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再现西方教高手
“祖龙施主,此战你究竟是打还是不打?不打便算你输了!”药师王佛瞪着双眼沿着祖龙手指方向看了半天,那里依旧空无一人,左等右等之下不觉颇为心烦,只当祖龙是故意耍他,满是不忿的喝道。
“老子跟你说了,此战老子的对手不是你!你若想死,下场老子再来收拾你,现在你先滚一边去!”祖龙两眼一翻,怒瞪药师王佛一眼,撇撇嘴吼道。
“你……”药师王佛好歹也是开天之后便已出世的人物,向来注意涵养和风度,注重面皮,哪里见过像祖龙这般无赖泼皮之人,不觉被祖龙一翻呵斥气的满脸通红,气不打一处。
“来了!”祖龙哈哈大笑,两眼全神贯注的看着手指方向,嘴里轻轻的吐出两个字。
药师王佛神色一怔,瞬间也忘记了发怒,神识铺天盖地扫向祖龙说所说方向。果然,药师王佛神识中逐渐出现一道清瘦的人影,悠悠然踏步而来。
“祖龙修为果然在我之上!”药师王佛看清来人,心如遭重锤,满嘴说不出的苦涩。
原本药师王佛还自恃悟性智慧,以为祖龙虽然出生在自己之前,但是修为却未必在自己之上,心里还存着一拼之心。但是现在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药师王佛不承认,祖龙修为的确在他之上。而且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从祖龙能事先发现来人,而自己却在祖龙两次提醒之后才能发觉,这之间的修为差距就足以凹显出来。
就在药师王百肠愁结时,那道出现在药师王佛神识中的人影,终于出现在所有人族将士眼前。来人一身道装打扮,脚踩着一朵五色祥云,手中倒提着一支树枝,头顶顶着一轮耀眼的金轮。
“花开见我我见人,八宝池下领圣听;二六莲台生瑞彩,波罗花放满园香。贫道西方教毗婆尸见过祖龙道友!”那道人作歌而来,见到祖龙稽首作礼道。
“踏五彩祥云而来,此人修为已然是准圣后期,至少是斩过两尸的高手,怎的西方教还有如此高手?”鲲鹏见到毗婆尸脚下的祥云,脸色一冷,心里暗暗有些诧异。
每个人按照修为不同,能驾驭的祥云也是分等阶的。祥云等级最高为七彩,乃是圣人修为方能驾驭的。其下便是准圣驾驭的五彩祥云,按照修为的不同,五彩之色深浅程度也不尽相同。毗婆尸脚下的五彩祥云颜色鲜艳而浓郁,其中隐隐已现另外两种杂色,虽然很淡很淡,几乎可以忽略,但是终究是要突破七彩之色的先兆,显然毗婆尸已经是准圣后期巅峰的高手,离成圣也只差一步之遥。
“不是说西方之地地处边陲,灵气稀薄而贫瘠,不适合修行,何时又多了如此多的准圣后期高手?”鲲鹏眼中冷光闪烁,脑海中念头飞转。“西方教的二位隐藏的好深,看来图谋非小哇!”
“你就是毗婆尸?很好很好,老子已经等候你多时了。看你修为不弱,这场架打的才有些意思!我们废话少说,”祖龙大大咧咧的瞪着一双圆铜巨眼,上下不停打量毗婆尸,声如轰雷般说道。
毗婆尸,西方教准提道人座下的又一大王牌,为准提道人座下第二大弟子,与药师王佛地位相当。在后世,毗婆尸为上古七佛之一,且为上古七佛之首。毗婆尸与药师王佛不同,药师王佛心有大慈悲,主修慈悲渡人,广施妙法,在世人眼里是一座慈悲大佛,多与“药“字相关。
毗婆尸虽然同样有大慈悲之心,但是侧重点却与药师王佛截然相反,主张用佛门大力荡尽魔秽,以杀止杀。所以,药师王佛是一尊救人的佛,而毗婆尸却是一尊凶恶的降魔大佛。
在西方教,药师王佛与毗婆尸代表着完全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一者主张慈悲济世,渡尽一切可渡之人,即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无论你做了多大孽,无论你犯了多大罪,只要你肯放下手中的屠刀,佛便会完全接纳你。
而毗婆尸的修行观点却是,杀一人可救千人,杀!所以毗婆尸的修行,更大程度上却是以杀入佛,当然这种杀与戮天的杀道又不同。戮天的杀道,是真正领悟杀道的精华,完全的沉浸在杀道规则之中,以因果业力为修行元素。毗婆尸的杀,是一颗慈悲的心,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去降妖伏魔。
在西方教内部,这两种修行观点互相争论不休,但是两种观点却同时得到准提道人的赞同。但是真正意义上,准提道人更为欣赏毗婆尸的理念多点。
“正是贫道!道友莫非早知贫道要来,所以才先行在此等候?”毗婆尸惊讶问道。
“废话,老子若不是为了等你,何需下这一趟山!”
这次换毗婆尸吃惊了。毗婆尸出西方来东海,乃是临时受准提圣人之命,协助药师王佛完成这三战之约。
准提圣人时刻关注着北海的战事,鲲鹏与药师王佛定下的三战之约,自然没能瞒过准提圣人的神识感应。当随尘道人大败第一场,准提圣人便即刻召来了毗婆尸,命他即刻下山相助药师王佛,进行第二场比斗。
而在这之前,连毗婆尸都根本不知道自己会下山。
从准提圣人命毗婆尸下山,到毗婆尸到达北海,当中不过只相隔了小半天时间,但是祖龙却已经提前下山,早早的在北海等候着自己的到来。若说这一切只是巧合,打死毗婆尸也不会相信。若说不是巧合,那就只能证明祖龙对自己的行动了如指掌,或者对准提圣师的布置也一清二楚,不然何以会如此迅速的制定对策?
“难道祖龙能未卜先知,先行算到自己会来北海?”毗婆尸心里暗暗打鼓,脸上却不动声色,道:“道友好本事,竟然事先能算到贫道会出现在北海,这份修为让贫道深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