成型,身懒一斜,指挑酒壶柄旋至嘴边,灌了口辛辣,只赞道“周侍郎真是青年才俊,思绪紧密,所有思量已有对策。即如此,只余下禀明皇上开始实行,还望周侍郎明日朝上带领请旨”
黄门侍郎周烙阳:
听完,站起身抱拳,回道:“望我们三省此番协作能取得成效。感谢各位的支持,明日希望由三省共同请旨,以表三省通力合作之心”
对着中书,尚书道:“顾中书,周尚书,此事的起草,执行。望二位大人谨慎对待,避免出现错漏。”
站起身,道:“此番三省会审结束本官自当回去安排门下省部署好一切事宜,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告退。”转身阔步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