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伴着痛苦,沙亮闯出空间乱流。
他的状态可谓介于好与坏之间。
好的一面是,随着所有的修为都注入五岳真形图之内,结合地光离焰旗斩出了南天赤岳化身,成功迈入太乙金仙境界;坏的方面是,赤岳道身被昊天塔律令封印迷失在其他世界,短时间难以寻回。
“俺的花果山!”向来不知悲伤的孙悟空双目含泪。
仿佛是宿命轮回。
唐僧悟通禅宗佛陀道果,偏偏在这最后一战之下前世金蝉子道果尽毁,纵然成佛在望,可也另需诸多世间来重修。
孙悟空修为最高,处于即将突破太乙金仙边缘。
猪八戒受创不浅,修为转退道天仙巅峰。
沙亮则是有太乙金仙境界,无半点法力,只剩下纯粹的肉身。
唐僧双手合十:“阿弥托佛,徒弟们,磨难已过,咱们继续返回取经路吧。”翻身上了白龙马。
孙悟空安顿了猴子猴孙,立下誓言:“孩儿们,等俺老孙回来在建一座洞天福地。
猪八戒则指引嫦娥女仙先到福陵山云栈洞安身,”仙子暂且等待几日,待俺老猪同师父到灵山交了法旨就回来。”
沙亮则默默继续领悟土行大道,以妖力锤炼肉身。
取经一行再踏征途,跨过来时光门,转眼便到灵山脚下金顶大仙所在位置。
方要上山,前方一条滔滔恒河阻住去路,神仙难度。
当世有三大奇河,分别是贯穿三十三天的天河,川行十八层地狱的奈何以及前面这条环绕灵山的恒河了。
恒河沙数,苦海无边。
唐僧正踌躇间,忽见那对岸渡口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
唐长老大喜道:“徒弟们,不可造次。看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
沙亮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等那船儿来得至近,确实是一只无底的船儿。
唐僧慧眼辨识出来者乃是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连忙礼敬道:“多谢佛祖引渡。”
孙悟空则跳脚叫:“这里来!撑拢来!”
霎时接引佛祖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
沙亮见了,心惊探寻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
接引佛祖道:“我这船——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沙亮竖掌称谢道:“多承盛意接引。想不到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远渡恒河纵有风浪,亦是不会翻。上船吧。”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亮连同白龙马一起上船。
那接引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船底河中一滴水流出显化成一个人来,乃是唐僧模样向唐长老走来。
唐僧念道:“往坏成空,皆是虚幻。”
经文浮现,那人当即变成具死尸沉入船底,很快消失无踪。
孙行者笑道:“师父好造化,斩去了原来的你。”
猪八戒也道:“是应身,是应身!”
沙僧拍船上桅杆思索道:“应身,应身是怎么修来的?”
那撑船的接引佛祖打着号子也说:“那也是你!可贺可贺!”
随着渡船飞驰,唐三藏又接连分化斩出了迹身和报身,彻底参悟出了佛陀境界。
佛祖撑船,不一时就稳稳当当的过了恒河来到凌云仙渡。
唐三藏才转身,轻轻的跳上彼岸,作诗曰: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
四众上岸回头,却见那佛祖和无底船儿均不知去向。他们一个个只觉得身轻体快,步上灵山,得见那雷音古刹。
大雷音寺坐落在须弥山脉灵山峰顶。
上摩霄汉,中列巧峰,怪石参差。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栖松,卓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
又见那黄森森,似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
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
天王殿、护法堂,上放霞光,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
正是地胜天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沙亮等一行逍逍遥遥,走上灵山之巅。
沿途见青松林下列优婆,翠柏丛中排善士。
唐三藏见到便施礼,慌得那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道:“圣僧且休行礼,待见了牟尼,却来相叙。
沙亮笑道:“尚早哩,尚早哩!当先去拜如来佛祖。”
一行接着疾行直至雷音寺山门之外。
那厢早有四大金刚迎住道:“圣僧来耶?”
唐三藏躬身道:“是贫僧陈玄奘到了。”答毕就欲进门。
当先一位金刚道:“圣僧少待,容禀过再进。”
那金刚着一个转山门报与二门上四大金刚,二门上又传入三门上,三山门内原是打供的神僧,闻得唐僧到时,急至大雄殿下,报与如来至尊释迦牟尼佛说:“金蝉子转世的唐朝圣僧,到山上取经来了。”
如来佛祖听闻自付谋划将成,成道有望,不由大喜,即召聚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两行排列,却传金旨,召唐僧进。
那里边,一层一节,钦依佛旨,叫:“传圣僧一行入内!”
这唐僧循规蹈矩,同孙悟空、猪悟能、杀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
忆往昔——当年奋志奉钦差,领牒辞王出玉阶。清晓登山迎雾露,黄昏枕石卧云霾。挑禅远步三千水,飞锡长行万里崖。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见如来。
四众到大雄宝殿殿前,对如来倒身下拜。
拜罢,又向左右再拜行礼。
各各三匝已遍,复向佛祖行礼后,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佛祖一一看了,还递与唐三藏。
唐僧还礼,启上道:“弟子陈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如来佛祖方开怜悯之口,发慈悲之心,对唐三藏言曰:“应汝诚心,我今有经三藏经文,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恐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汝自当思量要求取何经文。”
唐三藏道:“佛祖容禀:我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只因世人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
再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
虽有孔丘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
故而恳请佛祖传下三藏真经,佛法不扬,奈苍生何?”
如来佛祖赞许道:“善哉,善哉!”当下吩咐:“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沙亮一直旁观思量:这经文的奥秘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