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十年前听过一首歌,名字叫《错》。是由当时和毛阿敏、韦唯齐名的王虹演唱,她曾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绎《血染的风采》。这首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MTV以佛门为背景、王虹哀怨的眼神和呐喊般的演唱风格,还有歌词最后的:“去追回往日的欢乐”、“那错中的欢乐”。多愁善感的我就喜欢这种和自己较劲的风格。现代人称之为“矫情”。
岁月已逝,今天又想起了这首歌。王虹早已销声匿迹,在网上能搜索出的《错》不知道有多少个版本。依次试听,终于确定崔健的那首《错》才是我熟悉的旋律。和王虹不同,这位摇滚大叔在演唱这首歌时几无摇滚风采,显得是那么平淡。
谁说认识你是命运的错
谁说离开你是命运的折磨
谁说这一切都是错
那我情愿情愿错再错
那情感一时无意的失落
才是真正的错
在茫茫的人海里忍受
忍受孤独和寂寞
去追回往日的欢乐
那往日的欢乐
那错中的欢乐
这个发现也是我期待的结果。年华老去,人的内心也趋于平静。在时间长河中前行,蓦然回首,我们的岁月竟会有那么多错。
错,本义是“恢复金属器皿本色”。后来演变为过错、错过、盘根错节,甚至是磨刀石。如“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错”这个字,现在用得最多的是“过错”。违反法律、标准、制度,一时疏忽,一时糊涂,都可能犯错。象顶风作案、贪污受贿,最终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小孩看管不力,被人贩子偷走;一时兴起,顺手牵羊,被人当成小偷,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但犯错的原因还不止这些。
有的错是一念之差、看错了人。有的人看错人,婚姻痛苦一辈子。孔子看错人,成为他一生的污点。他后悔自己劝说盗跖弃恶从善,因为他后来发现选错了对象、成了对牛弹琴。象盗跖这样十恶不赦、执迷不悟的人当然不知错、更不会认错。所以孔子的所有感化都是徒劳。如果是我,我不会去劝说别人要弃暗投明。
也许有的人生来就是这样,没有是非、善恶之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但是这句话对于盗跖来就不适用,因为“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有的错是敌人太强大(狡猾)、而自己又太愚笨造成的。最常见的是被骗财、骗色、骗取信任。也有被骗取其它的。楚怀王知道错了,他不该相信张仪的鬼话,错失了楚、齐联盟,最后竟要了他的命。
有的错是无可奈何,如:陆游在母亲的强大压力下,被迫休了妻子唐婉。
陆游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钗头凤》,上阙是这样的: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结尾三个错,表达了他对这段爱情的不舍,和对“东风恶”的痛恨。我的理解,这里的“错”包括了过错和错过的双重含义。陆游和唐婉是受害者,他们有什么错?真要说起来,陆游的不反抗才是真正的错。
人生何处不犯错?我们都不想犯错,但在智商、对手、外界因素等主客观条件下,难免会犯错。有的错后果严重,有的错不会致命,但遗恨终生。上天给了我们“容错”的空间。比如佛家提倡“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基督教还在指定的日子、由专人接待信徒进行忏悔。
至于我,选错了文理,选错了专业,认错了人,写文章还要写错别字。象我这样的人多不胜数。当然我还没到“投错了胎”的最高境界。
不是说犯错无关紧要,关键要吸取教训,或者叫做知错就改。“知耻近乎勇”,我现在弃工从文,就是迷途知返、不想遗恨终生的典型案例。有错不要紧,改了就是真。
我有是非、善恶的标准,所以我才认错,但不是人人都和我一样。他们知错不改,就愿意享受“错中的欢乐”。
而有的错,在当时无法判断,只有等到若干年以后才知道现在的下场是因为做了什么事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成了判断对错的标准。
如西汉时的“七王之乱”。西汉初年为了扩大刘氏影响、铲除异姓、稳固江山,采用了分封制,但在若干年后,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各地刘姓“王”揭竿而起,造成了破坏力极大的“七王之乱”。唐朝也有这种情况。那这个分封制到底是对是错?我只能说,在汉、唐建立之初它对稳定社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但后来因为社会状况发生改变反而成了导致内乱的原因。
对错的标准在变。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生要向老师送干肉,这在他那个时代叫作“礼”;现在就该叫行(受)贿了。我不是孔子,所以我不会被纪委的同志们带走。
对错的确很难评判。再如,有很多案件难以正确判决。这是因为影响结果的因素太多,从而产生为数不少的冤、假、错案。但是人在做、天在看,正义可能迟到,却从不会缺席。
光阴渐逝,很多事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人生不是判断题,又何必一定要论个对错呢?这才是我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