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明一晃已经进宫任职好几天了,他并不懂摔跤之术,只是每天教这些比自己小两三岁的大孩子一些擒拿之术而已,日子过得倒也清闲。
这些小布库们面对这个没大自己几岁的总教头,心中总有些不服气,于是他们私下里商量,要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居然小小年纪就敢给他们当总教头。
马思明早就看出来了他们的心思,于是便留心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这一天,小布库们商量好了,在马思明到来之前故意布下了许多机关陷阱,他们想给马思明一个难堪,看看他到底配不配做这个总教头。
首先是飞绳摆木,飞绳摆木就是将一根大木头用绳索绑起来,悬在暗处,然后布下暗绳,只要马思明进来一触碰到这根暗绳,大木头就会突然从暗处迎面袭来。
马思明是何等身手,加之他早有防备之心,这一关被他轻松而过。
第二关是天网地坑,天网地坑就是事先在地上挖一个大坑,里面插上竹签等物,然后在上面盖上覆盖物,只要人一踏上去便会立马坠入坑中,同时,上方还会落下来一张大网,任凭你武功再高,也难以逃脱。
马思明本身练就的就是江南燕子门的轻身功夫,他岂能落入地坑之中,那天网也同样没能将他罩住。
第三关便是人海战,这些小布库们商量好了,如果马教头能够闯过前两关,那大家就一拥而上,量他就是一头猛虎,也无法抵御这一群狼,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把他抱住摔倒,让他颜面扫地。
马思明不光轻功好,内功修为也是非常深厚的,他见这群小布库们要用这人海战术,他岂能容他们近身,他一沉丹田气,内力上提惯于手掌之上,一招“佛光普照”便将他们尽数震得飞了开去,如此,所有小布库们无一不心悦诚服,全都拜倒在地,愿意虚心接受马教头的指点。
这些小布库们各个生龙活虎,而且技艺娴熟,摔打能力本就练得炉火纯青,加之马思明指导他们擒拿之术,更是如虎添翼。
这些人都练得非常好,唯有一个年龄最小的布库,名叫鄂博哏,因为身材比其他人矮小,经常被其他布库们当陪练摔打,此人特别顽强,总是一副不服输的样子,与其他人进行周旋。
康熙见他人小力单,几次想把他送出宫去,但都被他苦苦哀求,无奈只好将他留了下来。
马思明自从接管这些布库们,便喜欢上了他,每有闲暇,便单独指教他一些技巧。
这名小布库非常虚心学习,他不满足于摔跤和擒拿之术,见马思明武功高强,便央求他教他武功,马思明因为喜欢他,便把自己所学的一套少林拳法传授给了鄂博哏,这小布库很快就掌握了这套拳的要领,把这套拳法练得是炉火纯青,让他在跟其他布库们比试,便有了些许胜算。
康熙小皇帝没有想到,当初自己心软留下了小布库鄂博哏,居然留对了人,这小布库鄂博哏后来给他的大清朝挽回了好大的颜面,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马思明天天都能见到康熙皇帝,看上去这位康熙皇帝并不怎么勤政,除了每天应付早朝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后宫里泡着,不是和这些年轻人摔跤,就是和马思明、多隆探讨武艺,经常切磋。
康熙皇帝武功也是不错,但是和马思明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就连多隆他也比不了,不过每次切磋,多隆都假意败给康熙皇帝,最好的成绩也就是打个平手,马思明却从来不这么做,每次都将康熙皇帝打得很惨,然后指导他哪些地方应该注意些什么,康熙皇帝倒也不计较输赢,虚心听他讲解。
多隆这时候就打趣他说:“以马兄弟的武功造诣可以做帝师了。”
康熙皇帝哈哈笑道:“嗯嗯!多隆,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可以考虑给他加官进爵了。”
马思明可不想做什么帝师,更别说什么加官进爵了,连忙说道:“并非思明武艺精湛,而是皇上虚心好学罢了,若皇上这么想那思明以后也学多护卫,处处礼让皇上就是了。”
康熙笑道:“也罢也罢,只要你帮朕好好训练这些布库们朕自当会好好的封赏你的。”
这日,康熙皇帝在武英殿约见马思明,马思明来到时屋里只有康熙皇帝一人,没有随身太监、宫女,也没有贴身的护卫,马思明甚感奇怪。
马思明进得大殿来见过康熙皇帝,见他一脸的忧郁便问道:“皇上这是为了何事忧心?”
