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忙,上面赶着要货,好不容易烧出来一批,勉勉强强的过了关,这才完事没几天。不然今天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紫鹃道:“对了,珐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就是一些特殊的颜料在器物上作画上一层釉然后再拿到炉子里去烧制。我虽管了几个月的事也闹不大清楚,好在身边有一群能干的人,不然还遮不了丑。”郁桢笑道。
两人又交谈了一阵子胤祥他们就回来了。两人也都迎了出去。那宝玉兴高采烈的正评说着动人的风景。曹慕鸿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语言也少。
当下就在廊上摆了几张小几,每人面前一桌,上面盛些点心,香茶,几样果子。
胤祥道:“以前听说宝玉家的园子里也有个什么诗社,听闻也出了不少的好诗,今天天气好,花也好,不如我们也来联一回诗如何?”
宝玉忙道:“宝玉实不敢在殿下和鸿哥面前舞文弄墨,我肚里有几本书鸿哥最是清楚的。也做不来。”
慕鸿笑道:“宝兄弟又谦虚了。以前诗社的事你回回落地,倒不是你没有真本事。而是不想在姐姐妹妹面前逞强。你的才思我还是知道的,大观园里好几处新奇的对联牌匾都是你题的,个个都好,如今到了这里也要谦虚起来。”
把个宝玉弄得没话说,只是笑着不开口,由着慕鸿等说笑去了。
紫鹃一听要作诗她也是不答应的,忙道:“你们都是熟读诗书的公子爷,我一个小丫鬟自然比不上,更不会做什么诗,好歹别算上我。”
胤祥笑道:“就依你。不过有一事必须你来完成。”说着便让人将那把琴拿了出来。紫鹃见了这个也喜欢,点头道:“就依殿下,你们作诗,我抚上一曲。不如这样,等你们限好诗题,韵脚以后。我就开始抚,抚完后还没有诗篇的就要受罚。”
郁桢点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又新鲜,只是不知做什么题目。”
那宝玉又说:“求大家别再限韵了,明明有了好句子就被局限住。”
胤祥一笑:“是了,是了。不如我们就各作一篇‘青青河畔草’吧,又不讲究格律。不过每一首都要用‘寒’这一字。”
大家也都同意。
这里也炷了香,紫鹃也准备好,待他们商量好后便开始抚琴,紫鹃抚了一曲《潇湘水云》当下在座者,个个凝神细听。除了胤祥和郁桢,其余三位也都是第一次听见紫鹃抚琴。宝玉心想,果然是林妹妹身边的丫鬟,与众不同。这琴声真好。
那石郁桢也想,难得如此的人物,出身虽然低微却有如此的才学,实在难得。那曹慕鸿的心情就更加复杂了,我和她始终隔着心事。她的美丽和聪慧随时随地静静的绽放着,她就如手中抚出的曲子一样的美好,可总觉得自己握不住。
胤祥的心情也很是复杂,这悠扬的琴声每次似乎都能勾起他遥远的记忆。这样的女子也常常让他跌入现实和理想的梦境。
琴声绝,四人心中也各自都有了句子,大家纷纷写了出来。随后又传阅了一遍,紫鹃笑道:“我虽不会写,但也可以替你们评个优劣。”
胤祥笑道:“这样更好了。”
因此紫鹃纷纷看去,第一首乃是胤祥的,书的是“青山”的款,字迹十分漂亮,且又不着痕迹。只见写道:“青青河畔草,袅袅陌上烟。良人花下立,花谢空余笑。举言莫相思,相思催人老。依依别经年,耿耿秋露寒。借问花下人,斜阳已向晚。”
第二首乃是贾宝玉的,落款为“怡红公子”,写的是:“青青河畔草,皎皎碧空月。玉妆犹初成,红袖垂栏杆。落尽蒹葭声,芦花已纤纤。庭院锁轻尘,闲花梦已寒。绵绵不绝期,悠悠似何年。”
第三首是曹慕鸿的字迹却有几分娟秀,有些像女子的笔迹,落款为“东鲁孔梅溪”只见是:“青青河畔草,翦翦晓梦寒。冉冉出凡尘,翩翩降谪仙。月上玉人楼,蛩声助秋眠。他年菊依旧,折花供酒前。滴沥乳燕声,俯仰山水间。”
最末篇为石郁桢的一篇魏碑,自题款为“畸笏叟”:“青青河畔草,叶叶总关情。未卜今生志,心与杨花远。浪花逐逝水,衰草半含烟。愿伴青云队,催马快快行。菊黄村酿熟,归来铁衣寒。”
紫鹃一一看完后点头道:“我看来各有好句子,殿下的诗中‘依依别经年,耿耿秋露寒’两句最好,意境也好。”
胤祥道:“不过套了两句白乐天的句子,算不得好的。”
紫鹃又说道:“宝二爷的‘红袖’和‘蒹葭’两句最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曹爷的‘他年’两句有陶渊明的口气。不过你们中我还是最喜欢石爷的这一首。有气势,读来也动人。”
郁桢忙道:“我觉得宝二爷的那首最好,魏姑娘评得有些偏颇。”
宝玉又说慕鸿的好,大家谦虚了一回。胤祥道:“那魏姑娘评评我们这四人谁该受罚?”
紫鹃一笑:“不急,我已经有了答案,但我评的,你们要信服才算数,若不信服我就不敢再评下去了。”
大家都说信服,让紫鹃说出最后一名。要知是谁受罚,请看下回。
上回说到胤祥、曹慕鸿、贾宝玉、石郁桢在锦园联诗。紫鹃都一一评点过,也都指出了每一首的佳句。因为最后一名要受罚,大家都细听着紫鹃说出最后一名的名字。
紫鹃笑道:“你们都依我评定,那好。我看你们四人的各有各的妙处,实在分不出什么优劣,我评去畸笏叟当为第一,怡红公子第二,孔梅溪第三,青山最末。”
胤祥笑道:“是极,是极,很公正。我那首本来就不好,比起他们三个的差些距离。”
紫鹃笑道:“还请殿下不要怪罪紫鹃在此胡言乱语。不过石爷为什么要叫‘畸笏叟‘这么怪异的名号,我总记得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