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东海市的领导们认真的研究了黑山泉村的旧房改造情况后,再加上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就产生了一次性上马两大工程的想法:老城区改造和环城高架建设。
东海市老城区位于东海市区的西南部,一条主干道,四条次干道,然后是数不清的小巷子。如果从高空往下看,密密麻麻的居民房屋会让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不寒而栗。两公里多一点的东西距离,南北连两公里都不到,实际面积4.74平方公里左右,居住着7482户49581人。当然,这也是华夏的一个特色吧。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起初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大家就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你建了我要是不建,我岂不是吃亏?于是,各式各样的奇形怪状的房屋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等到各地政府想要进行统一规划改造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成本太高,高到无法承受的程度。于是,许多城市的老城区就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贴在漂亮整洁的新城区的身上,既难看又无可奈何。
现在,时机成熟了!东海市决定,给全华夏所有的城市改造做一个榜样!
东海市政府决定一出,马上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宣传发动。
大幅的黑山泉村改造图被悬挂在老城区每一个热闹的地方:菜市场、主干道、居委会、学校,到处都是,只要老城区的居民一睁开眼,保证你无论哪个时刻,无论你在哪个位置,无论你朝哪里看都能够看到。
这种视觉的疲劳式轰炸很快就有了效果:黑山泉村出名了!许多老城区的居民来到黄草山风景区,来到黑山泉村。大家一看,天,这是农村的房子?自己的房子和这一比,怎么感觉自己是住在贫民窟里啊!要是自己的房子也能是这样的,那该多好呀!
于是,改造老房、改善住房条件的想法在几乎每一个老城区居民的心里滋生了!
待到老城区改造的市民心理期待成熟,东海市政府立刻启动了老城区改造计划的第二步:公布改造方案。
东海市老城区改造方案的核心很简单:在不改变居民现有居住面积的前提下,改善老城区的外部环境,增加一条主干道和一纵二横三条次干道,拓宽原来的巷子的宽度,并对老城区进行必要的绿化、美化、亮化。整个工程,东海市政府财政拨款3.27亿。(当然,这个数字要远远低于以前的改造方案的18亿)而老城区的居民,在改造过程中,需要付出每平米280元的改造费用。即使是这样,花费最高的也没有超过15万,普遍的费用在六万到八万左右。这个数字,是每一户居民都能接受的。即使加上装修,也不过是十万上下。大家都很乐意,毕竟,改造之后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远不是现在的“贫民窟”能比得上的。
因此,东海市老城区改造工程,在改造方案公布之后的第三天正式拉开帷幕!
这天早上,八十台神话I型土石强力合成机———这是神话重工给原本没有名字机器的命名,这个名字当然是逼格满满———就来到了现场。以邢党生为首的东海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是情绪激昂,因为,只要改造成功,各位可都是有政绩的。
开工仪式很是隆重,当然,邢党生也知道居民们想尽快的看到自己房子的改造效果。本着能节省时间就尽量节省时间的原则,仪式只进行了半个不到的时间,邢党生就宣布改造工程开始。
八十台机器,对准八十处房屋,没有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几乎是在无声无息中,在老城区上万居民上万双眼睛的注视下,八十处房子就像遇到火的积雪,满满融化,变成了通红的岩浆,流进预先准备好的模具里。
现场的人统一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天哪!”这是没有去过黑山泉村见过世面的。于是,任子期又开始了一波愿力的收割。
“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家啊?”这是见过世面的,想的是什么时候能住进新房。
但无论是谁,现在要是有人告诉他们说老城区改造不搞了,恐怕不被当场暴打一顿,也会半夜走路被打黑棍。那些原本还有些抵制思想的,现在也都成了老城区改造的忠实拥趸。大家要么围在机器边上看热闹,更多的,则是围到街道干部边上查询工程的安排计划,甚至有的人因为自己房子的改造计划靠后,和街道干部们吵了起来。
眼看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下顺利的发展,邢党生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他这才放心的带着东海市市委市政府一众领导离开,去解决另外一个工程,也是更重要更困难的工程———东海市环城高架。
老城区的改造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的推进着。东海市市委市政府为老城区改造准备了高达三十六种房屋户型以供老城区居民选择。所以,当第一批八十套住房完工,老城区的居民对于改造的热情到了疯狂的地步。谁都不想别人住着神仙住着一样的房子,而自己却住的像贫民窟一样。于是,一批又一批大大小小的建筑队开进了老城区,毕竟现在的建房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钢筋水泥浆到位,问题就不存在了。于是,新改造的房子以每天60—80户的速度出现,老城区也一天天的改变着模样。
实际上,在东海市的老城区改造方案里,所有的沿街的房屋均是统一的风格。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全新的运河重镇。
东海市市委市政府驻地运河镇,是以华夏著名的隋朝大运河命名的,历来是商贾云集、商业繁盛之地。但由于地处偏僻,华夏改革开放以来,境况日渐式微。现在,东海市市委市政府觉得,运河镇再次腾飞的时机来临了。
就在老城区改造如火如荼的同时,东海市另一项大工程———环城高架开工了。
作为江北省的人口大市,东海市拥有人口183.37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86.43万,农村人口96.94万。按照东海市的城区规划,到2020年末,城区人口要突破120万。当然,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和城区面积的扩大,出行问题随之而来。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几条主干道都会发生道路拥堵。最严重的,拥堵路段近一公里。到了节假日,拥堵更是严重。2015年春节的那次拥堵,让许多东海市民至今想起还心有余悸:你能想到一个县级市的交通拥堵长达两公里么?市民把那次拥堵戏称为“东海第一堵”。这,也就是东海市决定搞环城高架的原因。不过,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短短的五年之后,在今天看来有些过于超前的环城高架,竟然同样出现了拥堵。东海市因此不得不上马第二条高架。所有的东海市市民,谁也没有想到,五年之后,在东海买房子,竟然有一环和二环的说法。
不过,那是五年以后的事情,现在,东海市的这条环城高架建设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虽然十八台神话I型土石强力合成机可以很简单很轻易的提供完全媲美顶级混凝土的材料,可是,这些机器也需要材料啊?从哪里弄呢?难不成去偏远山区去开山破石?可是,这运输的代价也不低啊!
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不,再搞一个地下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