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天色黑沉,雨水淅淅沥沥地下,拍打在冰冷的玻璃窗上,当李袁焯睁开眼时,自己正躺在一张狭小的白色床上,头有些微微犯晕,李袁焯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这才看清自己身处的环境,抬眼就能看见天花板上的水迹污渍,房间不大,从房间里的摆饰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家廉价的旅馆,里面的桌椅有些陈旧,角落处还沉积着灰尘,李袁焯掀开被子,他……衣服呢?
这是一幅战争硝烟过后拍摄的纪实摄影作品。画面中的主体是一辆废弃的坦克,坦克的炮筒上坐着两个小男孩,这个曾经被战火洗礼的国度,小孩儿似乎不知战争的残酷,面对遗留下来的废弃战舰,满脸天真好奇,表现了小孩儿对战争的懵懂无知,也表现了小孩儿的童真心性。
这幅摄影作品在构图上采用了放射性构图,废弃坦克的炮筒直指镜头,突出了战争发生时的残酷性,直白性,没有一丝协商的余地,也暗示着当时生活的百姓没有选择,阻止战争的发生,而饱受战乱的艰苦。
作品在色彩方面,选用了彩色调,坐在坦克炮筒前端的小男孩儿身穿红色长袖,坐在后端的小男孩儿身穿绿色短袖,红色,往往象征着战争,杀戮,鲜血;绿色,往往象征着生命,活力,朝气。红色和绿色可谓是两种极端的颜色,这样两种极端的色彩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给人带来视觉效果上的冲击,使观者拥有一眼便能目光锁定的视觉中心点,让画面的主导人物突出,增添作品的趣味性,寓意着红色的战火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正在日夜恢复绿色的生机。一个国家的百姓若想安居乐业,那便是没有战火的干扰,而和平成了每个人心中最渴望的希冀,两个小孩儿脸上带着欢喜愉悦的笑脸,可以看出战争结束后,人们心情的轻松喜悦,也反响出战争对人们的影响残酷。
这幅摄影作品在用光方面,运用了自然光,使拍摄的场景更加自然,真实,让画面更加柔和,在拍摄角度上选用了平拍,更符合观者的人眼视觉效果,给人以亲近,真实之感。摄影师为了更好的突出人像,选用了大光圈拍摄,获得更小的景深,小景深让背景有了一定的虚化效果,使对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越小,主体人物越突出,让观者能明确感受到画面中的两个小男孩儿到底在做什么,交代新闻摄影中的三个重要因素,何人做何事在何地,增强画面的趣味性与真实性。
在画面虚化的背景中,可以隐约看见,在废弃的坦克上还站有另一个人,看他的样子,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他也许是两小男孩儿的同伴,跟他们一起在废弃的坦克上玩耍,他也许想进入废弃坦克的内部,尝试着想去发动坦克,但现在却站在坦克的入口出犹豫不决,他可能在思考,这样做有没有什么安全隐患,他这样做了之后又有什么不好的坏事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看到这幅图事,这也是我们观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了,坦克的废弃,不一定代表着战争的结束,人们就能过上安宁的生活。这也许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更大的风浪可能还在前方。所以说一时的平静也不能松懈自身的防御之心,战争的来临可能让你措不及防,保持谨慎也许不能让家园避免战争的破坏,但却可以让你在纷乱中部被炮火灼烧,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总的来说,这幅战地纪实摄影作品的精神所在之处,在于该作品在同过两个貌似懵懂无知,天真好奇的男孩儿玩耍的场面时,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暗含着的情感与思想,正是一个国家所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情感与思想,渴望和平,呼吁和平的同时,也让时刻保持谨慎,时刻准备着。