康熙说道:“还不是为了鳌拜……”
今天多费一点唇舌,说说鳌拜的生平,让大家了解了解这个康熙初年最令康熙头疼的人物。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生得人高马大,天生神力,青年时代起就在皇太极的军中效力,他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克察哈尔部,后又远征朝鲜,屡立大功。
天启年间,辽东失陷于后金之手,明将毛文龙率军退守皮岛(今朝鲜椵岛),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骚扰和牵制后金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敌。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大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日夜筹划,企图拔掉这颗钉子。
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诸将往攻皮岛。硕讬久攻不下,皇太极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当时正好在他的军中效力。阿济格与鳌拜等众将反复商议后,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鳌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生来见王。”
鳌拜与准塔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见状,奋起大呼,第一个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终于被攻克。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
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经失陷,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锦州城之南为松山城,锦州西南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这些要塞重镇构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从清军方面来说,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先取宁、锦等城。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于是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于八月初进至松山,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部遥相呼应,大放火器,猛攻清军。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势下,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当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do),路遇明军大批骑兵,鳌拜不惧敌众我寡,首当其冲迎头而上,手下兵将深受鼓舞,大家合力跟随鳌拜奋勇向前,以少胜多击败对方,声势大振,鳌拜见战机正好,便不等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次大败明军。
鳌拜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西援锦州之师。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人率军沿海边撤退。清军从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杀。鳌拜与阿济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击之,明军大败而溃。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自杏山沿海至塔山的海面漂满了明军的尸首。松锦一战,关系着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后,明朝势力更衰,败局已定。次年六月,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
后来闯王李自成领兵攻入北京城,崇祯吊死。吴三桂因刘宗敏强占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而引清兵入关。
入关以后,鳌拜主要的任务是追击农民军。顺治元年(1644)十月,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取道陕北,进攻已经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农民军,率军由内蒙入陕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随即挥师南下。后来多铎率军攻进潼关,直逼西安。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退往湖广。阿济格奉旨率军剿除“流寇余孽”,鳌拜等遂分翼出师,水陆并进,于河南邓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后十三战,重创大顺军。顺治二年(1645)六月,李自成于湖北九宫山大败,从此再无音讯,大顺军土崩瓦解。
鳌拜打垮李自成后,清军开始对付大西军。顺治三年(1646)正月,鳌拜又随肃亲王豪格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清军得知张献忠率军已退到西充一带,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领先头部队前往狙击。两军相遇,鳌拜等人又是身先士卒,往前猛冲。狭路相逢勇者胜,昔日威风一时的大西军抵挡不住鳌拜的勇猛而溃败,张献忠在绝望中被鳌拜擒住斩杀。清军击破大西军营垒130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骡牲畜12200余匹。打败大西军主力之后,鳌拜等又继续深入,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
豪格在四川攻陷后上奏表称:击破大西军,擒杀张献忠,鳌拜首功。
顺治皇帝因此册封鳌拜一等公爵,领镶黄旗。还送了他一个“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
鳌拜回京后被委以高官厚禄。顺治皇帝临终前留下遗诏,特命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鳌拜这一生战功卓著,对大清朝可谓忠心耿耿。但是自从当上辅政大臣之后,开始居功自傲,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康熙四年,太皇太后孝庄为康熙选皇后,当时的人选有索尼之孙女,遏必隆之女,鳌拜之女,最让鳌拜对康熙皇帝不满的地方就是册立皇后这件事。孝庄太后当时已经看出了鳌拜的狂傲野心,为了削弱他的力量,制衡于他,便没有选他的女儿做皇后,而是选择了索尼的孙女做了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这让鳌拜非常恼火,心里恨透了孝庄。于是在朝堂之上欺负康熙年幼,经常刁难康熙,凡遇有大臣为康熙出头,鳌拜便暗暗使人诬告等事,直至将其踢倒,辅政大臣苏克哈萨原本因为圈地之事就与鳌拜有过冲突,后又在朝堂上为康熙撑腰,因此得罪鳌拜,最后遭到鳌拜等人的指控,被灭了满门。
康熙皇帝日渐长大,亲政后对鳌拜相当不满,因他独霸朝野,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索尼之子索额图看出了康熙小皇帝的心思,同时也想除掉这个一直在仕途上压制着他的鳌拜,便秘密进言说愿意帮皇上谋划分忧。
康熙说道:“鳌拜乃是满洲第一勇士,又权倾朝野,有谁敢冒死上奏他的罪责?”
索额图说道:“如今朝堂之上尽是鳌拜党羽,直接上奏治他的罪恐怕难以成功,我倒是有个好办法,我们不如来个擒贼先擒王,然后挟王而除其党羽,这样大功可成。”
康熙说道:“鳌拜乃是满洲第一勇士,谁人能够将他擒住?”
索额图说道:“皇上可以先欲擒故纵,故意疏于国事,然后招些强壮之少年入宫,假意陪皇上玩耍,秘密练习扑拿之术,待时机成熟,宣鳌拜进宫,大家一拥而上,纵然鳌拜再为勇猛,也必不能胜我们人多,这样就可以将他一举擒住了。然后将鳌拜的罪行昭告天下,凡有为其求情者同罪论,这样便可以震慑住鳌拜的党羽,然后皇上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如此大计可成。”
康熙觉得此计可行,便欣然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