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二次的见面安排。本来,宋江是极有可能与宋徽宗见上面说成话的,但是,因为李逵的一时火起大打出手,李师师家起火,宋徽宗匆忙离去而失之交臂。
尽管这次见面还是没有成功,但在李师师心中,燕青的形象还是扎下了根。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见了燕青这表人物,能言快说,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第八十二回)。因此,在梁山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之后,宋江又一次让燕青去见李师师,向皇帝表达梁山的苦衷。
数杯之后,李师师笑道:“闻知哥哥好身纹绣,愿求一观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贱体,虽有些花绣,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体?”李师师说道:“锦体社家子弟,那里去问揎衣裸体!”三回五次,定要讨看。燕青只得脱膊下来,李师师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裳。李师师再与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燕青恐怕他动手动脚,难以回避,心生一计,便动问道:“娘子今年贵庚多少?”李师师答道:“师师今年二十有七。”燕青说道:“小人今年二十有五,却小两年。娘子既然错爱,愿拜为姊姊!”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八拜。这八拜是拜住那妇人一点邪心,中间里好干大事;若是第二个,在酒色之中的,也把大事坏了。因此上单显燕青心如铁石,端的是好男子。当时燕青又请李妈妈来,也拜了,拜做干娘。
燕青辞回,李师师道:“小哥只在我家下,休去店东宿。”燕青道:“既蒙错爱,小人回店中,取了些东西便来。”(第八十二回)
从这段引用的文字看,燕青与李师师的交流经过三个阶段:一,双方切磋技艺,互相答歌献唱,互相均大有好感;二,李师师动情了,并提出要看燕青的纹身;三,关键时候,燕青提出与李师师结为姐弟;四,得到了李家居住权。其中第一、第四条至为关键。
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纸笔。婢子随即捧过文房四宝。燕青磨得墨浓,李师师递过紫毫象管,天子拂开花嫩黄纸,横内大书一行。临写,又问燕青道:“寡人忘卿姓氏。”燕青道:“男女唤做燕青。”天子便写御书道:神霄王府真主宣和羽士虚靖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应无罪,诸司不许拿问!写罢,下面押个御书花字。燕青再拜,叩头受命,李师师执盏擎杯谢恩。天子便问:“汝在梁山泊,必知那里备细。”燕青奏道:“宋江这伙,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堂设“忠义”为名,不敢侵占州府,不肯扰害良民,单杀赃官污吏才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愿与国家出力。”
天子听罢,便叹道:“寡人怎知此事!童贯回京时奏说:‘军士不服暑热,暂且收兵罢战。’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李师师奏道:“陛下虽然圣明,身居九重,却被奸臣闭塞贤路,如之奈何?”天子嗟叹不已。约有更深,燕青拿了赦书,叩头安置,自去歇息。(第八十二回)
这之后,才有太尉宿元景赴梁山招安。
何以居三十六天罡之末?
一般认为,燕青居三十六天罡之末,是因为燕青的忠心。
作为卢俊义的家臣,燕青的忠心是可以照日月的,这与受卢氏恩惠更多的李固形成鲜明对比。所以说,如果宋江要在梁山树立中心榜样,燕青当然是最合适人选。
不过,以燕青出现之晚,单纯依靠忠心,是难以服众的。当然,纵观三十六天罡,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完全彻底地讲资历,比如,没遮拦穆弘能进天罡,就很差强人意。
在我看来,除忠心之外,至少在两个方面,非让燕青进水浒天罡之列不可。
燕青的外交才能,在水浒是一等一的。一部水浒传,后半部书中,燕青是相当出镜且出彩的人物。燕青对人情事故的通透,显官达人与市井勾栏中通吃而又不失节,其外交(交际)才能,寻遍整个梁山,也找不出第二人。施耐庵评价燕青为“虽是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第七十四回)算是很中肯的评价。
所以,说燕青是梁山泊的外交部长,相信喜爱水浒同道的不会有大异议。
此外,按晁盖的遗嘱,卢俊义是可以坐梁山第一交椅的。当然,现实情况中,卢俊义不可能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但在宋江等人心中,应该是欠卢俊义一个大人情的。讲义气,守信诺,是强盗团伙的基本规矩。既然没有遵照晁天王的遗嘱,即属不仁不义行为,为江湖人所不齿。即使考虑水泊梁山当时的现实情况,没办法将第一把交椅送给卢俊义,但起码在宋江心中,歉疚应该还是有的。有歉疚当然要补偿。可补偿什么呢?可卢俊义是北方大财主,论财势在梁山只输柴进一人。财上不缺,补美色?宋江能有什么资源配玉麒麟?没办法,那就只能在人事安排上补了,而卢俊义的亲人,也就燕青一个。
因此,在把卢俊义排在天罡第二的同时,也把天罡星最后一名给到浪子燕青,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安排,也是多赢之举。而燕青也用自己的能力,证明排他在天罡,对梁山太划算了。
7.5最后的挽歌
殉情(自杀)是人类表达特殊感情的方式之一,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殉情也就成了中国古代特殊人文景观之一。所谓士为知己死,花为悦己者容,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荆柯剌秦王,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都是经典的传说中的殉情故事。悽美有之,悲壮有之。
