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有人过于的醒目,就很可能遭到别人的妒忌,更甚至会遭别人的暗算,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很简单,鹤立鸡群,只能是孤芳自赏了。所以,很多时候,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过于高调,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曾国藩是在居家守丧期间响应咸丰帝的号召,组建湘军的。不能为母亲守三年之丧,这在儒家看来是不孝的。但由于时势紧迫,他听从了好友郭嵩焘的劝说,“移孝作忠”,出山为清王朝效力。
可是,他锋芒太露,处处遭人忌妒、受人暗算,连咸丰皇帝也不信任他。1857年2月,他的父亲曾麟书病逝,朝廷给了他三个月的假,令他假满后回江西带兵作战。曾国藩伸手要权被拒绝,还要承受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朋友的规劝、指责如潮水般席卷而来。曾国藩忧心忡忡,遂导致失眠。朋友欧阳兆熊深知其病根所在,便借用黄、老来讽劝曾国藩,暗喻他过去所采取的铁血政策,未免有失偏颇,锋芒太露,伤己伤人。面对朋友的规劝,曾国藩陷入深深的反思。
自率湘军东征以来,曾国藩有胜有败,四处碰壁,究其原因,主要是曾国藩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且未授予地方实权。同时,曾国藩也感到自己在修养方面有很多弱点,在为人处世方面刚愎自用,目中无人。他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为此所到之处,常公开表示不满,一针见血,从而遭人忌恨,受到排挤,总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经过多年的宦海沉浮,曾国藩深深地意识到,仅凭他一己之力,是无法扭转官场这种状况的,如若继续为官,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学习、去适应。
攻下金陵之后,曾氏兄弟的声望可说是如日中天,达于极盛,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世袭罔替,所有湘军大小将领及有功人员,莫不论功封赏。时湘军人物官居督抚位子的便有十人,长江流域的水师,全在湘军将领控制之下,曾国藩所保奏的人物,无不如奏所授。
但树大招风,朝廷的猜忌与朝臣的妒忌随之而来。
颇有心计的曾国藩应对从容,马上采取了一个裁军之计。不等朝廷的防范措施下来,就先来了个自我裁军。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曾国藩意识到鸡蛋是不能与石头碰的,既然不能碰,那就必须改变思路,明哲保身。
曾国藩深谙老庄之法,他洞悉清朝政治形势,对自己的仕途也有一套圆熟通达的哲学理念。
正是由于曾国藩居安思危,在功高位显之时洞悉世态人情之险,从而以退为进,保持一种低调通达的作风,才能确保和成就他的功德。
曾国藩说:越走向高位,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而惨败的结局就越多。因为“高处不胜寒”啊!那么,每升迁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谨慎小心来处理各种事务。他借用烈马驾车、绳索已朽,形容随时有翻车的可能。因此,我们万不可因一时的得意而麻痹大意,或者在平时的交谈中不断标榜自己,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人应不断反躬自省,修身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