人为什么要殉情?当然是有情义在。殉情的表现形式可谓花样繁多,如服毒(种类繁多,水银、卤水等),如上吊,如跳河(投湖、投井)的,如撞墙(撞钟、撞柱),如绝食,如吞金,等等。
从水浒一书来说,殉情不仅是水浒英雄退出历史的方式之一,更是最后的谢幕方式,当然,也是最悽惨的谢幕方式。梁山的正副天王,宋江与卢俊义,最后被蔡京、高俅等奸臣蒙蔽徽宗,用赐酒方式致死。
需要注意的是,真正殉情的,只有两个半人而已,一个是吴用,一个是花荣,半个是李逵,都是宋江不折不扣的死党。谁亲谁厚,只有到关键时候才看得出来。
李逵兑现忠心
为什么说李逵是半个殉情者?因为宋江临死前,骗请李逵到自己的住处喝酒,并药死了李逵。就是说,李逵的喝药,至少有一半非为主动选择。
其实,宋江大可不必骗李逵喝药酒,宋江死,李逵活着的意义也就失去了。“且说黑旋风李逵自到润州做了都统制,心中只是闷倦,与众终日喝酒,只爱贪杯。”(第一百二十回)看看,离开梁山群雄的李逵,简直生不如死。他的这种处境,几乎与猛张飞临死前的表现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不打部下。在这种情况下,听说宋江叫自己,李逵只留下一句“哥哥取我,必有话说”(第一百二十回),马上去找宋江大哥去了。
一个“取”字,将李逵对宋江的忠心,表露得一清二楚。李逵曾多次说过,他这一生,天王老子谁都不怕,谁的话都可以不听,就是宋江哥哥。梁山大排名时,因为听不惯宋江的招安说法,武松不满发难,李逵酒喝高了将桌子掀翻,宋江怒中要斩李逵。李逵酒后醒来说句实话:“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罢。”(第七十一回)
李逵为什么对宋江如此忠心?在“小钱眼大规则”一章,曾经对此事做过分析。宋江对李逵的知遇之恩最厚,没有人像宋江那样,初次见面就给了十两银子。在确定了大哥小弟关系后,又一次给了五十两银子。
李逵不是见利忘义之徒,不能说宋江给了银子,李逵对宋江就言听计从。不过,宋江给李逵的银子,却让他感受到一个大哥对他的器重,这一点不比银子的分量轻。
除了给银子外,宋江更给了李逵很多机会。梁山步军只有两对能占组合,一对是鲁智深与武松,一对是李逵与鲍旭、李衮,每当有重要战事时,一般李逵请战,宋江大多答应,李逵得到了很多闪光机会。说起来,在梁山群雄中,李逵算是宋江最能下黑手完成使命的忠心小弟。花荣虽然也很忠心,但像用斧子劈杀稚童逼朱仝加入梁山,完成晁盖与宋江双双报答朱仝的救命之恩这样的使命,是做不来的。而用斧头逼公孙胜老母,使得公孙胜回归梁山,并最终帮助宋江完成梁山英雄政治排名大计,这样的事情,只有李逵做得到做得出。可以说,梁山只要是下死手下黑手的活,宋江基本上都总交给李逵做,而李逵没有让宋江失望过。作为对小弟的回报,李逵也确实自由得不行,如正月十五东京看灯,如随燕青去打擂等,都有李逵的份。
李逵死前,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第一百二十回),兑现了一个小弟对大哥的最后忠心。
吴用与花荣的选择
宋江死后,曾经的参谋长吴用,与宋办主任花荣,事实上已经不可能独立活在世上了。长期以来,他们二人的命运,一直寄托在宋江身上。
吴用与花荣几乎同时做了相同的梦,也几乎同时赶到宋江坟前,并几乎同时上吊而死,算是为大哥生不同时,死却同坟。
吴用与宋江的关系,在第一章中已经有过分析。应该说,从宋江与吴用的漫长合作看,在协助宋江实现理想的具体操作中,吴用确实做了一个军师应该做的一切,宋江的意志就是吴用的谋划前提。如果一定要寻找一点不同,也只有一两次,吴用确实表达了一点异议。在打东平府时,对宋江允许史进利用青楼女关系里应外合,吴用否定了宋江,“兄长欠这些主张。若吴某在此,决不叫去。”(第六十九回)在吴用的安排下,宋江迅速安排顾大嫂等去做内应,并顺利打下东平。
如果说打东平只是技术层面的不同见解,那么,在攻打辽国成功后,吴用在招安后的梁山上处境上,向宋江提出了一次不同建议。当时,大胜而归的宋江人马,只是宋江得了个皇城使的虚封,其余将领没有得到任何赏赐。此举激怒了梁山将领尤其水军将领,他们一致找到军师吴用,表态说要回梁山重新过快活日子。吴用从水寨回到中军后,对宋江说:“仁兄往常千自由,百自在,众多弟兄亦皆快活。今来受了招安,为国家臣子,不想倒受拘束,不能任用。弟兄们都有怨心。”
此次梁山群雄对朝庭的信任危机,很快被宋江用晓以大义方式化解了。从那以后,至少吴用与宋江间,再也没有任何争议。倒是在攻打方腊时,每当有弟兄战死,宋江就陷于昏迷或失去理智状态,幸亏吴用在关键时或提醒或补位,使梁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损失。
吴用与宋江配合,将梁山打造成可以与官府抗衡的民间武装力量,缔造了一个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吴用彻底从一个教书先生,成为一支军队的军师,这个巨大变化,吴用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在宋江坟前,吴用自我总结说,“吴用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仁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到今数十余载,皆赖兄长之德。今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与我。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一百二十回)
花荣毕竟是武将,不像吴用般善于表达。不过,回首前尘往事,小李广的感慨还是相当浓厚且多的:从与宋江从清风寨反出,到投奔梁山;从晁盖去世后的艰难时局,到征打四方时的光荣之旅;从打方腊时一个个兄弟不幸离去,到返京城兄弟们分崩离析,作为宋江的大内主管,花荣与宋江算得上荣辱与共了。
那么,宋江大哥去了,花荣何以独留人世?
知音死,弦断有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